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调查显示,当前英语口语教学在高中和高职院校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通常以考试为导向, 组织形式单一。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课堂活动有不同的偏好,对语言的理解运用以及学习策略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对不同阶段学习者展开有效的英语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师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不同阶段学习者;英语口语学习;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46-03
一、研究背景
英语口语学习值得研究。国外对口语的专门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主要研究影响口语表达的操作因素,如计划和任务怎样影响口语的输出。国内对口语学习和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升温,一些研究者侧重于口语测试的研究或利用测试的语料进行分析。另外有研究者探讨了课堂口语的发展理论模式,认为口语发展首先是获得“陈述性知识”,其次是获得“程序性知识”,最后对“程序性知识”进行重构。张文忠和吴旭东的定量定性研究描述了英语专业的新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口语流利性的发展。以上研究涉及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产出、准确、流利、复杂、准备、计划、任务等变量。本研究不涉及具体的语言形式,关注的是不同阶段学习者的口语学习。
本研究以高中二年级和高职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试图探究处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对这些变量的态度和课堂上的操作运用情况,从而分析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口语学习的异同,从而为当前英语口语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问题设置
该研究拟回答下列五个问题: (1)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对口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如何?(2)不同阶段学习者对待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态度如何?(3)不同阶段学习者对各种课堂活动形式的喜好和评价有哪些差异?(4)不同学习者对语言的准确和流利、形式和意义是否有偏向性?(5)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使用的策略有何差异?
(二)调查对象
本调查普通中学高中二年级和高职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共220人回答了问卷,收到有效卷206份。分为两组:第一组100人为高中学生,其中54人为英语强化班学生,46人为普通班学生;第二组高职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106人,50人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56人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其中调查对象情况如表1。
(三)调查工具
本问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者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英语学习的开始年级、迄今学习英语的时间(年)、每周英语课时、口语活动所占用的课堂时间、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和完成口语任务的时间、教师经常使用的口语活动形式(列出三种)。第二部分为选择部分,其一是学习者信念,包括1~20题;其二是学习者行为,包括21~40题。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文字和数字回答,第二部分用1~5分量表标出答案,所有的定量数据都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口语学习受重视程度
口语受重视的程度可以通过口语表达的时间在整个英语课堂中的比例(R1)来表示,也可以用学生在口语练习的时间与所有英语学习时间的比例(R2)来表示,高中组R1=0.108(34/314),R2=0.129(14.3/111);高职组R1=0.189(164/865),R2=0.096(15.3/158)。由此可见,课内外口语学习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讲英语的机会和时间都很少;高职学生对口语的重视程度稍有提高,但课后,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书面作业和准备四、六级考试上,口语训练的机会也很少。
(二)学生对待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态度
要提高学生对口语的重视程度,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因为许多学生认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才能开口说英语。在学习外语的初期与儿童学母语一样,要经历一个“沉默期”,但是儿童很快就会走出这个阶段,而有些外语学习者却始终沉默。5年以上的外语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不少词汇,但表达时却困难重重,说明知识和运用之间存在脱节,一方面拼命学知识,另一方面却找不到运用的地方,当前的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表2的结果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三)学生对各种课堂活动形式的喜好和评价
课堂最常用的三种口语活动是对话、回答问题、陈述。对话是同学之间的交际,可以是角色扮演或讨论;回答问题可以是对课文提问,做句型操练或英汉互译,教师是交际的发起者,学生相对是被动的;陈述是另一种课堂活动形式,通常是话题讨论、叙述故事或描述一幅图画,是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对这几种活动的态度表明高职学生喜欢单独的活动,中学生偏好集体活动,所以教师在安排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喜好。对于开始阶段的学习者,要让他们融入到交际的环境中,而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再满足于简单交际,任务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通过集体协作完成,英语课堂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学生对语言准确和流利、形式和意义的偏向
语言的准确和流利以及复杂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三个指标。调查发现,学习者希望自己的语言既准确又流利,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更侧重表达的流利性,中学生更偏向表达的准确性,结果可见表3。开始阶段就要求表达准确可能会阻碍学生开口说英语,所以在学习初期要鼓励他们多说,不要太顾忌形式。另外还发现两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纠错意识,高中教师比大学教师更频繁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这可能是因为高中学生多犯形式错误,大学生会出现语用等深层次的错误;或者是因为中学阶段师生之间的纠错反馈多于大学阶段。
