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度气象条件对巨野县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巨野县是我国优质小麦主产区。对2014—2015年度光照、温度、降水等气象因素对巨野县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产比较有利,对提高小麦产量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积温;光照;降水;冬小麦产量;山东巨野;2014—2015年度
  中图分类号 S1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224-02
  2014—2015年巨野县小麦种植面积5.45万hm2,比上年增加906.67 hm2;平均单产6 733.5 kg/hm2,比上年增加42 kg/hm2;总产达36.71万t,比上年增加0.83万t。
  从光照、温度、降水主要气象因素来看,2014—2015年度小麦全生育期内(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6月10日),0 ℃以上的有效积温为2 628.2 ℃,降水221.7 mm,光照1 672.2 h,与当地同期常年值2 283.8 ℃、204.03 mm、1 541.9 h相比,小麦积温多了344.4 ℃,降水多了17.67 mm,光照多了130.3 h。从时空分布看利弊兼有,利大于弊,具体分析如下。
  1 冬前光照充足,积温多
  2014年巨野县于12月1日开始进入越冬期。小麦冬前积温为782.1 ℃,光照时数为541.2 h,降水为41.9 mm。和常年同期668.7 ℃相比,积温偏高113.4 ℃;光照时数比常年同期357.4 h偏少183.8 h;降水比常年同期55.5 mm偏少13.6 mm。由于9月中下旬降水83.2 mm,小麦秋种时墒情好,积温足,光照充足,小麦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1]。虽然降水偏少,但由于底墒好,苗期生长稳健,单株和群体都比较适宜,冬前苗情也是历年来较好的一年。据考察,冬前全县小麦平均茎数934.5万个/hm2,单株分蘖3.3个,单株主茎叶片数5.36个,3叶以上的蘖1.4个/株,单株次生根5.6条,和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减77.1万个/hm2、0.7个、0.46个、-0.2个/株、0.21条。
  2 越冬期积温多、光照偏多,降水偏少
  2014年越冬期自12月1日开始,2015年2月9日结束。越冬期0 ℃以上积温为114.0 ℃,比常年偏高65.3 ℃;光照403.2 h,较常年偏多24.54 h;降水6.9 mm,较常年偏少11.49 mm。由于冬季气温持续偏高,小麦带绿越冬面积是近几年较大的一年。2014年越冬期虽降水较少,但由于底墒基础较好,温度偏高,小麦出现继续长根长叶现象,也是近几年少有的。2014年小麦返青期比常年提前4 d左右,有利于小麦提早穗分化,为促大穗创造了条件。
  3 返青期温度高、光照适宜,加快了小麦生育进程
  全县小麦普遍在2015年2月9日进入返青期,3月下旬进入拔节期。这一阶段总积温401.8 ℃、光照时数287 h、降水量为42.1 mm,分别比常年多113.9 ℃、少13.4 h、多14.0 mm。入春后气温回稳,没有出现大的变幅,小麦没有受到倒春寒的侵害,生长平稳。由于温度偏高,春季分蘖增长量大,小麦苗情升级转化快。据3月20日调查,全县小麦一类苗面积在85%以上,是历年来较好的一年;温度偏高,小麦生育进程较快,小麦拔节期较往年提前3~5 d,不利于小麦形成大穗;光照偏少不利于光合产物形成,不利于穗分化和壮苗形成。2月15日降雨33.3 mm,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对小麦春季分蘖生长十分有利,3月有效降水仅7 mm,小麦生长出现旱象,对小麦穗分化和营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2]。
  4 拔节孕穗期积温、降水充足,光照偏少
  2015年全县小麦3月下旬进入拔节期,4月20日前后相继进入挑旗期,此阶段(3月25日至4月20日)是成穗和争取大穗的关键时间,也是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时期。此期0 ℃以上积温338.4 ℃,比常年多0.6 ℃;降水量为91.6 mm,比常年偏多68.3 mm;日照时数166.1 h,比常年少14.72 h。充足的积温和降水,对小麦分蘖成穗、穗分化和茎节生长有利,但日照的减少不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影响小麦茎节的充实度,不利于抗倒伏。
  5 抽穗扬花期温光充足,降水适宜,有利于抽穗扬花
  2015年全县大部分小麦在5月1日前后抽穗扬花,此阶段(4月20日至5月5日)平均气温19.4 ℃,0 ℃以上积温291.6 ℃,较常年偏多44.1 ℃;光照时数121.4 h,比常年偏多10.5 h;总降水量14.2 mm,比常年少3.32 mm。这一阶段温度适宜,积温充足,光照偏多,有利于抽穗扬花灌浆,虽降水偏少,但由于前期降水偏多,底墒适宜,影响轻微。5月2日降雨14.2 mm,正值小麦扬花期,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3-4]。
