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生态学视角下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5327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舞蹈生态学中还有“舞畴”这一概念,“舞畴”是指“直观上可以感受到的具有同一审美表意起基质的一簇舞动,因此他不是用一个唯一的绝对值,而是一个取值范畴来表示,也就是一动作中的中心现象来标识。”笔者在观察基诺族人不同人打鼓时也看出来,他们的动作不像院校般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带有自己的范儿,在开心时刻还会带着即兴的因素,但他们的都是属于基诺大鼓舞的“舞畴”范围之内,仍旧保持着同样的体态与动律,这是可以理解与允许的。
  关键词:舞蹈生态学;基诺大鼓舞;舞蹈形态
  “舞蹈生态学是把舞蹈这种人类行为作为研究的“核心物”,把舞蹈置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宏观的,多维的综合考察,确定自然的或社会的诸多因素哪些影响和制约了舞蹈,以及它们是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影响和制约着舞蹈的发生,发展及表现形式,以期通过这些探讨,对纷繁复杂的舞蹈现象进行解释,解释舞蹈自身的规律。”舞蹈形态正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不断碰撞下,进行着自身的演化。基诺族大鼓舞便是基诺山乡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舞蹈因双手持红色鼓槌敲击形似太阳的大鼓而远近闻名,是基诺族民族文化最具特色的一张名片。
  一,基诺族族源概况
  闲而又快乐,基诺也是他们民族的自称,翻译成汉语意为“跟着舅舅走”,这也足以体现了,基诺族是一个父系氏族,舅舅在基诺族当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后被确认的少数民族,他们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是一个一跨千年的民族。基诺族聚居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寨,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都是高温气候,旱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大且阳光充足,植被繁茂。基诺族过去常年在原始森林当中生活,他们认为森林中的动植物都充满了灵性,有着神秘的力量。基诺大鼓便是基诺人心中的神器,他们认为通过基诺大鼓是可以神灵进行沟通的。敲击大鼓需要在祭祀神灵的节日中举行举行盛大的仪式并且由德高望重的卓巴长老进行敲击,敲击大鼓就是在于神灵进行沟通,祈求神灵保佑在这一年当中族群兴旺,五谷丰登。
  二,基诺大鼓舞考察
  基诺族大鼓舞,在基诺语中称为“厄扯歌”, 最早是称作“百腊泡司土歌”,“白腊泡”是一个巫师,“司土”是寨名,传说在司土寨有一位神通广大的女巫师也就是“白腊泡”,她就是大鼓舞的创作者。基诺族大鼓舞作为基诺文化的代表,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归于传统舞蹈类。基诺族人以大鼓为媒介,通过敲击大鼓达到人神沟通,借此来祭祀神灵与祖先,深刻体现了生活在原始森林中基诺族深受其影响,有着原始宗教的信仰。基诺大鼓的制作过程也是极其讲究,从选树到砍树再到蒙牛皮再到制作完成,有着一套完整的仪式流程。在每个寨子中,都有两个基诺大鼓,一公一母,也有专门存放大鼓的地方,基诺大鼓不能放在基诺人自己家里,听当地基诺人解释到,若把大鼓放在自己家中会招来不好的事。在平时基诺大鼓是不可以随意敲响的,只有在基诺族年节“特懋克”节和祭家神“铁罗嫫嫫米遮”时,还有村寨长老卓巴,卓生家盖新房这三个日子里基诺大鼓才可以被敲响。但发展到现在,大鼓舞最开始是一个人的独舞,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才变成了现在的“厄扯歌”。由此我们也能看到基诺族大鼓舞从一个人的独舞演变成现在的群舞,由娱神走向了娱人的一个演变。
  三、基诺大鼓舞的舞动因子分析
  基诺族大鼓舞是基诺族最具文化价值的一种舞蹈,笔者采风时在看了国家级传承人何桂英老师跳的大鼓舞后,现将大鼓舞作以下舞动因子的分析。
  通过以上表格中的舞动因子项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基诺族大鼓舞在敲打的时候,在节拍上与步伐上有一些变化,手臂打鼓时也是随之变化的,但是基本保持在同一个律动上。在舞蹈生态学中还有“舞畴”这一概念,“舞畴”是指“直观上可以感受到的具有同一审美表意起基质的一簇舞动,因此他不是用一个唯一的绝对值,而是一个取值范畴来表示,也就是一动作中的中心现象来标识。”笔者在观察基诺族人不同人打鼓时也看出来,他们的动作不像院校般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带有自己的范儿,在开心时刻还会带着即兴的因素,但他们的都是属于基诺大鼓舞的“舞畴”范围之内,仍旧保持着同样的体态与动律,这是可以理解与允许的。
  三、基诺族大鼓舞舞蹈形态形成
  (一)上身挺拔直立,屈膝后倾体态的形成
  1.自然环境对于基诺族大鼓舞体态形成的影响
  基诺族生活在丛林密布,大树高耸入云的热带原始森林当中。基诺族人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獲取生活物资时,上身直立抬头往前看,能够看得更远更清晰。在原始森林中,地表凹凸不平,则需要保持膝盖弯曲,以保证能够稳步前行。
  2.宗教信仰对于基诺族大鼓舞体态形成的影响
  在基诺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太阳也是他们的崇拜对象,太阳图案也是他们的图腾之一,他们将太阳图案绣在背心上。有人也将基诺大鼓称之为“太阳鼓”,不仅因为基诺族崇拜太阳,而且基诺大鼓的外形也酷似太阳。基诺族对太阳的崇拜,也造就了他们上身挺拔向上的体态。
  (二)屈膝颤动,脚掌跺踏动律的形成
  1.劳作对于基诺族大鼓舞动律形成的影响
  基诺族男子在制作劳作工具时都会亲自烧铁,打铁来制作劳作的器具,他们在打铁过程中,通过手臂发力往下打的时候,会不自觉形成膝部的颤动。 而在原始森林当中,以采集为主,在森林凹凸不平的地面行走形成了,每走一步就将脚抬起再落下去的抬踏步伐。
  参考文献
  [1]资华荺.中国舞蹈生态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6.