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也是争论的问题。交际法教学更偏重于语言的内容,语法教学强调形式,中国的语言测试比较重视语言内容和语音语调的准确。调查结果发现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比高中生更注意意义的准确,高中生比较注重语言形式。对此,笔者的解释是中学生所掌握的句型有限,许多时候是在进行句子的翻译或句型操练,高职学生逐渐注重表达的内容。水平一般的学习者因为害怕出错而只使用有限的表达,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相对有信心,他们会越说越流利。 (五)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使用的策略
策略是学习者在交际中使用的方法。两组学生都会回避不熟悉的语言形式和环境,会使用其他交际策略帮助交际,高职学生较少使用母语策略。多数学生都不太敢冒险,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避免使用不熟悉的语言形式,不会和不熟悉的人或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讲英语。他们在不知如何表达时会借助其他的策略来完成交际,高中生更依赖于母语策略,会有意使用某个句型。由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单纯的英语字面解释不能让学生得到深层次的理解。无论是中学课堂还是高职英语课堂中,翻译是常见的教学形式,这种方法会强化母语对目标语学习的影响,出现了母语迁移。在教学中多使用原版教材和互联网信息,学说地道的英语,适当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与本族人交流,适应不同的语言变体。调查结果见表4。
四、启示与建议
以上研究对英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建议如下。
(一)口语教学在高中和高职英语专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不能单靠口语测试来促动学习者开口,“说”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英语课堂尽量鼓励学生发言,从“说”中“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是提高口语教学的一个方面;另外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口语任务让学生课后练习,课上检查,促进学生说英语。
(二)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要设计不同的活动
教师一定要事先准备课堂任务,各种活动要体现交际互动的思想,强调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集体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发起者,还应该是参与者,接受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评价和反馈。
(三)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有不同的要求
在口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着重强调纯正的语音和正确的语调,利用固定表达提高表达的质量。在提高阶段应该要求学生追求表达地道和语言形式的丰富多样,注意表达的连贯,鼓励创造性输出。
(四)在外语学习中摆正母语的位置
在授课时,教师应尽量多用英语,必要时借助中文解释。中国学生不太愿意使用不熟悉的语言形式,此时要设置一定的任务让他们“不得不”冒险,从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责任编辑:沈彬)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into Learners at Different levels on
Oral English Learning
DIAO Ya-jun&WU Yue-hua
(Nanjing No. 5 Middle School,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210024,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 ation show that inadequat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English class is usually test-oriented while oral proficiency is underdeveloped. In addition,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on class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Therefore, how to teach oral English effectively to learners at different levels becomes a pressing concern for English teachers.
Key words: oral English learning; learners at different levels; investigation
关键词:不同阶段学习者;英语口语学习;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46-03
一、研究背景
英语口语学习值得研究。国外对口语的专门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主要研究影响口语表达的操作因素,如计划和任务怎样影响口语的输出。国内对口语学习和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升温,一些研究者侧重于口语测试的研究或利用测试的语料进行分析。另外有研究者探讨了课堂口语的发展理论模式,认为口语发展首先是获得“陈述性知识”,其次是获得“程序性知识”,最后对“程序性知识”进行重构。张文忠和吴旭东的定量定性研究描述了英语专业的新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口语流利性的发展。以上研究涉及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产出、准确、流利、复杂、准备、计划、任务等变量。本研究不涉及具体的语言形式,关注的是不同阶段学习者的口语学习。
本研究以高中二年级和高职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试图探究处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对这些变量的态度和课堂上的操作运用情况,从而分析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口语学习的异同,从而为当前英语口语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问题设置
该研究拟回答下列五个问题: (1)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对口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如何?(2)不同阶段学习者对待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态度如何?(3)不同阶段学习者对各种课堂活动形式的喜好和评价有哪些差异?(4)不同学习者对语言的准确和流利、形式和意义是否有偏向性?(5)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使用的策略有何差异?
