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冬天轻易砍倒一棵树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o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正确对待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对待;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15-1
  1948年,丘吉尔应邀为在牛津大学举办的主题为“成功秘诀”的讲座发言。他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他走下了讲台,会场上沉默一分钟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丘吉尔的演讲虽简短,但发人深省。作为一名教育者,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更应该具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不仅体现在工作态度上,更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教育的“永不放弃”,决不在冬天轻易砍倒一棵树。
  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小强是我上届所带初三班上的一名很有个性的学生。以前的老师对他的评价——追求时髦,不服管教,上网玩游戏,作业时常不按时完成,而且有“早恋”的嫌疑;脑子不错,偶尔有些意外的惊喜;父母对其也是束手无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刚上任我就毫不示弱地在班级实行了一系列软改革和硬措施,对他实施了一系列的特殊“优待”。
  专项整治倒让他安静了几天。好景不长,他的父母就被科任老师请到了办公室。面对谆谆教导,倔强的他没有一次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心变得沉重,深感教育的苍白无力。在一次班会课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我对他使出了一系列激将法,可结果还是让我失望。
  周五晚上已经七点多了,他的父母打来电话说他还没有回家。想起他没参加劳动就背着书包早早离开教室的情形,我决断地告诉他们——肯定是去网吧了。直到八点多,他父母才告诉我他回家了,但否认去过网吧。周一清早,他由父母陪同来到学校,我们语重心长的教导,没有让他改变一句“供词”。(他热爱篮球,我从作文里略知一二)可那么晚了,有谁还会在户外打球呢?我们不信,他亦然。无奈之余,我只能拿出杀手锏,让他对此事做出书面认识材料。打开他的检讨书“……老师,你听说过飞人乔丹吗?他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可你听过关于他的这个故事吗?一年冬天,乔丹的父亲需要一些柴火,他找到了一棵死树,然后就把他锯倒了。到了春天,令他惊讶的是,树干周围竟然绽发出了新芽。他的父亲于是叮嘱全家:‘别忘了这个重要的教训,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不要在情况恶劣时作出消极的决定,因为这样会扼杀幼稚的生命。只要有一点生机,它也会绽出新芽,最终成为大树。’老师,虽然我在你心目中一无是处,但是我需要你的鼓励和信任,相信我不会最终成为一棵大树,但我也会带来一片绿荫……”
  我的心不由一颤。一位前辈说过: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一叶障目,更应该用放大镜多看他们的优点。但是面对问题学生时,我们总是每每搁浅这一切……“老师,我需要你的鼓励,相信我不会最终成为一棵大树,但也会带来一片绿荫。”他的话又回响在耳际,我决定再次尝试着走进他的心灵。这次,我决定在每次的作文世界里和他进行无声的沟通交流。因为此,他写作热情大增,在无声的世界里,我也发现他的人生轨迹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周一清早,小怡的父亲又来到办公室。我一时纳闷:“小怡的事情上周四不是已经处理好了吗?手机不是也还她了?”见我一时疑惑,他深鞠一躬,说明来意:一是表示谢意;二是再次代表小怡向我们道歉,希望我们能再给她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说完,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放在办公桌上。
  读完他的信,我的视线模糊了:一个单身父亲为了女儿的成长,放弃各种进修的机会,默默地付出一切,没想到青春期叛逆的她却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利用手机抄袭作业,沉迷网吧。父亲却将这一切归咎于自己工作的繁忙。今天唯一恳求我再给女儿一次机会,不要放弃她,给她阳光和自信。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禅师,一日傍晚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一会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钦佩于老禅师的睿智和宽容,更领略到老禅师那细无声的关爱。教育的魅力不也正需要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吗?
  想到这儿,抬头望天,天显得特别高,特别蓝。从碧波荡漾的春水里,我聆听到了春的声音:教育需要时间,需要等待,需要坚持。
  三、万紫千红春满园
  新学期伊始,学校刚分班,多方打听得知班中有十多个学生很难调教,顽劣成性,学习成绩就别提了。排座位时,我在这类同学周围形成“隔离带”。起初,这一组同学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包围”之下倒显得相安无事。可好景不长,他们个个原形毕露。
  上语文课时,为了调动小组间的竞争,我特意在提问方面设计了小组竞答和个人抢答环节,同学们的参与激情高涨,唯独那一组的同学默默无言。我不想让他们难堪,特意挑了两道简单题目,让那一组组员来回答,他们却以沉默拒绝了。
  快要下课了,他代表小组站出来要“啃”两块“硬骨头”,没等我提醒。他一针见血,有的放矢的回答顿时让教室沸腾了,他却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课后,他来找我了,我首先赞扬了他的勇气和胆识。没想到他却反问我像他们这些人回答与否有何不同?不照样被编为“另类”被大家回避吗?班上出问题了,不照样是他们嫌疑最大吗?末了,他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我能重新考虑座位的安排,平行、平等的小组不是更具有竞争意义吗?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今天所发生的一切不正在给我补上了这迟来的一课吗?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三学生开始接触高考题和综合题,在答案形成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困惑。如何认识这种生物学科的“瓶颈”现象,怎样帮助学生突破“瓶颈”并实现知识和能力的飞跃是高三生物复习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高三生物 瓶颈期 生物新课程 生物学语言  高三灵活性、综合性增强的习题,加上实验技能的考查,让学生对生物学习顿时产生迷惘感。这其实是学生在学习生物时遇到了“瓶颈”期。  “瓶颈”现象的发生
一、引言暴露在露天环境中的石质文物,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物、灰尘、煤烟粒子沉积作用及微生物的活动极易形成黑色污垢,导致结构表层污垢横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