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常常是假话、空话、套话满天飞,写文章常常枯燥无味,生搬硬套,没有鲜美之感,究其原因,这与学生肚中无“墨水”、缺乏生活体验、缺乏情感体验、缺乏优美词语的积累有直接联系,因此,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必须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和语言材料,必须引导他们自主积累语言材料。积累,是写作的生命源泉。正如古人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鲜美的文章来源于鲜活的语言和新颖的思想内容,鲜活的语言和新颖的思想内容又来源于平时写作的积累,而写作的积累又不单是语言的积累,它还包括生活的积累,要靠平时有效的阅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获得。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通过这两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宝库。
一、生活积累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是写作的生命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经验对于学生的写作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位哲学家说: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作文教学应从如何引导学生去关心社会与自然生活,去体验生活开始。现实中,学生的生活范围过于窄小,整天被关在学校里,几乎关闭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大门,他们更不会主动去关心生活、社会、人生、自然,对社会上的事情,如移民、整治腐败、环保污染、网络等知之甚少。对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实地参观考察,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可组织学生郊游、踏青等,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写作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会有感而发,内容才会真实感人。同时,为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可组织学生到社区服务、到敬老院慰问或参与社会调查,只有投入到社会生活中,体验感受社会生活的真谛,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
其实,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就是一套高效的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学生的日记内容不必拘于一格,可以自由灵活,他们可以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可以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感以及自己的喜、怒、哀、乐、愁,可以小到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或一个富有个性的动作眼神,大到国家大事,世界形势。日记真实记录着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以及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感受,长期坚持写日记,学生们就能学会用日记来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从而在积累中得以达到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库的目的。学生的习作素材库存饱满,学生写作时自然就会有如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二、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光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语文文字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课外阅读潜力,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多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学生语言词语库,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语文教师应以身示范,博览群书,为学生选好课外书目以推荐给学生,并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学生的词语量自然就会越来越丰富。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这样的: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在一周以内(或指定时间)读完若干篇文章,这些文章可以是教师指定的,也可以自选。另外,还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字数可不拘一格,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仿写、改写、续写,也可以摘引优美诗句、精彩文段、鲜活的词语、名言警句,还可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学生可灵活选择,教师只负责抽查,每周查阅一次,把质量好的读书笔记推荐给学生,让他们评论优劣,以鼓励优秀者,鞭策较差者,同时还要求同桌或好友互相传阅、品评,互相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此外,教学中还可以开展知识竞赛,如成语接龙,精美片段朗诵,每天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或收集诵读一句或一段名言警句等,以便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并运用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积厚薄发,写作才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变革作文批改方式——学生自主批改作文。这是获取和积累语言材料的最重要的手段
学生自主批改作文,自批自评,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分析的效果好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改,是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学生一边批改,一边吸取他人文章中精彩的句子、片段,就能达到取其精华为己所用的目的。批改时,将他人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提出并改正,而在批改同一道作文题时,学生还可以欣赏到不同类型的题材作文。这样的批阅过程,可以获取许多习作素材,不但可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语言材料,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使学生肚中有“墨”,学生作文时就会笔到文成,下笔如有神,作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生活积累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是写作的生命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经验对于学生的写作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位哲学家说: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作文教学应从如何引导学生去关心社会与自然生活,去体验生活开始。现实中,学生的生活范围过于窄小,整天被关在学校里,几乎关闭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大门,他们更不会主动去关心生活、社会、人生、自然,对社会上的事情,如移民、整治腐败、环保污染、网络等知之甚少。对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实地参观考察,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可组织学生郊游、踏青等,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写作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会有感而发,内容才会真实感人。同时,为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可组织学生到社区服务、到敬老院慰问或参与社会调查,只有投入到社会生活中,体验感受社会生活的真谛,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
其实,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就是一套高效的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学生的日记内容不必拘于一格,可以自由灵活,他们可以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可以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感以及自己的喜、怒、哀、乐、愁,可以小到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或一个富有个性的动作眼神,大到国家大事,世界形势。日记真实记录着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以及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感受,长期坚持写日记,学生们就能学会用日记来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从而在积累中得以达到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库的目的。学生的习作素材库存饱满,学生写作时自然就会有如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二、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光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语文文字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课外阅读潜力,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多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学生语言词语库,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语文教师应以身示范,博览群书,为学生选好课外书目以推荐给学生,并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学生的词语量自然就会越来越丰富。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这样的: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在一周以内(或指定时间)读完若干篇文章,这些文章可以是教师指定的,也可以自选。另外,还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字数可不拘一格,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仿写、改写、续写,也可以摘引优美诗句、精彩文段、鲜活的词语、名言警句,还可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学生可灵活选择,教师只负责抽查,每周查阅一次,把质量好的读书笔记推荐给学生,让他们评论优劣,以鼓励优秀者,鞭策较差者,同时还要求同桌或好友互相传阅、品评,互相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此外,教学中还可以开展知识竞赛,如成语接龙,精美片段朗诵,每天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或收集诵读一句或一段名言警句等,以便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并运用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积厚薄发,写作才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变革作文批改方式——学生自主批改作文。这是获取和积累语言材料的最重要的手段
学生自主批改作文,自批自评,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分析的效果好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改,是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学生一边批改,一边吸取他人文章中精彩的句子、片段,就能达到取其精华为己所用的目的。批改时,将他人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提出并改正,而在批改同一道作文题时,学生还可以欣赏到不同类型的题材作文。这样的批阅过程,可以获取许多习作素材,不但可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语言材料,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使学生肚中有“墨”,学生作文时就会笔到文成,下笔如有神,作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