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籽粒灌浆过程直链淀粉的积累及其相关酶的品种类型间差异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籼、粳、糯3种类型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酶活性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不论是早籼品种浙733,还是早粳品种浙农l04,其直链淀粉含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均表现为灌浆初期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随着灌浆时间的推移,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升高,灌浆后期则略有降低,而对早糯品种早香糯而言,由于品种本身的直链淀粉含量很低,其在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品种类型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在籽粒灌浆初期已较明显,而不是在灌浆中后期才表现出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类型水稻品种在灌浆过程中的酶活差
其他文献
以穗叶处理作为控制库源关系的手段,对玉米杂交种青枯病的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库源关系对玉米杂交种的抗病性有直接影响。去穗可显著提高感病品种(掖单13)的抗性,去
以衰老程度不同的品种为试材,对根系和叶片衰老的生理机制、根系与叶片衰老的关系、根系和叶片衰老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抽穗后根系和叶片MDA含量持续
引种于青藏高原的大田玉米,在拔节期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最大值39.03μmol CO2·m^-2·s^-1出现在15:00;而文献中生长在干旱半干旱交错平原区的同品种玉
水稻雄性不育系新露A是一个粳质籼核优质不育系,其所配合的抽穗期多数表现为超或偏早亲遗传。本文利用抽穗期基因型明确的秋光(e1e1 e2e2 e3e3 Se-1^eSe-1^e)、越光(E1E1 E2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