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萨出发 日喀则(下)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y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教祖寺——萨迦寺
  简单吃过早餐,8:40分,拉巴老哥已经在院子里等候了。
  原计划走定日,去珠峰大本营,因行程临时有变,遂决定沿318国道一路向西,直奔萨迦县。
  萨迦县萨迦镇因萨迦寺而闻名,西南距日喀则市160公里。路程没有想象中的难走,沿途平原、河谷、山路次第穿梭,景色各异,白云在身边恣意戏耍,或狂放,或抒情的藏族歌曲在车厢里飘荡,心情舒畅的拉巴老哥一路哼唱,倒也不觉得单调。
  进入盛产藏刀的拉孜县,很快就到达318国道5000公里纪念碑处。318国道东起上海市人民广场,西至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中尼友谊桥,全长5476公里,从东海之滨、江南水乡、川蜀盆地、横断山区直到青藏高原,横跨东西,是我国最长、最美、最有名气的公路。纪念碑就伫立在国道北侧,由上海市2003年援建,因重修318国道,纪念碑后来才迁移到今天的位置。如今却成为过往驴友信手涂鸦的“圣地”,大家倒也不觉得奇怪。
  车似甲壳虫,在寂寥的群山间飞驰。沿途层林尽染,河错碧透,风马竞扬,村落参差,一派旖旎的高原风光(风马,藏语“隆达”,指经幡)。进入萨迦县,沿路标下国道走东南方向奔赴萨迦寺。山路有些颠簸,雅鲁藏布江上游河谷并不似想象中的宽阔,水流不大,沿途起伏较为舒缓。寺庙依然是偶然冒出的村庄里最醒目的建筑。进入萨迦派核心势力范围之内,气势果然与它处不同。在拉萨周边,无论宁玛、格鲁、噶举,附近村庄建筑大都为白墙红边,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萨迦派则显得殊为特别,民居墙壁为大范围的灰(青)色,中间以红白两色窄窄的长条分割,寺庙建筑又在墙壁顶部加上红、白两种横条,鲜艳夺目,用色方式别具一格。
  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发现仲曲河北岸、本波山南坡土质呈白色,有光泽,现瑞相,即在此修建萨迦寺,史称萨迦北寺,逐渐形成萨迦派。历史传承在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中,仅次于宁玛。公元1268年,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在仲曲河南岸主持修建萨迦南寺,即今天的萨迦寺。萨迦北寺早已毁于战火,仅余遗迹。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萨迦派规定,僧人可以娶妻生子,法位以家族传承的形式延续。活佛传世制度由噶玛噶举派于13世纪下半叶首创,为其他教派所采纳,独萨迦依旧采取家族传承方式。
  寺庙大门朝东,城门上修有高大的敌楼,门洞有闸口,狭窄的门道呈丁字形,易守难攻,有很好的防御功能。整个寺庙平面呈方形,高墙环绕,仿照汉地古代城池建造,护城河至今遗迹犹存。寺内宏伟的建筑群紧凑威严,融合了汉、蒙、藏各族的建筑风格。萨迦寺历史上曾经过多次维修。据记载,在1948年的大修中,局部有较大改变,重绘了不少壁画,尤其是把城堡围墙上开有垛口的女儿墙改成了西藏风格的平合檐,今天游客看到的城墙就是这次维修的结果。进入寺院,随处可见的元明时期的文物和精美的壁画、唐卡让人叹为观止。在历代萨迦法王的灵塔前磕长头的虔诚信徒络绎不绝。
  了解萨迦派,就首先要了解萨迦五祖。萨迦五祖,是指在萨迦派发展壮大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五位领袖。贡却杰布的儿子贡噶宁布学识渊博,为萨迦教法发扬光大,功不可没,被尊称为“萨钦”(萨迦大师),为萨迦初祖。贡噶宁布的次子索南孜摩为二祖,三子扎巴坚赞为三祖,孙子萨班贡噶坚赞是萨迦派著名的人物,藏传佛教中少有的通“五明佛学”者——萨迦班智达,简称萨班,是为四祖。五祖八思巴是四祖之侄。五祖深得四祖真传,为元世祖忽必烈帝师,掌管全国宗教和西藏地方政权,在西藏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藏传佛教的政教合一制度。
