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广播连接农村“最后一公里”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yu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策划:中央电台社教节目中心策划推广部 《中国广播》编辑部
  编者按:中国13亿多人口的近一半在农村,拥有6.74亿的农村居民是广播媒体不可忽视的受众。在大中城市的广播电视有一个大发展、好基础的情况下,应该不失时机地把发展广播电视的注意力转向农村,转向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促进这些地区广播电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增强和改进对农村的宣传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他一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见《习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讲话》2012年12月29日)
  在网络新媒体、全媒体传播形态日益普及的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农村广播已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亟待广播媒体人重视并投入行动。对农村广播作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对农广播深入基层,在服务“三农”、反映农情民意,尤其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应急救援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发生震惊中外的井喷事故,死亡234人。据当地的干部讲,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員因没有防毒面具无法进入危险区域挨家挨户通知群众撤离。一位死里逃生的农民叹道:“要是高音喇叭还在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近年来实施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基层工程让大喇叭再次响起,建起了“村村响”农村广播体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统媒体的覆盖局限,用互联网的思维解决对农广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迫在眉睫。同时,我们应寻求改善对农村传播现状的对策,尽快将农村居民中的潜在受众转化为现实受众,促进农村受众素质的整体提高;还应该对全民进行现代农业知识和科技思想的传播,使其助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本期特别策划聚焦了对农村广播现时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探索网络新媒体背景下对农村广播传播思路与理念,探讨对农村广播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现时农村网络舆情的认知等,虽然集纳的内容、观点尚不够完整、全面,但窥斑知豹,我们期望业内外专家学者及有心于对农村广播的同仁参与讨论,促进对农村广播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燃煤电厂氨法脱硫工艺补水分析,使用新鲜水、循环水等作为工艺水带入的钙镁离子在脱硫系统内循环,不断被浓缩,导致脱硫系统局部存在结垢、堵塞和磨损,影响脱硫装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