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计划密植栽培模式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v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香榧生产中,由于其生长慢、始果迟的特性,普遍存在早期多年无产量,收益迟、投资期长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香榧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该文根据香榧具有树冠扩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产量、增加产量的特点,提出了计划密植栽培模式,并制定了相应技术标准。
  关键词:香榧;计划密植;栽培模式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3-0051-02
  香榧是一种珍贵的果树,分布范围小、保有数量少、生长缓慢、寿命极长。其果实营养丰富,主要用于炒食,香酥松脆,深受消费者欢迎,销售价格高,生产收益好。黟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香榧主产地之一,有“千峰佳木,万壑榧林”之誉,悠久的栽培历史、丰富的品种资源,加上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黟县香榧卓越的品质,于2017年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当前,香榧栽培已成为黟县特色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
  但在香榧生产中,因香榧生长缓慢,早期很长时间无产量,普遍存在收益迟、投资期长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香榧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有效克服这一障碍,破解这一难题,笔者开展了香榧计划密植栽培模式的研究,可很好解决早期产量低的问题,大幅提升香榧幼龄期单位面积产量、效益。
  1 模式的提出
  1.1 生长特性 香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生长缓慢、寿命极长,生长寿命几百年,长者上千年。香榧结果迟,一般嫁接后10年左右才开始结果。但树冠并未充分扩张,便已开始结果投产,随着树冠扩大,产量逐步增加,至少25年后树冠才基本充分扩张、定形。
  1.2 现行栽培方式的缺陷 生产实际中,大多为稀植栽培模式,是按照果树长成的树冠大小确定相应的栽植株行距,一次栽定,栽植密度一般株距为3~4m,行距为4~6m。通过调查安徽黟县,浙江诸暨、嵊州大量不同树龄香榧的生长、结果情况,以株行距4m×5m,500株/hm2为例,汇集、归纳了“2+5”的嫁接苗(砧木2年+嫁接后5年,下同),栽后树冠扩张、产量情况如表1。由表1可知,香榧树体生长、树冠扩张非常缓慢,按一次栽定的模式,早期好多年香榧树实际所占面积比例很小,果园空间严重浪费;造成果园前期单位面积产量极低,且持续时间长;土地利用率低,产出效率低。同时,正因为果园空间大,杂草生长多,更影响了香榧树正常生长,加大了果园管理难度,增加了管理成本。
  2 模式的技术标准与要求
  2.1 模式技术标准 根据香榧生长结果特性,结合自然本地条件和栽培管理要求,本文提出了香榧计划密植栽培模式。其技术标准如下:选用“2+5”以上的优质、良种嫁接苗,建园时按照2m×2.5m的株行距(2000株/hm2)栽植,到第1次封行、郁闭时(约栽后12~15年),进行第1次间移,间移50%留成2.5m×4m的株行距(1000株/hm2);到第2次封行、郁闭时(约栽后18~20年),进行第2次间移,间移50%留成4m×5m的株行距(500株/hm2),定案。
  2.2 相关技术要求 适用香榧计划密植栽培模式,应具备一定的条件,有相应的技术要求。一是投资能力强,要有足够的建园资金,确保计划密植栽培模式建园的投入;二是建园条件要好,包括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等,以满足香榧速生高产的栽管要求;三是建园标准要高,包括选用优良品种、优等苗木、高标准整地、深挖定植穴、施足基肥;四是做好高标准的幼园管理,确保速生早产、高产高效,尤其要做好整形修剪,合理控制树形树冠。
  3 经济效益分析
  3.1 建园投资 计划密植栽培模式的建园,每hm2苗木用“2+5”的优质嫁接苗(以“2+5”的嫁接苗现行价每株60元计)2000株需12万元,整地、肥料、栽植约9万元,建园共投资21万元。而现行栽培方式的建园投资,每hm2苗木500株需3万元,整地、肥料、栽植约4.5万元,建园共投资计7.5万元。计划密植栽培模式建园投资,每hm2多出16.5万元,是稀植栽培方式建园投资的2.8倍。
  3.2 生产农本 香榧栽培生产每年的成本,主要包括当年的农资、管理用工以及土地租金等,2种栽培模式,总成本相差不大,尤其在幼树期。
  3.3 产量、收益 香榧计划密植栽培的早期产量大幅提高,表现出显著增产、增收效果见表2。
  通过表2,可测算出第1次间移(栽后12a)的总产量,稀植模式、计划密植模式分别是30000kg/hm2、120000kg/hm2;第1次间移后到第2次间移(栽后18a)的6年,稀植模式、计划密植模式分别是88500kg/hm2、177000kg/hm2(间移后的2年,产量会因株数骤减而减少,已计减)。两段相加,前18年稀植模式总产118500kg//hm2,计划密植模式总产297000kg//hm2,后者是前者2.5倍,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综上分析,香榧计划密植栽培模式,建园投资明显增加;建园后常规栽管的成本,两者相差不大;产量和收益,计划密植模式大幅增加,在幼园期(栽后5~20年)更为显著。
  4 结论
  由本研究可知,香榧计划密植栽培速生早产,前期产量成倍提升,单位面积效益大幅提高,具有早收益、高收益的良好效果,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生产同量的香榧,所占用的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单位面积的农资、用工及管理费用显著节约,成本价格降低。