  萨迦寺,就是当年西藏地方政权萨迦王朝的中心。这个偏安于祖国西南边陲一隅的寺庙,曾经统辖整个西藏凡70余年。1247年,萨班贡噶坚赞率侄子八思巴在凉州会见成吉思汗孙子——大将阔端,并写信说服西藏各派高僧和贵族接受元朝的对藏条件,把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萨班也因使藏地免于战火而成为藏地各教派和贵族的领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封八思巴为“帝师”,赐玉印“命统天下释教”,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并协助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就属顺理成章之事了。八思巴参照元朝行省政权组织形式,将藏地划分为13万户,结束了400多年的战乱局面,萨迦派势力达到鼎盛,传播到青海、蒙古、四川、北京等地。今天北京阜成门内的白塔寺和北海公园的白塔均在这一时期建成,并成为老北京的地标之一。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创制蒙古新字,称“八思巴文”,在中国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65年,回到萨迦寺的八思巴,为了便于处理公务和有关事宜,为自己建了一个“喇让”,就是拉康喇让。15年后,八思巴圆寂于此。进去的时候正值正午,不巧没有开放,但宏伟的建筑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拉康喇让紧挨着寺院的南城墙,拾阶而上,整个寺庙和海拔4400米的萨迦镇尽收眼底。缓步城墙,万里碧空纤尘不染,山峦起伏,雪峰壁立,城西南角外一座高耸的白塔,塔铃声声,庄重安详。西城墙内是排列整齐的僧舍,一排排朝南的小院子,设施朴素简陋。每段城墙中间部分均有垛楼,平时是佛堂,战时是碉楼,整个城池紧凑有致,固若金汤。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封大元帝师贡噶坚赞之孙——贡噶扎西坚赞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乘法王”,礼遇和地位在大宝法王(噶举派)下、大慈法王(格鲁派)上。明初,萨迦派随元亡而没落,但势力犹在,噶玛噶举派取代萨迦派而逐渐强盛,格鲁派尚在初创时期,但发展迅速。历史也从一个侧面为当时各教派的势力和地位,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注脚。
  萨迦寺以壁画和藏书见长,因寺藏文物繁多,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敦煌”。唐卡和壁画是西藏寺院绘画艺术的两大奇珍。寺内文物尤以经书最为著名,萨迦寺大殿后墙和两侧靠墙处均为通壁大书架,架上摆满了经文典籍,大小版本约有2万余函,包括贝叶经在内,有不少为历代法王批注校释过的珍本和孤本。寺内收藏各种瓷器2000余件,多为元、明时期的瓷器,还有少量宋瓷,价值连城。   为适应游客需求,寺内辟有专门的珍宝馆,展出一部分精品文物,需要另收门票,每人20元。
  在镇上填饱肚子,照例是甜茶、酥油炒人参果、藏血肠、回锅肉,素炒西兰花。茶足饭饱,踏上归程。许是几日来连续奔波的缘故,同行的两位美女在后车座上睡的是昏天黑地,仪态全无。
  门票50元。
  黄教六大寺之后藏第一寺——扎什伦布寺
  回到日喀则,不到下午3点,正是后藏的正午时分,下车活络一下筋骨,背上行囊,第三次造访蓝天白云下的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意即“吉祥须弥山”,位于日喀则西郊尼玛督山脚下,占地15万平方米,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高低错落,背依高山,坐北朝南。到达山顶,可俯瞰整个日喀则市,年楚河环城而过,确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对于第一次进藏的游客来说,弄清楚了下面几个问题,有助于简要了解格鲁派的发展史和整体把握扎什伦布寺的历史影响和地位:扎什伦布寺由一世达赖修建而成,为什么却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同为宗喀巴的弟子,一世班禅的地位为什么远高于一世达赖?五世达赖成为西藏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最高领导者,师父四世班禅却是其登上政治舞台的总设计师?清代以来,达赖和班禅均由中央政府册封,二者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事还要从500年前说起。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根敦朱巴在帕竹政权的支持下,修建了扎什伦布寺。它是格鲁派在后藏创建的第一座大寺,与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为西藏地区格鲁派四大寺,与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合称为黄教六大寺。
