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会阴谋大起底之共济会的真实面目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共济会”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在中文媒体上,马云、赵薇等社会名流就被人扒出是共济会的在华代理人,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摆出特有的“共济会手势”(其实这是谣言)。但几个世纪以来,共济会常常被认为是“全球阴谋的核心中枢”,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把持着,在世界各地制造着各种惊天大阴谋,比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罗斯革命都是共济会一手策划并实施的,甚至连转基因、疫苗、人工病毒都是共济会的阴谋。
  共济会所遵从的“神”是路西法。路西法是罗马神话中的“光之使者”,但是在基督教文化中,路西法是堕落天使的名讳,与恶魔撒旦有着错综的关系。于是,共济会就与可怕的恶魔、阴暗、邪恶等字眼联系了起来。再加上共济会本来就神秘,规矩众多,还有各种秘密的暗号和奇怪符号,使大众对其格外惧怕。有关共济会控制全世界、发动战争、破坏人类和平的阴谋多年来不绝于耳。
  如果告诉你达·芬奇、富兰克林·罗斯福、马克·吐温、亨利·福特等人都是一个秘密组织的成员,你会不会感到惊奇,什么组织能够召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
  共济会(Freemason),字面意思是指“自由石匠”,它是一个神秘的兄弟会组织。尽管共济会并非一个宗教,但是它像宗教一般具有神秘色彩,汇集会员们的力量。很难判断这个组织究竟是善是恶,因为一方面这个组织宣扬博爱和慈善思想,崇尚美德;另一方面,传言他们与许多阴谋事件相关,是世界的隐形操控者。那么,这样一个组织是如何出现的?它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
  共济会打哪来?
  12世纪左右,欧洲各个城市开始竞相建造由石块垒砌的宏伟的大教堂,石匠成为掌握独特技艺的特殊技工。他们入门当学徒,由导师级的石匠传授知识,教授技艺。掌握了专业技能的石匠就是最初的“自由石匠”。这些石匠通常非常低调,擅长保密,他们小心谨慎地保守行业秘密,不记录重要的工艺和几何原理,也不记录自己学习相关技能的过程。他们只和同业工会的人讨论行业技艺,彼此之间依靠秘密的握手手势和暗号来相认。
  随着组织和集会的不断发展,聚会的人群不再局限于拥有独特技艺的石匠,学者、商人、知识分子、政客以及神职人员等拥有先进思想、科学技能的人会聚在一起,讨论公民教育、宗教、社会以及科学问题。为了不受教堂和贵族的控制、监督,他们必须遵守既定规则,秘密集会,否则可能会因激进的言论和思想而遭受迫害、监禁,甚至被处决。1717年,共济会在伦敦正式成立。后来,这个秘密组织的力量又蔓延至法国等欧洲许多国家,并跨越大洋,18世纪开始在北美的殖民地立足,不断发展壮大。
  救救“寡妇的儿子”
  共济会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会员们严守秘密。这一传统大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左右。相传那时以色列王所罗门组织人修建一座圣殿,圣殿中藏着不为人知的神谕秘密,工匠们必须严守秘密,不得泄露。海勒姆是这座圣殿的主要设计者和建筑师之一,他的母亲是一名寡妇,所以他也被人称为“寡妇的儿子”。有三个暴徒以暴力相威胁,让海勒姆说出圣殿的秘密,但是海勒姆宁死不屈,死守秘密,最终遭暴徒毒手。
  他這种誓死保卫秘密的精神是共济会所推崇的,共济会将他视为模范典型,在新会员的入会仪式中会演出海勒姆之死的场景。海勒姆在死前曾经呼救:“谁能救救寡妇的儿子?”于是,这句话后来成为共济会成员求救的密语。
  而共济会的秘密不仅是这一句密语而已,还有许多神秘的手势、暗语,用于会员之间的确认和沟通,辨识哪些才是“自己人”。比如,会员之间会通过一种特殊的握手方式确认身份。和商务人士有力的握手不同,会员之间的握手更像是一种抓手、扣指的动作。如果会员伸出手,你只是用普通的握手方式回应,那么共济会会员会谨慎言行,不会透露秘密。
  想要入会不容易
  像古代文明中,古老的入会传统那样,共济会入会要接受一系列仪式的挑战。经历了特殊的仪式,新人才能成为值得信赖的会员,有资格担负起神圣的职责。
