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个体幼儿园的崛起,我县幼教行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国办园、个体园、校带园都在争夺生源。对校带园来讲,幼儿园不仅仅是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的单位,更是保证学校入学率的一个关口。这是很多教师完全意识不到的,但是作为校带园的管理者,我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并且也看到了努力后的收获。欣慰、满足的同时,也有一丝忧虑,家长有选择学校的自由和权力,给家长一个什么样的理由,才能使家长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到这里呢?我们所能做的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努力让家长满足和认可。
最近几年,我们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努力也终于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阅读”和“双语”。然而,这两项特色并不是我们的专利,你教我也教,你做我也做,跟风的幼儿园很多。尽管暂时来讲,兄弟园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和我们相比,但是如果我们停下脚步,总会有被人赶超的危险。为了寻找一种既适合我园实情又能有所创新的教育内容,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我们决定从幼儿习惯入手。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归结为一句话,其实就是培养一个好习惯。”在工作中,许多教师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在潜移默化地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但是,所有这些都停留在一个浅表的层面里。因此,有些班级孩子的习惯略好一些,有些班级孩子的习惯就略差一些。习惯教育,只是教师工作之余“顺便”的行为。“有心”的教师做得相对多一些,“无心”的教师做得相对少一些。
为了使习惯教育深入人心,我们首先在教师当中树立两个理念:一是最成功的教育是要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二是实验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就是要与其他园的孩子不一样。除了读书、学习以外,我们用什么来标榜我们的教育?只有行为,也就是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定要把优秀的品质根植于幼儿的心灵、把优雅的举止内化为幼儿的下意识行为。这样的结果,当然令人欢欣鼓舞。但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坚持的结果。孩子在我园只有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由于教育本身就不是急功近利的事业,因此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只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可以令孩子受用终身。
习惯的养成,分析起来很复杂,做起来其实很简单。习惯的重要,是大家有所共识的。为了让幼儿家园表现一致,把好行为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刻意的表现,我们在第一次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了我们的想法和对家长的要求。然后在每月月初,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提出几点要求。如:见到老师要问好,离开家长说再见;每天读书十分钟;上下楼梯要右侧行等等。为了便于操作、实施,我们采用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规范的原则。第一个月,我们只提出了五点要求,家长和老师人手一份,每天提醒、要求幼儿。同时,我们在月末还要对各班幼儿进行抽查,了解幼儿的执行情况。第二个月,我们根据第一个月的情况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对于个别没有养成习惯的孩子采取单独发放小纸条的方式,和家长相约,共同监督执行。这一招也很有效,个别溺爱孩子的家长,看到其他孩子轻松过关,也不由得着急起来,从而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很多教师都在感慨此项活动的收获,大多数教师也不过是把每日必做的事情系统化、条理化了一些,应该说没太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负担。和教师每天需要完成的繁雜、琐碎的事情比起来,这种活动教师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的。而只是把它上升了一个层次和高度,就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可见,只要工作“有心”,简单也会有大收获。
最近几年,我们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努力也终于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阅读”和“双语”。然而,这两项特色并不是我们的专利,你教我也教,你做我也做,跟风的幼儿园很多。尽管暂时来讲,兄弟园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和我们相比,但是如果我们停下脚步,总会有被人赶超的危险。为了寻找一种既适合我园实情又能有所创新的教育内容,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我们决定从幼儿习惯入手。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归结为一句话,其实就是培养一个好习惯。”在工作中,许多教师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在潜移默化地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但是,所有这些都停留在一个浅表的层面里。因此,有些班级孩子的习惯略好一些,有些班级孩子的习惯就略差一些。习惯教育,只是教师工作之余“顺便”的行为。“有心”的教师做得相对多一些,“无心”的教师做得相对少一些。
为了使习惯教育深入人心,我们首先在教师当中树立两个理念:一是最成功的教育是要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二是实验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就是要与其他园的孩子不一样。除了读书、学习以外,我们用什么来标榜我们的教育?只有行为,也就是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定要把优秀的品质根植于幼儿的心灵、把优雅的举止内化为幼儿的下意识行为。这样的结果,当然令人欢欣鼓舞。但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坚持的结果。孩子在我园只有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由于教育本身就不是急功近利的事业,因此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只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可以令孩子受用终身。
习惯的养成,分析起来很复杂,做起来其实很简单。习惯的重要,是大家有所共识的。为了让幼儿家园表现一致,把好行为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刻意的表现,我们在第一次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了我们的想法和对家长的要求。然后在每月月初,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提出几点要求。如:见到老师要问好,离开家长说再见;每天读书十分钟;上下楼梯要右侧行等等。为了便于操作、实施,我们采用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规范的原则。第一个月,我们只提出了五点要求,家长和老师人手一份,每天提醒、要求幼儿。同时,我们在月末还要对各班幼儿进行抽查,了解幼儿的执行情况。第二个月,我们根据第一个月的情况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对于个别没有养成习惯的孩子采取单独发放小纸条的方式,和家长相约,共同监督执行。这一招也很有效,个别溺爱孩子的家长,看到其他孩子轻松过关,也不由得着急起来,从而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很多教师都在感慨此项活动的收获,大多数教师也不过是把每日必做的事情系统化、条理化了一些,应该说没太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负担。和教师每天需要完成的繁雜、琐碎的事情比起来,这种活动教师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的。而只是把它上升了一个层次和高度,就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可见,只要工作“有心”,简单也会有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