(二)调查对象
本调查普通中学高中二年级和高职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共220人回答了问卷,收到有效卷206份。分为两组:第一组100人为高中学生,其中54人为英语强化班学生,46人为普通班学生;第二组高职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106人,50人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56人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其中调查对象情况如表1。
(三)调查工具
本问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者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英语学习的开始年级、迄今学习英语的时间(年)、每周英语课时、口语活动所占用的课堂时间、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和完成口语任务的时间、教师经常使用的口语活动形式(列出三种)。第二部分为选择部分,其一是学习者信念,包括1~20题;其二是学习者行为,包括21~40题。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文字和数字回答,第二部分用1~5分量表标出答案,所有的定量数据都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口语学习受重视程度
口语受重视的程度可以通过口语表达的时间在整个英语课堂中的比例(R1)来表示,也可以用学生在口语练习的时间与所有英语学习时间的比例(R2)来表示,高中组R1=0.108(34/314),R2=0.129(14.3/111);高职组R1=0.189(164/865),R2=0.096(15.3/158)。由此可见,课内外口语学习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讲英语的机会和时间都很少;高职学生对口语的重视程度稍有提高,但课后,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书面作业和准备四、六级考试上,口语训练的机会也很少。
(二)学生对待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态度
要提高学生对口语的重视程度,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因为许多学生认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才能开口说英语。在学习外语的初期与儿童学母语一样,要经历一个“沉默期”,但是儿童很快就会走出这个阶段,而有些外语学习者却始终沉默。5年以上的外语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不少词汇,但表达时却困难重重,说明知识和运用之间存在脱节,一方面拼命学知识,另一方面却找不到运用的地方,当前的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表2的结果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三)学生对各种课堂活动形式的喜好和评价
课堂最常用的三种口语活动是对话、回答问题、陈述。对话是同学之间的交际,可以是角色扮演或讨论;回答问题可以是对课文提问,做句型操练或英汉互译,教师是交际的发起者,学生相对是被动的;陈述是另一种课堂活动形式,通常是话题讨论、叙述故事或描述一幅图画,是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对这几种活动的态度表明高职学生喜欢单独的活动,中学生偏好集体活动,所以教师在安排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喜好。对于开始阶段的学习者,要让他们融入到交际的环境中,而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再满足于简单交际,任务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通过集体协作完成,英语课堂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学生对语言准确和流利、形式和意义的偏向
语言的准确和流利以及复杂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三个指标。调查发现,学习者希望自己的语言既准确又流利,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更侧重表达的流利性,中学生更偏向表达的准确性,结果可见表3。开始阶段就要求表达准确可能会阻碍学生开口说英语,所以在学习初期要鼓励他们多说,不要太顾忌形式。另外还发现两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纠错意识,高中教师比大学教师更频繁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这可能是因为高中学生多犯形式错误,大学生会出现语用等深层次的错误;或者是因为中学阶段师生之间的纠错反馈多于大学阶段。
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也是争论的问题。交际法教学更偏重于语言的内容,语法教学强调形式,中国的语言测试比较重视语言内容和语音语调的准确。调查结果发现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比高中生更注意意义的准确,高中生比较注重语言形式。对此,笔者的解释是中学生所掌握的句型有限,许多时候是在进行句子的翻译或句型操练,高职学生逐渐注重表达的内容。水平一般的学习者因为害怕出错而只使用有限的表达,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相对有信心,他们会越说越流利。 (五)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使用的策略
策略是学习者在交际中使用的方法。两组学生都会回避不熟悉的语言形式和环境,会使用其他交际策略帮助交际,高职学生较少使用母语策略。多数学生都不太敢冒险,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避免使用不熟悉的语言形式,不会和不熟悉的人或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讲英语。他们在不知如何表达时会借助其他的策略来完成交际,高中生更依赖于母语策略,会有意使用某个句型。由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单纯的英语字面解释不能让学生得到深层次的理解。无论是中学课堂还是高职英语课堂中,翻译是常见的教学形式,这种方法会强化母语对目标语学习的影响,出现了母语迁移。在教学中多使用原版教材和互联网信息,学说地道的英语,适当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与本族人交流,适应不同的语言变体。调查结果见表4。
四、启示与建议
以上研究对英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建议如下。
(一)口语教学在高中和高职英语专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不能单靠口语测试来促动学习者开口,“说”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英语课堂尽量鼓励学生发言,从“说”中“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是提高口语教学的一个方面;另外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口语任务让学生课后练习,课上检查,促进学生说英语。
(二)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要设计不同的活动
教师一定要事先准备课堂任务,各种活动要体现交际互动的思想,强调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集体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发起者,还应该是参与者,接受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评价和反馈。
(三)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有不同的要求
在口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着重强调纯正的语音和正确的语调,利用固定表达提高表达的质量。在提高阶段应该要求学生追求表达地道和语言形式的丰富多样,注意表达的连贯,鼓励创造性输出。
(四)在外语学习中摆正母语的位置
在授课时,教师应尽量多用英语,必要时借助中文解释。中国学生不太愿意使用不熟悉的语言形式,此时要设置一定的任务让他们“不得不”冒险,从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责任编辑:沈彬)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into Learners at Different levels on
Oral English Learning
DIAO Ya-jun&WU Yue-hua
(Nanjing No. 5 Middle School,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210024,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 ation show that inadequat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English class is usually test-oriented while oral proficiency is underdeveloped. In addition,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on class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Therefore, how to teach oral English effectively to learners at different levels becomes a pressing concern for English teachers.
Key words: oral English learning; learners at different levels;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