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贾谊于长沙 非无圣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ingf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商隐的《贾生》一诗想当然的论史态度,不值得效仿,也提示我们鉴赏古典诗词一定要对历史背景有较深的理解。
  【关键词】李商隐;贾谊;汉文帝;王勃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绝,写的是汉文帝召回被贬往长沙的贾谊,与之宣室夜对一事。
  诗的第一句从正面着笔,写文帝求贤而至“访逐臣”,仿佛热烈颂扬文帝的求贤若渴和虚怀若谷;次句的“才调”,兼指才能与风调,与后面的“更无伦”相合,写出了贾生少年才俊,风采照人的精神面貌。第三句,承上启下,细致、形象地描绘出了文帝那种虚心垂询,求贤若渴的情态。但这一切在诗人看来无非“虚”也,“虚”既“徒然,白白地”之意,更兼“可怜”二字,可谓诗眼,“可怜”即“可惜”之意。这一幕历史上少见的圣主求贤,风云际会的图景,为什么在诗人李商隐看来是“虚”而“可怜”呢?读最后一句我们才知道:乃是因为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也。
  至此,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就显示出来了,这就是所谓欲抑先扬。诗人李商隐通过正反、抑扬、隐显、承转等艺术处理,把自己的用意曲折地表现出来:讽刺了文帝的所谓求贤,同时对贾生寄予了无比的同情。
  不过,李商隐在本诗中更多的是自怜,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胸中的块垒。一般地说,一个人一旦倒霉了,便对他所以为也倒霉的人就寄予更多的同情,所谓“同病相怜”也。
  李商隐少有才名,更兼有大志,自谓“欲回天地”。但偏偏命途多蹇,陷于牛李二党之争中屡遭排挤和打击,最后潦倒至死。因此,不得意的李商隐,对他所认为的也是不得意的贾生,就寄予了如此的同情。
  其实不然,李商隐错了。自古以来的读书人中能像贾生那样得意的又有几个呢?即使贾生不算大得意,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里,贾生决不能算潦倒。文帝对他很了解,很尊重,他对文帝可以随便上疏言事,称性而谈,毫无顾忌和保留。彼此几乎可以说是君臣而朋友的关系,但贾生似乎是有点“贪得无厌”,他向文帝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政治、经济主张,如关东诸侯王的问题,匈奴的问题,富商大贾的生活骄奢和侵削贫民的问题,还有定名、兴礼乐的问题,他要求文帝把这些统统交给他,让他里里外外来包办。其实他不了解文帝,生长于忧患中的文帝,境界比他高得多了,脑子比他清醒得多了。他的这些急功近利的建议,文帝当然不允,但文帝并未让他下不了台,只是向他表示自己“无德”,不能大规模地有所作为,对贾生的一片热肠雄心,还了他个“谦让未遑”。
  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对贾生并不宽容,“……尽害之,乃短贾生曰:‘……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原贾谊列传》)文帝出于对贾生的爱护,又因他的思想太激进,不可能大用,只得把他贬往长沙了。故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句“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确实,不能因对贾谊之贬,就否定文帝之“圣”。
  还有,贾谊多次向文帝提到削藩的问题,但文帝都没有听从,原因是文帝对此事早就心中有数,其次也是出于对贾谊的爱护,不让他参与皇家的家务事,避免招来不必要的伤害。后来的晁错不是因此而白白地丢了性命吗?
  因此,在我看来,贾谊的没有得到大用,对他而言,未尝不是好事,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文帝重用他后,贾谊的结局更悲惨。至于他后来自伤,忧郁至死,那完全是他个人的原因,胸怀太不宽广了。常言道“宰相肚里可撑船”,可见贾谊非相才也。
  再回到李商隐的《贾生》,这首诗在艺术上当是无可挑剔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2030行动框架》第二部分——“总体目标、策略方法、具体目标和指标”(Goal,Strategic Approaches,Targets and Indicators)描绘了全球教育的总体目标、与之相关的7项具体目标、3项实施举措以及指示性策略。文章重点介绍行动框架第二部分中的第11条至27条,即总体目标和策略方法。其中,总体目标为第11条至第15条;策略方法为第16条至27条。文章
据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官网2019年5月31日消息,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于当日召开了“在线申请大学服务”工作组会议,旨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會议由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副部长谢尔盖·库兹明主持,与会人员就“在线申请大学服务”系统展开讨论。在此之前,学生只能通过亲自前往大学招生遴选委员会或以邮件形式发送申请文件。  “在线申请大学服务”系统为学生获得大学入
据俄罗斯联邦现代化数字教育环境官网2019年10月11日消息,“数据管理与数字教育环境创建”主题大会于10月3日在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学和教育系统的代表们就托木斯克国立大学以及托木斯克州在实施数字教育项目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讨论。  大会由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和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共同举办。出席本次大会的有主管科学教育综合事务的副州长柳德米拉·奥戈罗多娃、新型教育发展基金会执行董事马克西姆
【摘要】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教师应顺应改革需要,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以积极的态度适应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标 课程改革 转变观念 角色转换    《
【摘要】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写作个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详细论述了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写作教学 个性化写作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    写作教学是最具思想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行为将伴随人的一生,并为人未来的工作、生活及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它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形成手段和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它对
【摘要】论文通过对柳宗元几篇山水游记散文的分析,概括论述了其散文写景抒怀的艺术手法及表现技巧。  【关键词】柳宗元 山水游记 艺术手法 文本解读    唐代是我国游记文学的勃兴时期,也是山水游记臻于成熟的阶段。而柳宗元是唐代山水游记最杰出的大师。他在横遭贬谪之后,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鉧 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
【摘要】《荷花淀》在中国现代文学上是一部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将革命斗争生活诗意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多层次研读孙犁的《荷花淀》,寻觅《荷花淀》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探析这篇诗化小说诞生的文化动力依据——孙犁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感知孙犁思想深处那悠扬的传统神韵:以儒家情怀关注国难,以和谐之道反映现实生活,以浪漫的笔触书写人性的真善美。  【关键词】传统文化 关爱苍生 诗化小说 文本解读 
【摘要】综观2007年全国及自主命题省的20道高考作文题,虽然命题各具特色、五彩缤纷,但认真分析,还是可以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关键词】2007;高考作文题;特点    综观2007年全国及自主命题省的20道高考作文题,虽然命题各具特色、五彩缤纷,但认真分析,还是可以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形式多样,开放与限制结合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在1999年以前,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一统
据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官网2020年4月6日消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们普遍期望澳大利亚的学校转向远程教学。对于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远程学习需要掌握的技术技能,ACER研究总监朱利安·弗莱永(Julian Fraillon)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澳大利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可以大量使用数字技术,但目前并不清楚学生是否具备有效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的技能,以及学校是否支持学生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学
一、健康科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朱丽·施奈德馆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请您谈谈健康科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朱丽·施奈德:健康科学图书馆有几类服务对象:第一类是四个医学相关学院(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和药学院)的师生员工;第二类是全校师生员工;第三类是威斯康星大学系统全部教职员工,即遍布全州的13所大学、14所大专和1个大学社区服务机构(UW ex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