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建议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s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无抗性强的品种,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若防治不力,将会对水稻生产有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1.稻瘟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度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
  目前种植的水稻品种大部分抗病性较差,由于种植的时间较长,种植的品种单一,品种退化严重,加之稻瘟病的生理小种种群已发生变化,弱势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容易造成稻瘟病流行。
  2.稻瘟病传播菌原
  稻瘟病是由稻梨孢菌,有性世代侵染所致,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丛梗孢科、梨孢霉属,病原菌形态有菌丝、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附着孢。菌丝分隔,初无色,后变褐色,寄生于寄主细胞组织内。分生孢子洋梨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并有脚胞,无色或淡褐色。
  3.稻瘟病防治措施
  3.1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
  各地可根据当地生育期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最好不要种植单一品种,可以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或轮换种植。
  3.2种子处理
  将预浸12小时后的谷种在2%福尔马林液中浸3小时或500倍液的强氯精溶液中浸种12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再浸种。通过种子后,基本上无苗瘟发生。
  3.3浸秧带药移栽
  药剂浸秧和药剂喷秧带药移栽,是目前预防稻瘟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效果。用25%三环唑750倍或75%丰登2000倍液中浸秧一分钟,捞起来再堆闷半小时后移栽。也可在移栽前1-2天用25%三环唑或75%丰登喷秧。在水稻移栽后7-10天,75%三环唑1000倍喷秧2次,通过带药移栽能推迟发病20-30天,减轻发病。
  3.4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管水目的在于既改善栽培环境,控制病菌的繁殖与侵染,又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
  3.5合理施肥
  一般应当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硅肥、草木灰等),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绿肥施用量每亩不超过3000斤,并适量用石灰腐烂,中和酸性,避免后期氮肥过多,冷浸田注意增施磷肥。氮肥应当分次施肥,防止生长阶段中氮肥过多,叶片嫩绿,抗病力下降,发生稻瘟病。
  3.6合理密植
  行条栽,宽行窄窝, 亩栽1.8-2万窝,也可实行三围强化栽培,亩植0.6万窝,窝栽3苗,等边三角形栽植,抛秧应留好大行,采取东西行向, 栽小苗,避免栽老秧、病秧。
  3.7水肥管理
  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一般保水回青后,应在分蘖期浅灌,够苗后排水晒田,养活无效分蘖,使稻叶迅速落黄,复水后保持干干湿湿,可控制田间小气候,并使稻体内可溶性氮化物减少,促进根系纵深生长,增加吸收营养和硅酸盐,增强抗病性。
  3.8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从苗期开始都要对稻瘟病加强监测,重点应放在常发区,沿江沿河两岸,低洼潮湿地带。各地农技推广人员,村、组干部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检查监测,广泛宣传,要让广大农户能够认识稻瘟病,发动群众进行普查,一旦发现病株和发病中心团,要立即组织用药防治,控制病害蔓延。
  3.9药剂防治
  (1)控制叶瘟。一旦发生叶瘟,应立即施药防治,用75%三环唑进行防治,药剂要选用内吸性强、毒性低的新型农药。亩用75%三环唑40克兑水60公斤进行喷雾。施药一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团的蔓延,施药两次,就能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出现叶瘟后不用药,一周后秧苗全部死亡,水稻无收。
  (2)穗颈瘟预防。
  防治重点是易感病品种、常发病区、高氮肥田、叶瘟发生较重的田块和相邻稻田,防治适期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初期或抽穗前7天),此时水稻的抗病性最弱,应普遍施药预防,在齐穗期再施药一次,可兼治谷粒瘟。药剂每亩每次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g、75%比艳可湿性粉剂375g或40%稻瘟灵浮油100ml,兑水60公斤喷雾。在水稻分蘖期和破口初期分别两次喷药,在三环唑施药后约2周内使完全伸展的稻叶几乎不受新的感染,而且也可使新长出的叶得到保护,一般防治效果为:叶瘟95.7%,穗颈瘟91.4%,可较对照增产23.9%,扣除防治区茎数增加9.1%的增产因素后,防治区可较对照纯增产14.8%。
  (3)药械及喷液量。
