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论性与技术性相对来说还是较强的,并且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除了覆盖面广,实用性也很强。信号与系统这门课除了是电类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工科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所修课程中最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但学生对它的学习兴趣却并不浓厚,反而还有些望而生畏,课堂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本文初步探究了如何在课程中合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手段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信号与系统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产生的问题,随后分析采用了信息化手段后教学的优势,初探了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程前、课程中以及课程后的运用。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信息化;教学手段
信号与系统课程在电类专业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门课程中用到的学习分析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在后期的学习与实践中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1]。所以对于从事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将会把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是教学探索的方向。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于本门课程的在实施教学当中,本人根据自身教学情况归纳出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所需的课时相对较少,但是要讲解学习的内容却很多。当前,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理论课程基本上都安排56课时,实验课程为8课时。在这么少的课时下完成整个理论教学是欠缺的,因为本课程的内容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并且公式、性质及定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推倒演练。
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存在差距的。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来说,一样的教学内容和一样的教学手段完全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如果一些学生数学知识薄弱,则在本课程中出现的一些推倒与证明,对于他来说就会显得很无奈。长此下去,会很快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再有兴趣并快速失去信心。
最后,课本的知识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如今社会,科学的进步与知识的更新速度如此之快,而我们的教学对于这些更新却难以随时跟进,经常是借助教材中的“老例子”进行知识的讲解,如果再不在教学手段上寻求新的方法,那么很快我们的教学将面临无法适应现在的学生需求的问题。
2 采用信息化手段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手段,达到教学环节的数字化,媒体化,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2]。它和传统教学相比存在以下优点:
第一、便于创建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模拟环境。课堂信息的来源不再单一,不仅仅只是课本上的文字,更多的课本上无法展现的例如:图形、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运用也将随着信息化手段被很好的展示出来,这样的信息化教学不但扩展了知识的范围,还从感观上给学生一种美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发挥出来,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第三、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学习自由。课堂永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同教师的沟通也变得快捷方便。
3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应用
信号与系统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就是将现代信息与网络技術运用到课程教学中,缓解目前信号与系统课程在教学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第一、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丰富的资源供学生预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概念、性质、公式居多,学生掌握起来较难,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将所有的推导一一展现出来,而高质量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知识点对相关内容进行分解,将课堂内容细化,分解为若干小的知识点,对于每个知识点可以采取视频讲解或者提供网络资源的方法,(如现在很流行的中国慕课)供学生在线预习。
第二、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例如,学生一开始接触频移特性,本知识点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这个时候便可以采用 Flash 软件把时域和频域制作成动画来演示,让学生从动画的直观中初步完成对频域的理解。进而使得学生真正明白傅里叶级数分解的主要意义,让学生从复杂的傅里叶分解公式中抽离出来,重点关注其物理含义[3]。学生的注意力被动态画面吸引住,通过看动态的分析以来加强理论的理解。信号与系统中的诸多知识均可用Matlab仿真软件来设计完成,例如,基本信号的表示和运算、卷积积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手段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
第三、一节课结束了并不代表学习结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继续学习,现在微信的广泛使用也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便利,我们可以建立微信群,教师把学习资料上传到群里供学生学习,课后学生可以在群里对作业和相关知识进行讨论,针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给教师以反馈。
4 结束语
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概念较抽象,公式和理论推导较多。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把一些枯燥的难于理解的内容用信息化手段展示给学生,化解知识点本身抽象而带来的难理解现象。同时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信息化教学手段下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信息化手段的加入,当真是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上是笔者针对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鉴于笔者对本门课程授课经验有限,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还仍需进一步探讨总结。
参考文献:
[1]任力颖,卢孟夏,杨萍.应用性本科“信号与系统”课程改革探索田.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89一93.
[2]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J]. 现代教育技术,2013,(03):26-29.
[3]李耀麟,用 Flash 开发多媒体课件的研究 [J]. 中山大学学报 ,2010,(05):67-68.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信息化;教学手段
信号与系统课程在电类专业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门课程中用到的学习分析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在后期的学习与实践中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1]。所以对于从事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将会把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是教学探索的方向。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于本门课程的在实施教学当中,本人根据自身教学情况归纳出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所需的课时相对较少,但是要讲解学习的内容却很多。当前,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理论课程基本上都安排56课时,实验课程为8课时。在这么少的课时下完成整个理论教学是欠缺的,因为本课程的内容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并且公式、性质及定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推倒演练。
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存在差距的。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来说,一样的教学内容和一样的教学手段完全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如果一些学生数学知识薄弱,则在本课程中出现的一些推倒与证明,对于他来说就会显得很无奈。长此下去,会很快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再有兴趣并快速失去信心。
最后,课本的知识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如今社会,科学的进步与知识的更新速度如此之快,而我们的教学对于这些更新却难以随时跟进,经常是借助教材中的“老例子”进行知识的讲解,如果再不在教学手段上寻求新的方法,那么很快我们的教学将面临无法适应现在的学生需求的问题。
2 采用信息化手段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手段,达到教学环节的数字化,媒体化,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2]。它和传统教学相比存在以下优点:
第一、便于创建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模拟环境。课堂信息的来源不再单一,不仅仅只是课本上的文字,更多的课本上无法展现的例如:图形、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运用也将随着信息化手段被很好的展示出来,这样的信息化教学不但扩展了知识的范围,还从感观上给学生一种美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发挥出来,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第三、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学习自由。课堂永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同教师的沟通也变得快捷方便。
3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应用
信号与系统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就是将现代信息与网络技術运用到课程教学中,缓解目前信号与系统课程在教学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第一、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丰富的资源供学生预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概念、性质、公式居多,学生掌握起来较难,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将所有的推导一一展现出来,而高质量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知识点对相关内容进行分解,将课堂内容细化,分解为若干小的知识点,对于每个知识点可以采取视频讲解或者提供网络资源的方法,(如现在很流行的中国慕课)供学生在线预习。
第二、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例如,学生一开始接触频移特性,本知识点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这个时候便可以采用 Flash 软件把时域和频域制作成动画来演示,让学生从动画的直观中初步完成对频域的理解。进而使得学生真正明白傅里叶级数分解的主要意义,让学生从复杂的傅里叶分解公式中抽离出来,重点关注其物理含义[3]。学生的注意力被动态画面吸引住,通过看动态的分析以来加强理论的理解。信号与系统中的诸多知识均可用Matlab仿真软件来设计完成,例如,基本信号的表示和运算、卷积积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手段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
第三、一节课结束了并不代表学习结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继续学习,现在微信的广泛使用也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便利,我们可以建立微信群,教师把学习资料上传到群里供学生学习,课后学生可以在群里对作业和相关知识进行讨论,针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给教师以反馈。
4 结束语
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概念较抽象,公式和理论推导较多。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把一些枯燥的难于理解的内容用信息化手段展示给学生,化解知识点本身抽象而带来的难理解现象。同时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信息化教学手段下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信息化手段的加入,当真是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上是笔者针对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鉴于笔者对本门课程授课经验有限,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还仍需进一步探讨总结。
参考文献:
[1]任力颖,卢孟夏,杨萍.应用性本科“信号与系统”课程改革探索田.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89一93.
[2]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J]. 现代教育技术,2013,(03):26-29.
[3]李耀麟,用 Flash 开发多媒体课件的研究 [J]. 中山大学学报 ,2010,(0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