  6 灌浆期温、光适宜,降水偏少
  全县小麦5月上旬普遍开始灌浆,至6月上旬进入蜡熟期,此阶段(5月6日至6月5日)平均气温21.5 ℃,0 ℃以上积温674.1 ℃、降水22.5 mm、光照时数242.3 h。平均气温比常年高0.8 ℃,积温比常年偏高25.5 ℃,光照比常年偏多2.4 h,对小麦后期灌浆有利。降水时间主要分布在5月6—11日,降雨量22.5 mm,对小麦前期灌浆、籽粒充实十分有利。灌浆后期无降雨过程,有利于防倒伏,但干旱对籽粒充实不利,是导致2015年小麦粒重偏低的重要原因。
  7 收获期天气晴好,对小麦收获有利
  2015年巨野县小麦收获期非常集中,6月5日左右开始收获,6月10日结束。在收获期间,天气晴好,小麦晾晒及时,没有发生霉变现象[5]。
  同时,小麦整个生长期间没有出现灾害性天气影响,确保了小麦的增产增收。
  8 参考文献
  [1] 薛正平,李军,汤剑平.气象条件与小麦产量结构的相关分析[J].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2009(1):46-51.
  [2] 王荣堂,刘章勇.江陵小麦生长的气象条件及小麦产量预测[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6(3):17-22.
  [3] 杨新志,杨秀梅,陈爱琴.西平县1995年气象条件与小麦产量三要素[J].河南气象,1996(3):27.
  [4] 鲍继骞,武静娴,王稳成.小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1964(6):31-38.
  [5] 刘利明.济宁县小麦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动态分析[J].山东气象,1989(3):40-42.
其他文献
通过对渭南市飞播造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从选择播区及树种、播种、施工、强化管护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关键措施,以为在荒山荒地荒沙地区推广飞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75例符合纳入标准及不在排除标准之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包括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罗红霉
现代教育指出学科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同时,对素质教育进行分析可得知,教师在实施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培养
近年来,党中央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重视,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坚持立德树人,这就要求
近年来,平顶山市农田化学除草剂大面积使用,虽然提高了劳动效率,但药害发生也在逐年增加。为了预防和减轻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在对除草剂发生药害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商品名伏立诺他)是否能通过提高限制型心肌病小鼠野生型心肌肌钙蛋白I(WT-cTnI)的表达以改善其舒张功能。方法选取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加速发展,推动着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的发展,在各行各业中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对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来说是一项独立性的网络技术,被运用到各个领域中
二十一世纪以来电能逐渐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一种能源,在我国更是如此。电能广泛的应用于全国各地,各个工厂,商户乃至各家各户,可以说没有电能就没有我们现在新时期的生活。电能
经济增长与结构演进: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经验刘伟等著98.00元该书共分为七章,分别为“经济增长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判断”、“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失衡、新政策”、“经济增长的
对注油式螺杆天然气压缩机的安装、使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便通过对问题的判断和处理不断提升对压缩机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