  弥雾机喷雾喷液量8~10升/亩,飞机喷洒喷液量1.7~2.0升/亩。喷药时可在药液中加入植物油型或有机硅助剂,以增加药液的粘着性和覆盖面提高药效。飞机航化一般每次安排7天,每架飞机每天航化面积大约在1.5万亩左右,总航化面积在10万亩以下,其它面积一律安排地面弥雾机作业,确保在最佳防控时间施药。
其他文献
【摘 要】水杉为杉科水杉属落叶乔木,原产于四川,现各地多有栽培。水杉树姿挺拔,叶形秀丽,适宜于孤植或列植,是园林绿化的好树种。本文分析了水杉树的相关栽培管理技术问题。  【关键词】水杉树;栽培管理;繁殖技术;病虫害防治  1.水肥管理  水杉喜湿润环境但又不耐积水,故此水的管理尤为重要。对于新移栽的水杉应以土壤保持大半墒为宜,不可过干也不可过湿。移栽初期应浇好头三水,此后可每月浇次透水,雨季可适当
【摘 要】湖北省2008年首次发现华山松大小蠹虫危害,近几年,以神龙架为中心,逐渐向鄂西北地区扩散。由于防治难度大,致死率高,已成为仅次于松材线虫的林业有害生物。为了了解防治此虫的方法,湖北省森防总站派技术人员摸清鄂西北的地区的华山松大小蠹发生面积,并对此种进行科学研究,了解其虫体特征、发生规律,并研究防治方法。  【关键词】华山松大小蠹虫;发生面积;虫体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湖北省自200
【摘 要】简述了洋葱的20多项食疗保健作用,提出了武陵山区洋葱的绿色栽培技术。  【关键词】洋葱;食疗保健;武陵山区;绿色栽培  洋葱,又名圆葱、玉葱、葱头,为百合科葱属二年生高效蔬菜,属世界上主要蔬菜种类。洋葱既能调剂淡季蔬菜市场供应,又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品种。我国洋葱规模性种植主要集中在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山东、吉林、四川、云南、福建等八大产区[1]。  武陵地区多属夏秋旅游之地,更是全国
【摘 要】玉米有“饲料之王”的美称,无论是收籽粒用的,还是做青贮应的,都是畜禽饲料的重要来源。2008年,吉黑龙江省海伦市玉米主产区的玉米螟发生仍较为广泛,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等,其中生物防治法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最好,现已在各玉米产区都得到了推广应用。本文将对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阐述,以便为进行玉米螟防治工作提供
【摘 要】林业育苗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苗木质量对于林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育苗阶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就苗圃管理及播种育苗两方面着重论述,望对广大林业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苗圃;土壤管理;播种育苗  1.苗圃的选择  苗圃应设于位置比较适中、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圃地的地势应该选择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应是沙土壤、壤土、轻壤土。如在粘土、沙土、盐
【摘 要】近年来,随着果园生态系统的变化,有些以前危害程度不大、极少专门防治的虫害,到目前已演变为需要经常防治的主要虫害。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现状;防治策略  果园是果农的经济支柱,但由于病虫害的因素造成果树减产,果实品质下降,甚至可带来果园的毁灭,给果农造成很大损失。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果树病虫害认识不足,防治效果不好造成的。  1.果树发生病虫害的环境条件  1.1病虫害  虫害,一般情
【摘 要】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工厂化农业的推进,蔬菜育苗也由传统的土方育苗、营养钵育苗逐步向以穴盘为主的工厂化育苗方向发展。  【关键词】蔬菜穴盘育苗;设备;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  工厂化穴盘育苗,就是综合运用智能温室的排风降温系统、加湿系统和加温系统人为控制温室内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以满足蔬菜苗健壮生长的需要,用人工配制的无土基质和化学控制技术,在穴盘内培育蔬菜壮苗的综合技术。  1.育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玉米螟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重。以幼虫危害玉米茎、叶及穗部,植株幼嫩部分受害最重,玉米在拔节孕穗期至抽穗阶段,常有玉米螟发生。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  1.危害特点  玉米螟一生要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 成虫白天隐藏在玉米叶片下和杂草丛中,晚上活动、产卵。成虫有趋向植株高大、生长嫩绿的玉米田产卵的习性,在高度为33厘米以下的植
期刊
以中药渣堆肥等为原料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在小麦大豆轮作体系下能够获得比单施化肥处理更高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微生物学特性,
近年来笔者在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阿日勒村开展设施农业高效栽培模式研究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其中日光温室早春茬彩椒—秋延后甘蓝—越冬茬菠菜高效栽培模式实现日光温室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