  到了格鲁派寺庙,一般都会看到“师徒三尊”的雕像,中间是宗喀巴大师,两侧是他的两个大弟子,三人均戴黄色桃形僧帽。或者说,“师徒三尊”就是格鲁派寺庙的标志。很多人认为宗喀巴大师两侧分别是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其实这是不对的。他们是宗喀巴大师的两大门徒:右边是第一任甘丹赤巴贾曹杰·达玛仁钦,左边是一世班禅、第二任甘丹赤巴克主杰·格桑贝桑波。甘丹寺寺主“甘丹赤巴”被称为“宗喀巴衣钵继承者”、“格鲁派首寺主持”、“黄教领袖”,相当于是整个格鲁派的教主。宗喀巴被认为是“甘丹赤巴”始祖,贾曹杰称为第一任甘丹赤巴。贾曹杰与宗喀巴原为师兄关系,均是萨迦派大师仁达瓦的门徒。他发现宗喀巴在佛学方面的造诣登峰造极,遂心悦诚服拜宗喀巴为师,成为宗喀巴的第一大门徒。克主杰是宗喀巴的第二大门徒,他原来也是仁达瓦的弟子,1407年被仁达瓦推荐给宗喀巴,成为宗喀巴的门下。贾曹杰担任甘丹赤巴时,克主杰去江孜乃宁寺(20世纪初奋起抗英,发生乃宁寺大血战的地方)弘扬格鲁派教法。贾曹杰去世后,克主杰担任第二任甘丹赤巴,后被追认为一世班禅。作为最小的弟子,宗喀巴去世后,根敦朱巴先后被两位大师兄贾曹杰和克主杰指点修炼佛法。
  1438年,第二任甘丹赤巴克主杰去世,根敦朱巴被推举为第三任甘丹赤巴,他因忙于修建扎什伦布寺和传教活动而推举宗喀巴的另一位弟子接任。格鲁派因根敦朱巴修建后藏第一大寺的历史功绩,追认他为一世达赖。
  著名高僧罗桑确吉坚赞(1567-1662年)在主持扎什伦布寺期间,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最大的寺院,取得了与拉萨三大寺同等的地位。格鲁派四大寺建成后,形成了全藏性的、政治经济实力大大雄厚于其他教派的寺院集团,并逐渐传播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等地。作为格鲁派集团的实际领导人,罗桑确吉坚赞在五世达赖幼年时期,做出了率领格鲁派夺取西藏地方政权的整体战略部署。他引进由新疆进入青海的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势力进入西藏,确立了格鲁派在西藏的宗教领袖地位。1645年,固始汗赠罗桑确吉坚赞“班禅博克多”尊号,将日喀则周围的土地划归他管辖。“班禅”意为大班智达(大学者),班智达为梵文,是对通达佛学五明的人的称呼;“博克多”,是蒙古族对智勇双全英雄的尊称。班禅称号自此始,班禅活佛转世体系也自罗桑确吉坚赞正式开始,后追认为第四世班禅。
  1653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错进京觐见顺治帝,次年被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并赐金册、金印。这标志着格鲁派开始执掌西藏地方政权、初步实现了政教合一局面。
  这里面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中国是礼仪之邦,五世达赖进京,给清政府出了一个难题:以何种规格接见?达赖的觐见标志着西藏正式纳入清版图,归中央政府管辖,居功至伟,如果以普通地方大员礼仪接待,多有慢怠;如果以外国使节礼仪接见,又显然不合礼制,一时之间,颇为头疼。有王爷献策,卢沟桥为五世达赖即将进京的必经要道,皇帝可出城“狩猎”于卢沟桥外宛平县境内的丘陵地带,“偶遇”五世达赖喇嘛,既不使皇帝屈尊,又可昭示皇恩浩荡,一举两得。这一段佳话,被称为“王佐之”,当地地名也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改名“王佐”。据说,这就是今天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地名的由来。有人说,此王爷乃我大清朝大名鼎鼎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但多尔衮病逝于1650年,显然与历史不符。这王爷到底是谁?《清史稿》没有记载,在史学界连它是否发生过,都成为一段历史悬案。