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 :大科技·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dq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水质检测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对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会影响到化验结果的各项因素全面考虑,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无误。本文对水质检测的过程及有关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质检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279-02
   对各种水质进行分析化验可以有效保障基础的环境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而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工作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次采样,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处理,检测有误差的数据,保障其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度,严格控制水质检测质量。
  1  水质检测过程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1.1  复样检测法
   发放待分析的水质样品之前,要保存一份复样,按规定对其进行标记,严格按照要求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查,之后将结果提交给工作人员以供其对两次水质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两次检测结果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误差产生的原因。复样检查要求必须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操作,检查之前要确保样品未超过保质期。
  1.2  平行样分析法
   工作人员在采集完水样之后的测试中,可通过平行样分析法进行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检测样本应选择10~20%的比例,样品数量不足时需要增加平行样的量。在水质状况不同的条件下,得到的检测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尤其是当样品没有存在均匀性以及稳定性,结果的偏差相对较大,这种情况下检测分析要放宽偏差的限值[1];同理,如果样本具有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相对良好,检测结果的偏差会比较小,检测分析时限值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因此,平行样分析的检测结果在标准偏差限值的一定范围内会存在波动。
  1.3  密码样分析
   负责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的工作人员需要在水质检测完成之后对样品质量进行细致的检测,要在一定时期内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真实操作与具体检测结果之间的误差,这样工作人员在样品的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到样品检测结果的误差因素,得到相对客观的结果供质量控制使用。
  1.4  对比实验分析
   对比实验包括实验间对比与实验内对比两部分。实验间的对比方法指的是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在若干个实验室对相同的测试样本进行检测,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不同实验室之间存在的差异;实验内对比指的是同一检测人员采取不同的检测方式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比对,可以确定人员操作引入的检测误差。此外,可以通过实验间比对结果对实验室的水平进行判定,有助于通过外部力量提升实验室的能力与水平。
  2  水质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2.1  环境因素
   水质检测的环境会极大影响到水质检测的分析结果。若水质检测的环境温度较高,检测设备的稳定性就会变差,导致水质检测的结果不准确。若水质检测的环境湿度较低,静电作用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幅度提升,导致检测仪器表面附着带电颗粒或其他污染物,导致仪器受到污染,无法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通常,室温应在25±3℃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范围内。
  2.2  水质因素
   水质检测的结果与水质自身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采集的用于检测样本不符合规定的材料,样本中可能含有一些重污染的有机物或重金属元素。因此采集的样品不符合检测要求,得到的检测结果也就不具有借鉴意义。
  2.3  人员素质因素
   人员素质因素是影响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的一项主要因素。水质样品的分析结果取决于操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与责任心,若操作人员缺乏基本的专业技能水平,会无法对水质质量进行精确的分析,也无法正确处理最终的检测结果[2]。比如制作的校准曲线质量与样品测定结果准确度密切相关,通常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γ)绝对值一般应大于或等于0.999;并且会随环境温度、试剂批号和储存时间等试验条件改变而改变,因此标准曲线随水样每月测一次,以控制标准曲线的波动范围。要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分析操作人员在思想上根本性的认识到水质检测及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2.4  设备因素
   设备因素是影响水质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在使用设备前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如果设备不满足相关的标准规范,就得不到正确的检测结果,以水质检测常用的玻璃杯为例,在实验前要检测杯中有无杂质,确保不会因为存在杂质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比如电导率是水质检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而温度会影响电导率检测结果,标准检测分析方法规定,电导率测定应在样品温度处于25℃时进行,若温度低于或高于25℃时,需通过温度校正公式对测得的电导率进行校正。
  2.5  检测方法因素
   检测方法是水质检测的主要依据,水质检测单位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应尽量使用国家、行业的标准检测分析方法,可以通过编写检测分析指导书来对操作人员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仪器操作、样品处理、工序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同时,有关单位应及时更新检测工作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保证实验采取的标准条例符合现有的有效版本。除此之外,一个实验方法不会适用于所有的实验环境,检测工作中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针对特殊仪器、特殊样本等可以有针对性的编写作业指导书。例如采用水质氨氮检测技术检测水质时,光波波长、盐的浓度等均会影响氨氮检测结果,若水源中含盐量不超过20,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很小,甚至不会产生影响,但若超过了20,就需要加入适量氯化钠。   3  水质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有效举措
  3.1  对水质质量进行严格检测
   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为水质的质量检测,工作人员需要避免水质样本的污染指标等问题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若在待检测的样本中出现了一些存在污染或缺陷的情况,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可以通过平行样检测法、复样检测法和对比试验等对样本的水质进行科学细致的检测。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对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质管理条例,这样可以间接的提升水质检测的准确性。由于水质的净化设备以及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水质检测的具体分析过程中,既要保证水质分析工艺的质量控制,还要提升設备管理水平与污水处理技术水平。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从根本上保障水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检测结果可以为有关部门在水环境的治理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3.2  对实验试剂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