  在共济会,入会的新晋会员会被蒙住双眼,参加神秘的血誓。新会员首先会被带入一间屋子等待,随后会被蒙上双眼,牵往集会室,集会室门口有人佩带利剑把守。新会员必须告诉守门人密码,用共济会的特殊方式握手,然后需要叩门3次。当门打开时,他的上衣会被敞开,裸露的左胸被利器尖端顶住,他将走上圣坛进行入会仪式。蒙眼睛的布随后被揭开,他会看到所有集会的人,所有人都将剑指向他,告知他所担负的义务,提醒他不要泄露关于共济会的秘密。新会员必须发誓永不泄露共济会的秘密。传言说,泄密的叛徒可能会被割喉、身体吊挂、强行摁入水中,直到断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在汉语里指的是画圆的工具,而“矩”指的是画直角或者方形的工具,凑巧的是,共济会的标志正是圆规和方矩的组合,在圆规和方矩之间还有一个大写的字母“G”。这个特别的符号可能从六芒星变化而来,上方的圆规代表着道德,下方的方矩代表着真理,二者结合代表着“真理”和“道德”的和谐,有行动也有节制,象征着会员不断完善自身的追求。至于中间的字母“G”,指的可能是全知的神。
  共济会成员被分为33个级别,用“°”表示:1°会员被称为“学徒”,他们还不算正式会员;2°会员被称为“技工”,处于考察中,仍不是正式会员;3°会员被称为导师,他们已经正式成为共济会系统的成员,有机会接触更多会内信息。从3°到33°都是平级的,不同的级别代表的是会员不同的研究领域,每个成员肩负着与其级别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这些保守秘密的规矩、不同寻常的暗语以及特别的迷之符号,使得这个组织充满了神秘的味道,也因此引起了外界许多的误解和恐慌。这样一个古老又神秘的组织究竟是做啥的?为啥一直流传到现在也没解散,仍然有人加入呢?
  难道这是个“传销”组织?
  共济会在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些地方设有会所,每月会组织一次正式会议,讨论会所的事务,确认之前会议提出各项活动的落实情况,再讨论未来一段时间的活动,比如慈善活动。
  其次,会议上还会举行新会员的入会仪式,以及一些老会员的升级仪式,在仪式上会表演海勒姆之死。会议结束后会所组织会员会餐,通过用餐时的轻松交谈帮助会员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每个人入会原因都有所不同。最重要的原因是兄弟之情:一些人读书时就在校园中参加过一些兄弟会组织,对这类组织有一定的情感;某些军人退伍后也很怀念一群兄弟在一起的时光,遂加入这个组织;另外,能够在这样一个汇集了众多优秀人才的群体里找到志同道合的友人也是共济会吸引人的一个方面,许多会员在共济会内建立的友情能够持续一生。
  此外,每次会所的正式会议结束后,共济会领袖都会组织大家在会所进餐,这给一些商务人士提供了一个与其他事业伙伴进行轻松商谈的契机。就像一些商务人士会通过读工商管理硕士或者加入高尔夫球会所来结识生意上的贵人一样,有些人通过加入共济会来发展人脉。
  当然,也有一些人希望在这里找到一种归属感和组织感,现代社会个人主义的零碎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使一些人感到孤独,他们需要这样的组织。这就类似于活跃在各个地方的广场舞,大妈们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她们也希望退休后脱离了工作的自己还能够找到一种组织中的归属感,通过共同的活动排解寂寞,重获充实的生活。也有人就是纯粹想帮助别人,参与共济会组织的慈善活动,给社会一些回馈。会员都是自愿入会的,如果对于共济会不再有兴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退出。(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神秘论者赋予它们怪异的超自然力量,地质学家惊叹它们如此之大,考古学家疑惑是谁制造了它们,而共同的一点就是:没有人否认它们拥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恐怖美感。那么,它们到底来自哪里?是什么时间的作品?谁制作了它们?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2008年5月,由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又名《印第安纳·琼斯和水晶头骨王国》)在美国首映。这部充满异想天开情节的大片再次激发了人们对水晶
我其实又不是这些,也不是在这个世界中。而在平行世界中,我又全是这些,甚至更多。  我并不是发疯了,也不是在讲述科幻故事。根据多世界诠释,上面这些就是事实。  多世界诠释是量子力学的一种诠释,认为与我们世界相同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还存在许多个平行世界。多世界诠释还认为,我在这个世界中做的每一次选择,都会产生多个平行世界:每一个世界对应着我所做的其中一个选择结果。可以说事实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其实都已