可是老百姓不管,这段多尔衮的“野史”,至今仍然在民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1682年五世达赖去世,第巴(相当于摄政)桑结嘉错为达到继续掌握教权的目的,秘不发丧凡15年。康熙发现后,为保持西藏地方政权稳定,决意再扶持一个格鲁派领袖,于1713年遣使赐金册金印,封五世班禅罗桑益希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满文,意为宝,相当于藏文的仁波切。至此,确立了历世达赖、班禅均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这一时期,格鲁派的政教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达赖与班禅互为师徒,班禅主要理属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区。在达赖年幼期间,由四大摄政活佛(驻锡地在拉萨四大林)轮流执政,三大贵族噶伦和驻藏大臣一起,管理西藏地方事务。作为后藏第一大寺,扎什伦布寺见证了格鲁派从初创到登上历史舞台的几乎全过程。   历史上,扎什伦布寺还经受过一次大的劫难。1788年,第十世噶玛噶举派红帽系活佛、六世班禅之兄却朱嘉措勾结廓尔喀入侵西藏。1791年,廓尔喀军攻破日喀则,将扎什伦布寺劫掠一空,乾隆派大将福康安率劲旅击破廓尔喀军,国王乞降,归还扎什伦布寺部分物品,红帽系十世畏罪自杀。特诏勒令红帽僧徒改宗黄教,禁止红帽系活佛系统转世,噶玛噶举派红帽系因叛国罪断绝。乾隆派人与达赖、班禅的僧俗要员商议,制订出《钦定二十九条章程》,使清王朝治理西藏的制度更加完善,并确定了意义深远的金瓶掣签制度。
  沿寺庙小路向北,不远处有几座大小不一的白塔一字排开,在阳光下通体洁白,不少藏族信众围绕白塔一边行走一边念经一边转动转经桶。地上还有一些休憩的人群,都是一大家子或亲朋相携而来,围坐在一起喝酥油茶,吃水果、糌粑和藏族特色的小点心。孩子们很乖,有更小的躺在妈妈怀里睡得正香。
  穿过僧舍,寺内的主要建筑群自西向东顺次排列。最西侧是著名的强巴康,即强巴佛殿,由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修建于1914年。殿内供奉着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强巴铜塑佛像,佛像高近30米,法相庄严。强巴佛就是汉地的弥勒佛,在藏地又是掌管未来的未来佛。历世班禅的灵塔殿现存3座,分别是四世班禅灵塔殿、五世至九世班禅灵塔殿和十世班禅灵塔殿。一世班禅灵塔殿在甘丹寺,二、三世班禅生前任恩贡寺(今日喀则江当乡)赤巴,圆寂后其灵塔均修建在恩贡寺。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圆寂于1989年,生前为维护祖国统一,建设美丽西藏做出了卓绝的贡献,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大殿的阿嘎土地面上,不时可以见到镶嵌在上面的绿松石和各种珠宝,许是踩的多的缘故,宝石在光洁的大殿里熠熠闪光。
  沿路继续向东,错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历时12年建成,高大宏伟。门前是一个不大的小广场,一群年轻喇嘛坐在地上用糌粑和酥油在做贡品,大家各有分工,手法娴熟。广场下面还有两层建筑和一个约600平方米的下沉式讲经场,是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和僧人辩经的场所。赶得巧了,经常可以遇到寺内的佛事活动在此举办,站在楼上一览无余,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平台。
  展佛台位于最东侧的半山坡上,高32米,立面呈梯形,由四世班禅建成于公元1468年。每年藏历5月15日前后三天,扎什伦布寺都要举行隆重的展佛活动,将过去佛(无量光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强巴佛)三大幅刺绣佛像展挂在展佛台上,供僧众膜拜。扎什伦布寺展佛节是后藏最热闹的宗教节日之一。
  阳光斜照,大殿笼罩在金色的光晕之中。游客三三两两拍照留念。在僧舍的夹道上,一位年轻喇嘛搀扶着年迈的师父迎着夕阳缓缓踱步,动作轻缓,神态专注。一老一少,和古老的寺院一起,拖着长长的背影,行走在时光里,好像寺庙墙壁上色泽斑斓的壁画,一瞬即成亘古。
  第三天,沿雅鲁藏布江返回拉萨,拉日铁路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过尼木,进曲水,拉萨河谷娴静安详,林梢一抹青如画,红柳点点,遍地炊烟。