  [2]资华荺.舞蹈生态学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9.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馆负责社会主义文化机构的建设、价值观的弘扬和基本文化革命的文化传播。联合国文化研究所应根据人民的文化需要和各城市的特点,有效地扩大和扩大文化背景,在各种文化活动中推进人民的文化生活,并建立高质量的基础。本文研究了剪纸的文化如何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馆;剪纸文化;传承发展  引言  剪纸艺术起源于北方时代,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形式之一。与绘画、雕塑、花粉症、刺绣
期刊
摘要:《茶花女》自诞生起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这百年里,国内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个版本的翻译。但是受到每个译者的个人文化和思维方式以及期待视域的差异,导致各个版本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在这些译本中,王振孙和郑克鲁的汉语译本反应了上个世纪中国人情感释放的经过和新的性别秩序重构的历程,故这两个译本之间存在大量的相同性,笔者将围绕此做一个大概的比对。  关键词:《茶花女》;王振孙;郑克
期刊
摘要: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桂林以旅游胜地的面目印在人们的脑海中,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甚至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见桂林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但是,除山水风景以外,桂林的历史文化资源也相当丰富,因此,我们就如何更好地开发桂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桂林;历史文化资源;开发  桂林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欣赏,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其丰富的历史文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工艺扎染的概念、原料、手工艺等,以扎染在中国历史各朝各代的发展变化凸显它的文化底蕴与传统技艺,再描写扎染在现代社会中由生活工具到人们艺术表达的突破与转变,后以实验设计实例探索现代扎染在各式材料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突破;应用  一、扎染的简介  扎染,又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用棉绳捆扎染色产品,使捆扎部分不能染色,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文创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大力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为传统非遗提供了新发展方向。江永女书作为湖南省国家级非遗项目,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活态传承的认识,重点对非遗江永女书的活态传承创新方法进行了探索,旨在为湖南省类似的非遗项目的文创产品创新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非遗文创产品;非遗活态传承;江永女书  前言:  迄今为止,湖南省拥有11
期刊
摘要: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发明了不同的器物,这些都是人类在发展历程中的文物,为了将这些文物进行保存以及展示,就有了博物馆的出现,博物馆能够更好的对历史文物进行保存的。文物记载了历史中不同的经济以及文化,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人类文明的进化,这也导致现在博物馆中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文物保护  引言  人类文化在不断的发展,我国博物
期刊
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绘画模块中的中国花鸟画部分的内容。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花鸟画从技法上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本课学习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法,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的学科特质的“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立德树人,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印象荷花”  学习价值分析:  本节课通过欣
期刊
摘要:和美术、音乐等一系列主要依赖视听感官控制、拥有空间物质性的艺术种类不同,我国的传统文学主要是借助自身独特的内视能力,进而在心理意识当中建立起特定审美形象,如果将前者看作是外视艺术,则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学概括为一门内视艺术。该作笔者主要就我国传统文学观念当中的内视审美追求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学;文学观念;内视审美  一、国内外文学内视审美的比较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学内视审美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服饰的改良,汉服中夹杂一些刺绣等文化元素再次流行起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而汉服所带有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单靠学生自己理解是很困难的,教师系统地讲解也不能让汉语学习者全面掌握汉服文化知识。本文旨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提出相关的课程类型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汉语学习者充分掌握汉服所传达的中华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汉服;跨文化教学;教学方法;课程类型  一、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研究以及实践情况下,就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及促使该作用发挥的一些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群众文化; 乡村振兴; 作用;策略  1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1 实现群众生活富裕  对于我国乡村振兴而言,实现群众生活富裕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目标。根据判断农民群众生活富裕程度的提升情况,能够得知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效果。所以,需要努力缩短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不断拓宽农民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