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在教学中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情达则理通,凡是能激起学生情感的事物,往往能长久地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凡是学生有兴趣的、学得扎实的课,几乎都是倾注了教师强烈的情感所讲授的课。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是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道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情感教学进行素质教育呢?
  一.感染
  情感不是靠书本“教”出来的,而是利用情感本身的感染力,使学生进入不自禁的境地。教师对本学科和学生都要充满热爱的情感,满腔热情地用自身的爱憎去感染和熏陶学生,激起他们对知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炽热的爱。如果用“晓之以理”去描述教学过程的智力活动,那么“动之以情”则是老师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培养情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语言是传授知识、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必然是真情实感和发自脏腑的心声。在运用语言时,要有不同的语调、节奏、速度。语言要随着情感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情感随语言流淌,例如教学《雷电颂》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更能感染学生,进而感知人物高大光辉的形象,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去,产生光明,一同呼唤风、雷、电来驱走黑暗。如冰心的《观舞记》,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把姐妹俩柔媚的舞姿、艳丽的服饰、妩媚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思想感情也就流淌其间了。《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用白描手法,仅用了三十多个字就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壮美的雪景图。再如《水调歌头》中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也撩拨着多少人的思绪。在教学中抓住了对这些语言的欣赏,不仅品味了这些语言的无穷魅力,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熏陶,更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激励
  对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励使学生带着热情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可以使学习者废寝忘食,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生动有趣的内容去激励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并在形象和情感上再润色,就会强烈地激励学生的情感。例如:历久不衰的中华五岳,四季各异的美丽景色,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钱塘潮涌、路南石材、黄果树瀑布、冰山雪峰、吉林雾淞等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之情,并激发对多彩多姿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环境的热爱。语文教材中很多感人的文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塑造了许多丰满的人物形象,是真善美的化身,是生活的集中反映。学生感知了它们就能激荡自己的情感。如高尔基笔下的那种敢于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它的勇敢、无畏、乐观、豪壮感染着学生。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莲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种高洁的品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如《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播种。如《木兰诗》中塑造的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的形象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如《斑羚飞渡》中老斑羚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种群的延续所表现出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那份淡定从容震撼着学生的心,爱的情感在迸发…学生感知了他们,得到了美的体验,热血就因他们而奔流,情感就因他们而激荡。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学生心中也播下了崇高的真、善、美的种子。
  三.关爱
  爱是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关爱中差生无疑是教育中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和举动,时时处处都会给学生造成很深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关爱学生,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习惯性地、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好学生每个老师都喜欢,但是,中差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正如常言所说:好学生人人爱,爱差学生才是真正的爱。现实中,所谓的“优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占大多数,我们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由此看来,关爱中差生是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和全面育人要求的关键所在。实践告诉我们,今天的好学生不一定明天还好,今天的差学生不一定永远就差,“高分低能”和“低分能干”的现象时常发生。这就说明:唯有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把我们的爱洒在教育的每个角落。让爱的教育和教育的爱在素质教育中大放异彩。
  “情感的培养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时处处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精神享受,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杨世强,教师,现居甘肃定西。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浮力考点都是中考物理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浮力考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繁难的计算题如今已很难见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题和综合题,新中考更加重视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下面举实例进行分析,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在数列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求数列通项的问题.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还有很多其它数列,其中有一类数列的特点是通过数列的递推公式给出,我们常常可以根据此递推公式构造出
据说陶行知先生在为他的学生讲课时曾演示了这样生动的一幕:先生手抓一只鸡走进教室,在讲台上撒下米粒,向下按着鸡头强迫鸡吃米,鸡拧着脖子,坚决不从;陶行知先生又扒开鸡嘴,
三“、细、实、活、深、严”的教学风格过去,曾批评语文教学教得过细,把语文教成了“碎片”。这种批评,是针对语文教学分析过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词语、段意、中心思想,以
能在the desk前坐多长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坐在the desk前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有多长。科学研究证明,学习成绩优秀的students与学习成绩落后的students之间明显的差别
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中特有的双重聚焦,通常能使故事内容更加精彩丰富。本文试图运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中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的相关理论探析《泄密的心》这篇小说中“我”的
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参与表现。
【备考指导】 对联的基本 要求是:(1)上 下联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2) 内容有关联而不 重复;(3)仄起 平落(即上联最 后一个字是仄声 ——第三或第四 声,下联最后一 个字是平声
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问题,体现了现代流行文化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的冲突与矛盾。在我们教育观念越来越开放的今天,“课堂”也应该是开放的。因此应当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
新课程非常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为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能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教与学的关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谈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又能使人的观察更敏锐、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想象更丰富,所以在地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