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哲学探究

来源 :求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y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不是字面上的、概念上的转变,而是根本性的、实质性的转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有其现实依据和理论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群众的问题”作为自身哲学的“问题域”
  哲学产生于疑问和好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传统哲学家仅仅站在自身立场进行纯粹抽象思辨的哲学传统,首次确立把“群众的问题”作为自身哲学的“问题域”。如学者韩庆祥所说:“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不断面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心系人民,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认为,中国的改革也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改革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旧问题的解决必将迎来新问题的产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制度的完善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针对解决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理论,就是基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与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问题而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问题的这种新的提法本身就已包含问题的解决。”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问题的提出比解决显得更重要,只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内在逻辑
  人是需要的主体,需要理论的阐述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高度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重大发展。
  1.人的需要是多元的、动态的过程。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而“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指出,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可见,马克思和马斯洛都认为物质生活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当基本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人就有了更高层次的需要。这说明人的需要是动态的、变化发展的、有层次性的。马克思曾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可见,马克思在这里已经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看作人的最高层次需要。但是在现实性上,人们需要的满足与社会的供给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这就产生了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所以对社会来说,社会应该做什么,社会的选择是什么,实现从“是这样”到“应这样”转变,要解决这个矛盾,实现这样的转变,正确认识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
  2.需要与生产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不单是为了解释世界,更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不仅关注人的需要,而且致力于寻求满足人需要的途径。马克思认为,需要和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生产决定需要和消费,不能离开生产来谈需要。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主要手段,“生产本身就创造需要”“需要也同产品和各种劳动技能一样,是能生产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需要。生产决定需要的种类、范围、广度和深度,甚至连满足需要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言:“饥饿总是饥饿,人饥饿动物也饥饿,但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饥饿不同于用手、用指甲、用牙齿啃生肉解除饥饿的方式。”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生产,“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因为人的需要是生产的前提,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需要。再者,生产和需要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物质资料的生产能满足人们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所以要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
  3.需要的满足要依靠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马克思曾说过:“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你的需要只有通过你的活动来满足”。人民群众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民群众不能坐等国家的帮扶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坚定信念,提高自我服务意识,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就目前的国情来分析,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没有办法得到完全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才会实现人生理想、创造幸福、走向未来。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意义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有利于帮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国际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美好生活观。
  1.有利于正确认识“一个改变”与“两个不变”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可能永不改变,而是随着我国历史方位的改变而转变。事物的发展变化又分为量变和质变两个阶段,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但量变与质变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转化。量变过程中伴随着部分的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量变过程中发生了阶段性的质的飞跃,但它的转变并不会引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变化,也不会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所以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时要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依据变化了的实际来制定实施可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正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说,“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情变则法不同”,只有这样,我党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2.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构的逻辑起点和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贯穿于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党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识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关注人民的需要,极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是一个科学合理的理论系统。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能为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
  3.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美好生活观。美好生活是每个人所追求和向往的,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却因人而异。美国圣母大学荣誉教授德尼·古莱教授认为:“有三种价值观是所有个人和社会都在追求的发展目标:维持生命、尊重与自由,这些价值观目标具有普遍性,是‘美好生活’的三大要素。”(杨文选,2010)所以,美好生活的实质是人的生命得到尊重并尽可能地维持、人活得有尊严感、有更大范围的选择。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但不是人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财富显然不是我们在寻求的善。因为,它只是获得某种其他事物的有用的手段”。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财富和物质享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能狭隘地、单纯地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追求高质量和高品质的生活。现阶段,由于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迫于生活压力,产生了虚假的追求,某些需要被异化。比如住房问题,房子本来是人们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但有些人买房不是用来居住,而是为了投资赚钱,房子成了部分人赚钱的工具,房子的功能发生异化,出现了“炒房热”等现象。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正确的消费观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的生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作者孟瑞霞系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兰州城市学院讲师;孟晓霞系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甘肃省秦安县第三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双艳珍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脉压差的影响。方法:将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1:7服厄贝沙坦(150mg1次/日,治疗组在
市委举办这次专题培训班,是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聆听段春华同志、张玉卓同志和孙大海同志的专题辅导,在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上下功夫,感到收获很大,进一步坚定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决心和思路。  1.深刻领会把握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着力落实到组织工作各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组织部门是政
本文分析了生化调节疗法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的疗效,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癌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
张梅近来发表的长篇小说《破碎的激情》很有声势 ,很见反响。该小说强烈的震撼力 ,主要来自它深刻的思想性。人们公认 ,它对建国以来最辉煌的时期 ,对众口一词称赞的“新时期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嗯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P-选择素表达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60只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S)组、肝细胞生长因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与动脉血气分析的相互关系。方法:196例老年COPD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常规行动态心电图及动脉血气分析,COPD患者按有无
在对国内外临港产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全面的认识基础上,以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学和系统论为指导,通过大连市临港产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结合对临港产业区涵盖的产业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意义非凡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逻辑严密、结构科学、系统完整,纵观历史、面向现在、展望未来,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宏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开启新征程的冲锋号角,是续写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1.学习感受。
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四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