  参考文献
  [1]韩宁林,王东辉,韦金辉,等.香榧早实丰产的栽培模式及主要技术措施[J].林業科学研究,2006,19(5):567-573.
  [2]吴连海,吴黎明,倪荣新,等.香榧栽培经济效益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30(2):299-303.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分析了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成果导向教育(OBE)教学理念,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对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9-0141-03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的实用性和教育成
该文介绍了濉溪县主要农作物育种以及种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良种生产基地,的对策建议。
摘 要:该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水稻直播栽培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水稻直播比移栽经济效益提高26.12%,产投比提高24.84%,具有省工、节本、高效等优点,并对直播稻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稻直播;生产效益;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18-03  Abstract:Economic benefit of rice
摘 要:南繁是加快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进程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陕西省种子管理站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伟隆等企业建立的南繁育种基地,发现南繁育种基地的运行模式互不相同,各有优势,都为陕西玉米育种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南繁;育种基地;种业;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 S513.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5-0182-03  Abstract:It is n
摘 要:旌德县2017年开展了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展示和示范,结果表明:展示的15个品种在旌德县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其中晶两优534、Y两优1998、C两优华占是该县2017年主推品种。综合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鹏两优332、晶两优1125、隆两优899、Y两优1998、晶两优534、荃优527可作为旌德县主推品种推广应用。  关键词: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旌德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摘 要:川优5727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川345A×成恢727”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品种,2017年引进清流县试种,表现出适应性广,抗倒伏,高产稳产,米质优等优点。该文介绍了川优5727在清流县作烟后稻试种表现,并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稻;川优5727;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
摘 要:该文概述了广德县水稻生产及水稻种子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市场监管,确保用种安全;加强培训引导,规范市场秩序;扩大示范范围,促进新品种推广等。  关键词:水稻种子市场;现状;对策建议;广德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013-02  1 概况  广德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隶属宣城市,毗邻江苏、浙
摘 要:为了筛选适宜宣城市的高产、稳产、优质的早籼新品种,于2016年4月在宣城市天湖镇水稻基地进行了10个水稻品种比较试验,观察各品种在整个发育时期的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和产量等。结果表明:陵两优89穗粒并重,株型适中,无明显缺点,可在宣城市推广种植。  关键词:早籼品种;比较试验;宣城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34-03  1
摘 要:以大麦新品种苏垦啤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处理对苏垦啤1号大麦茎蘖成穗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大麦产量的提高,11月中旬播种(平均气温8.6℃),以 525万/hm2种植密度产量最高。  关键词:啤酒大麦;密度;茎蘖动态;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0-0058-2  Effects of Dif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