“人脸”与“年龄”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听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张“大叔”的脸和一张“小鲜肉”的脸,只要看一眼就能区分开来。这是因为在人的衰老过程中,面部衰老的变化比较明显且容易观察。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年龄相仿的两个人,一个看起来“显年轻”,一个看上去“显老”,这意味着,我们的“生理年龄”可能与“实际年龄”是对不上的,而这种差别随着年龄增大还会越来越明显。  中科院
图/本刊记者 大食做个刘雯  见到刘雯时,她正准备将六分之一片12寸的芝士披萨——看起来比她脸还大——塞进嘴里。对于一个身高178cm、体重常年保持在52kg左右、从事模特行业超过15年的女性来说,这个画面过于奢侈。  “那一定是她这一整天吃的所有东西。”记者雷瑞说。雷瑞在一家时尚杂志工作多年,采访过刘雯近十次。她笃信刘雯在严格控制饮食,理由之一是她记得2014-2015年,刘雯看起来胖了一些,还
人人都爱美,女性更是如此,但衰老可是美丽的大敌。可无论如何保养,人还是会一步步走向衰老,这似乎是不可扭转的自然规律……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就在前不久,分子生物学家玛利亚·克罗马兰克向谷歌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希望他能够资助抗衰老的研究。克罗马兰克认为,衰老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打败或减缓衰老是对全人类最有意义的事情。但,衰老真的可以治愈吗?  衰老,不可抗拒  通常,30岁
国宴的菜,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地方菜系,经几代厨师的潜心整理、改良、提炼而成,主要考虑到首长、外宾都能吃,象国宴的川菜,少了麻、辣、油腻,苏州、无锡等地的菜,少放了糖,都在原来的地方菜的基础上,做了改进。让我们来看看国宴的餐桌上都摆放着那些名菜呢?  国宴乌鱼蛋汤  这是主席最喜爱的一道国宴汤菜。此汤被誉为钓鱼台台汤。它精选高级乌鱼蛋和国宴顶级清汤制作而成,微酸微辣,妙不可言。  国宴酥皮鱼翅盅  俄
图/受访者提供  张雷像一阵风一样飞快地走进工作室,飞快地握了手,打算跟我飞快地聊一会儿,然后他要赶去工地。  南京汤山的云夕博物纪,作为南京直立人遗址博物馆的配套项目,刚刚开业就成为爆款,正在一房难求的时候,业主方决定自掏一百多万把房间全部包下来,停业整改,对发现的品质细节重新返工,张雷得去现场看看。  他没想到这家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温泉酒店这么快就红了,“可能在他们酒店业里
如今提起潮州菜,绕不开张新民的名字。他一手把潮州菜从粤菜系中“打捞”出来,让世人看到曾被隐匿的味道。许多菜名,像花椒焗膏蟹、龙穿虎肚、生腌大闸蟹等,都是通过他的宣传才广为人知。像张新民这样半路出家、从文化研究入手把一个地方菜推向全国的案例并不多见。打捞“潮菜天下”  张新民正式研究潮州菜是从2003年开始的,当时他还是一名记者,在报纸上写地方文化专栏。刚好这一年,张新民和几位喜欢潮汕美食的朋友成立
拍侯孝贤那天,赶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彩排,多条道路实施交通管制,一早我开车绕道赶到他入住的位于东三环附近的酒店。  负责宣传的女孩带我来到酒店的一间套房。打开电动窗帘,炽烈的阳光扑面而来,白色茶几,米色沙发,整个房间处于曝光过度的状态。我把墙角一根探向房中央的莲蓬灯推向窗边,接着在一扇门上用胶带粘了一块黑绒布,随后又重新合上窗帘。  女孩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另一个房间:“导演,可以过来了。”我
1934年的夏天,辽宁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大雨过后,一个农民惊奇地发现在芦苇塘中竟然有一巨大怪物的尸骸,与传说中的龙极相似。  之后,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龙尸”腐烂后剩下的骨头,运走陈列数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当时的《盛京时报》还派人采访,称之为“天降龙”,同时还配以照片,轰动一时。后因社会秩序混乱,这具“龙骨”下落不明。  虽然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