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引导 释放天性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apple1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游戏中,有些孩子“疯”,是因为精力充沛,体内许多能量需要释放;有些孩子“疯”,是因为在游戏中突然找到了感兴趣的材料或游戏方式,生发了“奇思妙想”,看似“疯”,其实是生发了想要探索的游戏活动。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独特个性需求,满足每一位孩子积极游戏的欲望,充分释放他们的天性。如户外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探索沙包的各种玩法。突然,梦梦和程程兴奋地扔起沙包,越扔越起劲,越扔越“疯”,扔出的沙包差点砸到旁边的小朋友。他们都是快乐、活泼、精力旺盛的孩子,一般的运动量根本不能满足需要,估计此时对用力投掷沙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移过去两个大箱子:“看,这里有两个碉堡,你们可以用炸药包(沙包)去炸碉堡哦。”他俩可兴奋了,连忙说:“好,我来炸掉碉堡!”“我也来炸碉堡!”边说边往大纸箱的洞口投掷沙包。接着,我又引导他们站远一点,加大难度练习投掷。就这样,我根据他们的身体特点以及临时生发的游戏兴趣点,巧妙转移,及时鼓励、支持他们由易到難不断探索,充分释放体能,身心获得极大满足,也自然遵守了游戏规则。
其他文献
这篇精彩案例《奇妙的“1”》表现出教师对儿童学习行为解读与指导的专业敏锐,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度。这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践行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教师迫切学习专业知识以解读、支持幼儿游戏的强烈诉求。这则案例充分展示了角色游戏如何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学习数学,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在此,我们主要是从儿童数学学习的角度分析此案例中蕴藏了哪些数
真理解  從不同的儿童立场看,小明和冬冬、林林的做法都是对的。小明有创意,能从生活中自发生成送快递游戏;冬冬和林林懂秩序,知道在图书角阅读时,要遵守按量取放、不乱丢乱放图书的游戏规则。  《指南》提出,当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小班幼儿“能听从成人的劝解”,中班幼儿“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和平解决”,大班幼儿“能自己协商解决”。从案例中我们发现,当送快递和阅读图书发生冲突时,孩子们明显缺乏协调能力,他们只
该话题的冲突源自家长的坚持与幼儿的选择。文中描述的营养水从内容上看确实符合国人所说的“食物的时令性”,而且品种和营养非常丰富,文中琳琳妈妈坚持要让孩子喝的原因应是如此。  对于琳琳不愛喝营养水的情况,教师首先要确定原因,找出影响琳琳不选择饮用营养水的关键因素:是口味、颜色,或是其他心理因素?然后再对症解决,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嫌营养水没有味道,可加入少量糖或蜂蜜。也可针对琳琳的年
最近,收到来自新疆昌吉姚老师写的学习故事《闪亮的星星》,我看到姚老师为了能够走进孩子心里所付出的种种努力,非常感动。这样的努力会带来温暖和满足,当然,过程中也会带来纠结和遗憾。  “一早,你从一进大门,就开始不停地叫我,跟我说早上好。我迎上去,给你了一个拥抱,你把头深深地埋在我的怀里,把我抱得更紧了。”孩子知道早上来园要和老师问好。“不停地叫我”表现出孩子的急切、兴奋和喜爱,他是多么想姚老师关注他
目前,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整理环节,话题中的现象的确常见,尤其在小班阶段较为突出。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反思:幼儿是不是真的缺乏整理方法?我们教的整理方法真的适合孩子吗?近期,我们在小班的自主游戏中尝试了“整理环节游戏化”策略,尝试将“整理任务”变成“游戏”,利用音乐、情境等元素把乏味的整理环节变得有趣,从幼儿的反应来看,效果比较明显。  先引后导,采用有趣的游戏形式,  萌发幼儿整理意识  如何在整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积极探索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活动中渗透价值观的引导,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集体教学游戏提升幼儿的价值认识。本文以大班教学游戏“翻转垫子”活动为例。  活动目标  1.体验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和乐趣。  2.在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游戏中,发展同伴互相沟通理解、配合互助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反思能力。  活动准备  大、小垫子各2块,计分板;有
孩子们是游戏的主体,我园以坚持每日户外两小时为基础保障,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们按照“室内计划(In-room Planing)——户外游戏(Outdoor Play)——室内回顾(In-room Review)的三段式结构开展户外游戏,有效地推进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活动,支持孩子们的有效学习。  教师在孩子们自主游戏前,通过提问等鼓励和启发孩子们制定游戏计划,让孩子们体验到“我是游戏的主人”。在户外自主游
《苹果与蝴蝶》是一本无字绘本,由艾拉·马俐和她的丈夫恩佐·马俐共同创作。这是一本既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又不失科学性的知识绘本,能引导幼儿在欣赏、思考中了解大自然生命演变的过程。  1.解读绘本,寻找线索。  《苹果与蝴蝶》画面简单清晰,却包含了众多的线索:1.苹果生长的过程;2.蝴蝶的一生;3.一年四季的轮回;4.虫卵是怎样到苹果里去的;5.绘本是可以循环反复进行阅读的。如此多的内容该如何取舍、如何
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拉康先生说:“人是言说的存在。”当我们言说的时候,也是我们精神流动、情感流动的时候,所以言说是“人”精神最基础的东西。儿童的言说包括说话、表情、身体形象特点(比如灵活还是僵硬),还有他的各种行为举止等等。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老师开始认识到儿童绘画具有丰富的心理意义,并试图通过绘画来理解儿童:因为幼儿的语言能力还不完善,而绘画也是他们言说的一种重要方式。  儿童的绘画确
通过姜老师与孩子们的对话可以看出:姜老师与班级的孩子长期处于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姜老师所带的大班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自主意识较强。因此,当个别孩子提出“我不喜欢音乐活动”,想要换一个活动时,姜老师完全可以就这个“换”还是“不换”音乐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决定,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首先,教师放低姿态,交代背景,抛出话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一个音乐活动,有的小朋友不喜欢,问老师能不能换一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