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消化内科医生放射暴露情况以及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至2012年4所医院178名从事放射介入治疗的消化内科医生的个人剂量检测评价报告和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同时选择192名从事非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2010至2012年3年内,从事放射介入操作的消化内科医生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85±0.62) mSv,和从事非放射性工作的医务人员[(0.78±0.40) m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45%的放射介入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5 mSv,年受照剂量在5~15 mSv的有12人(6.74%),年受照剂量> 15mSv的有5人(2.81%).工龄在10年以内的照射量最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2.15±0.71)mSv,离散度也最大.随着工龄的增加,照射量减少,离散度降低;超过30年龄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仅为(1.48±0.55) mSv;各工龄段组间照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2)放射介入人员组眼底异常、眼晶状体混浊、皮肤异常、心电图、腹部B超、内科检查、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尿常规的异常率分别为20.22%、23.03%、16.3%、14.6%、6.18%、3.37%、8.43%、10.11%、5.05%、3.37%、7.86%、11.79%、14.6%;对照组人群分别为14.06%、19.79%、9.89%、11.97%、4.68%、3.64%、4.68%、5.21%、3.64%、3.12%、6.25%、9.38%、11.97%,两组人群各指标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科从事放射介入操作的医生未受到严重的放射暴露,放射暴露未对消化内科医生的健康产生危害.但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放射卫生防护,确保消化内科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消化内科医生放射暴露情况调查及健康状况分析
【摘 要】
:
目的 了解消化内科医生放射暴露情况以及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至2012年4所医院178名从事放射介入治疗的消化内科医生的个人剂量检测评价报告和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同时选择192名从事非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2010至2012年3年内,从事放射介入操作的消化内科医生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85±0.62) mSv,和从事非
【机 构】
:
312000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光医院消化内科,312000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光医院消化内科
【出 处】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2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苯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原料和有机溶剂,用途极广,纯苯的生产和使用量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日益受到关注.苯的职业健康危害主要是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靶器官为骨髓的慢性中毒,表现为造血系统的损害.如果能够确定苯职业接触工人造血毒性健康筛检指标,对苯的造血毒性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就可以有效保护苯职业接触工人的健康,延长其健康工作时间.为了对苯职业接触工人造血毒性健康筛检的投入与产
期刊
目的 将我国职业卫生标准GBZ 2.1中规定的与ACGIH于2013年发布的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OELs)数量、水平、制定和管理过程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并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化学物质OELs及有关建议,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规划计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 将GBZ 2.1中规定的OELs与美国ACGIH 2013年采纳的化学有害因素OELs按照不同类型的限值建立比较分析数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简称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布氏杆菌可侵犯全身器官,常累及肝、脾、骨髓、淋巴结,还可累及骨、关节、血管、神经,以及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临床上以发热、多汗、关节痛、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布鲁氏菌病的初期临床表现与多种疾病相类似,临床难于鉴别,易发生误诊.我们对我院1990至20
期刊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以细支气管、肺泡囊和肺泡腔内积存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富磷脂蛋白为特征[1-3].临床表现以活动后气促、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为主[2].PAP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居多.本次对1例有煤尘及有害气体接触史的重症PAP患者的治疗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建立环氧乙烷、呋喃和二氯甲烷的便携式气相色谱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空气样品由内置恒流采样泵抽取,色谱柱分离后光离子化(PID)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 在柱温55 ℃,柱前压8磅/平方英寸条件下,环氧乙烷、呋喃、二氯甲烷3种物质分离效果良好,环氧乙烷在0.5~120.0 mg/m3、呋喃在0.25~60.00 mg/m3、二氯甲烷在2.5~600.0mg/m3范围内具良
铅是对人体有毒性作用的重金属,广泛存在于环境和食物中,铅以及铅的各种氧化物以铅烟、铅尘的形式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摄入人体内,引起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铅进入人体后,以络合物的形式经血液输送至各组织脏器,主要储存于软组织和骨骼中.血液中95%的铅在红细胞中,其浓度与机体铅吸收、排出、分布处于平衡状态.当生活环境不变,铅暴露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血铅不仅反映了近期的铅接触水平,也一定程度
期刊
为帮助职业卫生相关业务人员了解国内外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及其最新的进展,熟悉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在促进职业人群健康工作中的应用,根据2013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安排,天津市预防医学会、深圳市宝安区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辑部拟定于2013年12月5日至7日在深圳市共同举办“职业卫生标准规范宣贯和职业卫生标准研制最新进展应用培训班”
期刊
目的 通过对员工职业卫生需求调查后,采取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并对健康促进干预措施的经济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通过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对健康促进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 自行编制问卷调查表,对企业基本情况、员工的职业史、职业卫生知识认知情况,一般健康知识认知情况,高血压艾滋病等认知情况,生活方式、健康知识需求等进行调查.干预后,通过调查表对企业健康促进投入、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请假情况等进行调查和经
目的 分析体外培养细胞在H2O2染毒后8-oxo-dG的形成、细胞DNA 5-mC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和DNA氧化与DNA甲基化的关联性.方法 利用0、20、40、60、80和100 μmo]/L H2O2作用于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每天染毒1次,每次2h,共持续4d,继续培养8d.应用高压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技术分析细胞DNA 8-oxo-dG水平、高效毛细管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