   水质检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化学试剂,采购需要遵循水质检测的相关标准,采购时需要对试剂的包装、产品批号等信息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试剂的质量合格,满足检测的标准要求。若发现试剂质量存在问题,应及时将其进行退换处理,严禁使用不合格的试剂进行水质检测工作,避免因为试剂问题影响到水质检测的最终结果。
   若需要采购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需要严格按照采购的标准进行,严格审查采购试剂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查阅试剂的质量保证书;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试剂的使用量,避免出现用量不当导致水质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的现象;试剂使用完毕后,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废弃试剂进行回收,严禁直接将其倒入下水道造成污染。
  3.3  对实验环境进行严格管控
   水质检测的结果与检测实验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为保证实验环境符合检测实验的要求,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要明确水质检测的目的和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室中现有的检测设备,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可以通过标准分析法进行比对;②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有效性,实验人员可以采用平行样分析法,在10~20%的相同样本条件下,对检测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对,测量结果的偏差值必须小于平行样分析法设定的标准偏差的2倍[3],这样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③对标准偏差值进行严格设定,操作人员要定期对实验的标准曲线进行严格检验,对待测样本与检测设备之间响应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与校准,确保其可靠性;第四,对实验数据进行反复核查,若检测过程出现了一系列异常值,要及时将其剔除。
  3.4  对样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
   实验样品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检测结果是否可靠,具体可以通过下述三个方面对样品质量进行控制:①实验人员对样品进行检测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对水质样品进行严格检测,保证样品质量符合实验标准;②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对各类样品数据进行详细准确记录,要检测样品是否受到污染,不得使用被污染的样品进行实验[4];③为保证操作人员的实验操作符合标准规范,在检测工作开始之前,要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保证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满足实验要求。
  3.5  开展管理评估工作
   检测机构及其上级单位应对实验室的检测规定与规程定期开展内审与管理评估工作。内审主要针对实验室内部的管理体系文件规定,要对实验室的各个环节进行独立的、系统的检查,保证实验室的运作符合管理体系、满足实验室资质评定的具体要求,内审的频率需不低于每年一次。管理评估主要指上级单位对管理体系整体的合理有效以及对实验室的实用性进行综合考察,需建立管理体系各环节的联系,整体性的管理评估工作每年也应至少进行一次。
  4  结 语
   水质检测工作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质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现在检测过程的各项环节。相关作人员在进行水质化验时,需要对可能会影响到检测结的各个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检测标准与操作规范,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技能水平,从各方面保障水质检测工作按照规定合理的进行。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工作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大的地位,可以有效提升我国整体的水质,建设健康水环境。
  参考文献
  [1]臧天顺.水质化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3):177~178.
  [2]邹玲玲.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方式分析与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5):155~156.
  [3]刘丽平.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化工,2017(11):67.
  [4]陈涛群.实验室水质检测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6(1):129.
  收稿日期:2018-12-5
  作者简介:张学坤(1981-),男,彝族,云南会泽人,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水质检测工作。
其他文献
Au纳米团簇(Au NCs)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发光性质,如量子化电荷、分立能级、光致发光等,在光传感、荧光标记、生物成像等基本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金昂贵的价格和弱的荧光限制了它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利用。为了改善Au NCs的发光性能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一系列的化学合成方法被采用,主要有原子掺杂、交换保护配体以及改变反应条件等。本论文通过在Au NCs中掺
学位
摘 要:城市化发展进程下,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如何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环保生活目标,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明确低碳环保生活与环境监测的关系,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对推动低碳环保生活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针对低碳环保生活与环境监测的关系,做简单的论述,提出了环境监测质量提升的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低碳环保生活;环境监测;可持续化;大气污染问题   中图分类号:X83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纳米管高度有序、比表面积高,其特殊结构所衍生的突出物理化学特性在气敏、光催化、光解水特别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领域具备很大的应用潜力。然
学位
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具有其它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机械强度不高、耐蚀性较差等因素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Ca和稀土Ce作为镁合金中常见的合金化元素,能显著提高合金的高温力学
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磁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核磁共振显影(MRI),磁热疗,靶向给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由于超顺磁性的Fe_3O_4粒径较小且单个颗粒在磁场中的磁响应较低,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增加Fe_3O_4颗粒的粒径就会使颗粒由超顺磁性向铁磁性转变。因而由许多小的Fe_3O_4纳米晶聚集形成的纳米晶团簇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近十几年的发展,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已经具有较高的外量子效率,出色可见光色彩饱和度,可调节的窄带近红外发射等优点,使其在高分辨率显示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常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