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耳廓及耳周动静脉畸形30例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in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耳廓及耳周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长峰医院外科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耳廓及耳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对患者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将无水乙醇分次经导管或直接经皮穿刺注射到畸形血管巢内,每次注射乙醇时均作血管造影,手推造影测算畸形血管巢的体积以及注射的压力和速度,注射造影剂速率通常为0.2 ml/s,畸形血管巢体积等于造影剂充满畸形血管巢的剂量。然后依此剂量、压力及速率注入无水乙醇,直至全部或部分消除病灶,每个疗程间隔1~2个月。栓塞治疗后,对于耳廓明显肥大的病例,联合病变楔形切除改善耳廓外形,对于栓塞治疗导致的耳廓缺损病例,采用耳廓周围邻近皮瓣修复缺损。

结果

30例患者经2~3次无水乙醇栓塞后,临床症状改善,表现为溃疡愈合,出血停止,耳鸣消失或减弱。血管造影显示8例患者异常血管团完全消失,15例血管团消失50%~75%,7例血管团消失小于50%。其中6例耳廓明显肥大变形者行耳廓病变楔形切除,耳廓缩小;3例因无水乙醇栓塞后部分耳廓坏死,行耳周带蒂皮瓣修复缺损。

结论

耳部动静脉畸形行无水乙醇分次序贯栓塞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变的发展,部分病例可达到临床治愈。当合并耳廓明显肥大变形时,联合手术整形可改善耳廓形态。

其他文献
颅额鼻综合征(craniofrontonasal syndrome/dysplasia,CFNS/CFND)是一种因单侧或双侧冠状缝早闭所致的颅面部畸形。女性以冠状缝早闭、眶距增宽、额部瘤样膨凸、鼻背增宽、鼻尖分裂、指甲凹槽、胼胝体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而男性大多仅表现为眶距增宽、鼻背增宽、并指等。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其为X染色体相关遗传性疾病,多由EFNB1基因突变引起。由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术前三纵五横法设计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共切取了71例患者73块股前外侧皮瓣,均为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男48例,女23例,年龄(36±18)岁。术前采用三纵五横法设计,使用便携式多普勒在Ⅰ、Ⅱ、Ⅲ、Ⅳ区探测穿支穿出点(出肌点,P点)。术中观察了穿支出肌点口径、离开出肌点后的走行、距离(穿支血管皮下段)及进入浅筋膜的位置(入皮点)。结果本组统计7
目的探讨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在下睑异位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修复下睑异位患者56例,均为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就诊的患者,包括接受过多次修复手术的下睑异位患者44例和先天性下睑退缩患者12例。其中,对于无下睑缘变长者,行骨钻孔法外眦固定术;对于下睑缘变长者,先切开外眦角行外眦成形术缩短下睑缘;对于先天性下睑退缩者,则完全离断外眦
目的对改良的真皮脂肪条游离移植阴茎增粗延长术在尿道下裂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随访和评价。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15例尿道下裂术后男性患者,年龄18~24岁,接受了改良的真皮脂肪条游离移植阴茎增粗延长术。术前和术后6个月用软尺分别对阴茎尺寸进行测量,并让患者通过男性会阴体像量表(male genital image scale,MGIS)对阴茎形态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CT血管造影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选取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就诊的四肢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修复。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3~52岁,平均32岁;创面缺损面积8 cm×3 cm~25 cm×9 cm,均伴有骨质、肌腱外露。术前CT扫描皮瓣供区,通过数字化三维CT血管造影重建技术取得供
目的研究建立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非血管化淋巴结移植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方法将45只SPF级免疫缺陷裸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A、实验组B均进行双侧乳腺脂肪垫切除,双腋下淋巴结清扫,实验组A行单纯淋巴结游离移植,实验组B行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淋巴结游离移植;正常对照组乳腺脂肪垫、双腋下淋巴结均未予处理。术后1、2、6个月,每组5只裸小鼠进行小动物IC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黑色素瘤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水平,运用FGF21过表达质粒转染,在黑色素瘤细胞中过表达FGF21,运用shRNA技术敲低黑色素瘤细胞内FGF21表达。运用CCK8染色以及BrdU染色检测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及增殖能力,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肿瘤细胞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PGC1a、CD36、CPT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美学理念的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浙江大学明州医院收治10例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扩创后创面面积5.0 cm×3.0 cm~11.0 cm×7.5 cm。根据术前穿支探测结果在同侧大腿外侧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采用基于美学理念的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经暗道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为5.5 cm×3.5 cm~
目的分析多效生长因子(si-PTN)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18例瘢痕增生患者,从18例患者术中切取的新鲜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提取原代瘢痕成纤维细胞,构建si-PTN细胞系。构建成功后,将对数生长期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si-PTN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2 μg si-PTN及对照无意义小链。采用MTT、PI染色及Annexin V-FITC
目的探讨额肌环扎缝线悬吊法治疗低龄幼儿(≤3岁)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改良缝线悬吊法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11例(16只眼),男7例,女4例,年龄1~3岁,平均26.3个月。每只患眼用内、中、外3组缝线,一端固定于睑板上缘,另一端采用环扎固定法,使缝线固定于额肌肌束上,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并于术后1周及6个月时对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