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j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特征的体现,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教学风格影响因素的探讨,得出教师内在的个性、素质以及创新思维和外部环境、培训和学生风格均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高职;教学风格;影响因素
  教学风格指的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系统指导下,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而最终形成并且创造性地将其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格调。国外很早便对教学风格展开了研究,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加以分析。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期间,主要是教学风格的基础理论研究,70年代以后从整体研究转向了更为具体的局部研究。我国在80年代也有很多学者对教学风格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张翔的个性核心学说、程少堂的教学风貌学说等,虽然研究的着重点不同,但都强调了教学风格中的个性与稳定,而稳定的教学风格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国内教学风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研究较少,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 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归因
  (一) 稳定的教学个性
  有研究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表现出的稳定而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很少因教学对象和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也有学者认为个性是教学风格的核心,教学风格是个性化的教学技巧与稳定的教学风度。稳定与个性是教学风格的本质,个性不鲜明独特,风格也无从谈起。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因此,教师要敢于表现自我、完善自我个性的发展,不仅促进教学风格的养成,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扎实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包括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健康的身心、熟练的技能等,只有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保证,才能在此基础上融入个性形成教学风格。高职院校也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学生对外界知识接受能力强,兴趣广泛,教师要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充实教学内容;此外,还要更新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博而专”的综合能力。具有整体型教学风格的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明显高于局部型,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而对课堂整体的把握离不开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 独特的创新思维
  教学风格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缺乏创新的思维理念,就无法将所见所学与自身教学方法相结合,更缺乏独创性,影响教学风格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强化,一是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与机械的训练对于高职学生并不适用,学生思路活跃,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独特新颖,且根据自身特长发挥最大优势,吸引学生注意力;二是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实践课与专业实习较多,与社会和时代的接轨较快,传统的教学理念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理念不更新,实践就无法创新,教师要敢于创新,摒弃落伍的观念,形成自身特色;三是教学内容,在充分理解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断改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重复。
  二、 教学风格形成的外因探讨
  (一) 民主的学院环境
  民主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和个性的发挥,促进教学风格多样化的形成。如果教育管理体制呆板僵化、过于强调一致性,缺乏灵活性,则可能压抑教师的个性,而教师的个性是形成独特教学风格所必不可少的。如果高职教师按照学院规定统一的模式开展教学,形成机械化的教学过程,则教学魅力无法展现,也无法促进学生认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发挥教师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创造良好的氛围,构建良性的竞争机制,提倡“百家争鸣”,有利于教师特色教学风格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吸收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 科学的学习培训
  教师的故步自封只会重复过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阻碍了教学风格的形成。只有活跃思想,与时俱进,才能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体系。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可以多参与相关的教育培训,增长见识;向有着积极教学风格的教师学习,分享经验;通过观摩教学、教学反思及微格教学等方式让那些具备高效教学风格的教师作为典范,加以引导。同时,学院可组织教师听课,深入细致地了解各教师的个性特征,从而因势利导,加以培养。将不同风格教师的工作相匹配或互相学习,产生互补作用,完善教学风格。
  (三) 积极的学生风格
  德·朗特里认为,教学风格是指学生和教师间建立不同关系的方式方法。在教师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除了教育体制与工作压力,学生因素的影响也很多。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匹配度高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高,相反,学生的学习信心减少,注意力也相对难以集中。相关调查结果发现,高职学生喜欢教师具有幽默风趣的、热爱学生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风格,不喜欢照本宣科的、态度严苛的、死记硬背的教师,教师的风格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高职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着力塑造学生喜爱的个人风格。因此,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来调整教学风格,可以更好地把控课堂,并与学生相呼应,促使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差,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
  三、 结论
  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因素复杂,教师的语言和教学、师生关系等都会影响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师的教学经验、工作满意度和教育背景也会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风格影响因素的探讨,高职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文化内涵,用宽容和包容去对待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养满足学生的要求,才能获得学生的欢迎和尊重。
  參考文献:
  [1]郭红梅,肖丹.国外教师教学风格研究发展述评[N].教师教育学报,2015(2):37-42.
  [2]和爱芳.教师教学风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3]贺雯.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效能感的研究[N].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2):39-43.
  [4]贺雯.教师的教学风格及其发展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7):18-21.
  作者简介:
  徐姗,安徽省滁州市,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虽然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着力点是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共性问题,需要各级的领导和部门进行积极的规划,不断地制定方针和政策,并且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促进应用。  关
摘 要:“微视频”能帮助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药物检验的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  关键词:微视频;实训课程;自主学习  一、 引言  药物制剂检验是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药物制剂检验实训课程是药物制剂检验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芳酸类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维生素类药物分析、杂环类药物分析、生物碱类药
摘 要:民间体育游戏在我国的非物质精神文化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而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将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的体育教育,一方面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其身心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现状入手,深入研究民间体育游戏将如何融入幼儿园体育教育。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幼儿园;融入;
摘 要:随着我国近些年来智障儿童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国便逐渐开始高度重视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研究如何才能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从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法、加强户外学习、基于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和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这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智障儿童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智障儿童;学习效果;有效策略  一、 引言  智障儿童作为一群智慧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其成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思维导图的定义、构成、特征以及理论基础,并提出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用于辅助教学与课堂笔记、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中的实例说明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并且提高了学生们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检索;实践课程  思维导图是1970年英国学者Tony Buzan创设
摘 要:通过对管理学院学生特点分析,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梳理,得出管理常见心理问题解决办法。大一常见心理问题是高校学习和生活适应期;大二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大三、大四是择业求职的盲目期。要解决管理学院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应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教育课程系统,开展课程化课堂教育;构建心理辅导咨询系统,指导学生自主開展活动等。  关键词:管理学院;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对策  管理学院的学生特征,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课是师范类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分析,发现本课程在课程定位、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就此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本文的后续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学科,是融合現代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普遍被师范类高校列为专业课程。师范类院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