  门票80元。
其他文献
1 怡和路路牌。  2京良路路牌。  3长政北街路标。  4地铁长阳站B口。  5地铁长阳站A口。
金秋坝上,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白桦林满树黄金、湖水湛蓝深邃,五彩山斑斓如画,延绵的山丘线条流畅舒展……一大早,我们从驻地驱车沿着通往克什克腾旗的柏油路前往乌兰布统草原深处的蛤蟆坝,汽车由低向高缓缓地爬行,一座座铺满红色和黄色的山包,红红火火,热烈得像过节一般,童话般地引导着我走向无尽的远方。猛然间一个点缀着榆树、桦树等林木的原始风貌村落呈现眼前,那是天然画卷的豪雄壮丽,那是秋色诗篇的浓情美韵,面对
新视角看北京
波光潋滟的察尔湖和青翠欲滴的苏木山  头一天上午就接到手机短信,详细告知了出发时间、地点、车牌号。我们乘坐的这辆小巴车,主要是来自北京的媒体。一上车,青春洋溢的小导游便发给大家两本活动秩序册,里面从活动的组织、规模以及活动的详细安排一览无余。从中感觉到,活动组织者的经验丰富与行动干练,心里自然多了几分踏实与期待。  120多辆车,从城市的各个方向,集结在京藏高速官厅服务区。经总指挥一番调度安排后,
昭化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和清江三江交汇处,属四川广元市所辖,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和两千多年连续建县史,是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完好的一座三国古城。  昭化古城的开发应该说是滞后的,晚上街面路灯极少。如果商铺关门,那么整条街道就黑糊糊一片了,所谓商业城市的夜生活更是无从谈起。看来这里的节奏,还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呢。  第二天醒来,电闪雷鸣,古城下起了倾盆大雨。想起自己这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逛庙会也一样。您对红楼文化感兴趣,去逛大观园庙会;您喜欢地坛的那份热闹,去逛地坛庙会;想听永乐大钟的钟声,自然是去大钟寺庙会。而想体味感受老北京最传统庙会的滋味,则肯定要到东岳庙逛庙会了。东岳庙是展示老北京庙会风俗的地方,那里有一条路能带您走回老北京民俗的历史,那条路是流逝的岁月之路,是由东岳庙铭刻的记忆铺设起来的。      老北京的玩具    谁逛庙会,都不可能直奔后殿,但
网络空间军事化是指将与网络空间有关的资源和技术用于军事目的或用于战争准备。近年来,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家间军事斗争的新疆域,世界军事变革的新领域,未来军事角逐的新战场,战略威慑的新手段,军事行动的新样式,是世界主要国家相互争夺的新的制高点。  全球网络空间军事化的总体态势  美国是网络空间军事化的始作俑者和网络空间军事变革的引领者。2010年5月,美军正式宣布成立网络司令部,成为世界上首个负责网络空
北京→集宁→中旗(科布尔)→卓资→北京  总里程:1006.2公里 (3天2晚)  线路2  集宁路古城遗址:集宁路古城内农、牧、工、商业俱全,建筑雄伟壮观,是元代漠南地区相当繁华的一座城镇,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营业时间:8:30-16:00 门票:免费  黄花沟:黄花沟旅游区占地约15平方公里,由神葱沟和黄花滩两大自然风景区组成,十二大景观将塞上雄浑的高原风光与江南秀丽的湖色山
清晨6点 地中海岸  别以为清晨6点还很早,夏天的这个时候,海滩上已经有很多人在跑步在晨练在享受地中海的晨阳了,大海中也有人在搏击海浪了。从我住的酒店出来,两分钟就走到海滩,一路走过去,踏浪戏水看风景.或许是地中海的阳光太毒辣,很多特拉维夫人都会选择早晨到海边来。  尽管我的印象中,以色列早已不是黑衣黑帽的传统犹太模样,但特拉维夫的开放还是令人有些吃惊。比基尼美女、身材健硕的帅哥,还有光屁股的小娃
吴哥城是柬埔寨历史名城,又称大吴哥和通王城。吴哥城是高棉王朝于公元9世纪初至15世纪期间的首都所在地。战功显赫的耶跋摩二世于802年在吴哥地区建都,称吴哥王朝。耶跋摩七世于1181年即位后,立即将原吴哥城墙改为石墙,城门也用巨大石块砌成,外有护城河围绕。从此,吴哥成为美丽的城市。整个吴哥城呈正方形,占地面积9平方千米,城墙壁边长约3千米,城墙高7米,厚6米,全部用石块筑成,城门也用巨石砌成,外有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