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玉米群体生物学和农艺学特性研究初报

来源 :广西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a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快改良我国现有玉米种质及其品种选育速度,推进国外材料的利用进程,对从泰国引进的12个玉米群体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性、外观等进行考查比较。结果表明,12个泰国玉米群体株型均为平展型,株高219.15~234.06 cm,穗位高96.87~128.84 cm;12个群体产量均低于对照品种,其中群体Q1产量最高为7463.01 kg/ha,群体Q12产量最低为6418.31 kg/ha,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群体Q1、Q2、Q3、Q4、Q6、Q7、Q8、Q9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群体Q5、Q10、Q11、Q12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群体的出籽率、籽粒容重、穗粗、穗长、穗行数差异较小;千粒重275.67~307.00 g;行粒数均达到30粒,秃尖长度范围0.70~1.34 cm;12个玉米群体中,青枯病和纹枯病为主要病害,群体抗倒性均较强;果穗籽粒均为黄色,穗型为筒形,属硬粒型玉米,穗轴为白色。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已在各种作物种质资源鉴定与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育种中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原
ω(Omega)亚基是组成细菌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核心酶的5个亚基(2α、β、β′andω)中最小的一个,也是5个亚基中唯一可以去除而不会导致细胞死亡的亚基。尽管ω亚基存在
为建立一种定量检测禽呼肠孤病毒δC和δNS基因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针对δC、δNS基因分别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同时选择了1对内参基因β-actin引物,将常
桑赤锈病在广西桑树上常有发生,其发生规律较为明确,而桑锈病在广西属首次发现。文章简要介绍了广西桑锈病和赤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分布及传播特点;提出选甩坑病品种、合理
以不同玉米品种产量资料为基础,应用回归模型和AMMI模型,对2008年春造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A组12个玉米品种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在联合回归、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