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内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来源 :工业控制计算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st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管道在人们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被使用的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管道故障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显,对国内外关于管道机器人的研究进行介绍,叙述了管道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管道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和成果。通过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各种类型的管道机器人的结构特性以及其应用领域作了介绍,并对管道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为探讨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的植被恢复可行性,基于建群种羊草对施肥的动态响应规律,结合群落地上生物量及羊草占群落生物量的比例展开研究,拟为退化羊草割草地的植被
针对纽扣电池生产过程中人工检测分拣环节存在的劳动强度高、易疲劳、耗时多、错检等问题,利用直线型DELTA并联机器人,配合机器视觉装置,组成纽扣电池外观缺陷检测及分拣系统
调顺跨海特大桥主桥为(147.5+296+147.5)m钢箱组合梁斜拉桥,门形桥塔高134.916 m,塔顶设高约13 m装饰性牌匾,牌匾左、右侧各设置9道竖向装饰立柱.立柱为气动外形较钝的柔性结
连续梁拱组合桥结构受力复杂,为了保证地震作用下该组合结构桥梁的安全,需要采取减隔震措施。以某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桥为背景,进行桥梁动力特性分析,选取铅芯橡胶支座作为减隔震措施;采用控制变量法,对铅芯橡胶支座的铅芯直径、支座尺寸进行组合,研究铅芯橡胶支座的减隔震效果。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可延长桥梁的自振周期,减轻或规避共振危害;铅芯橡胶支座的铅芯直径与支座尺寸的合理设置可大幅减小结构的内力;铅芯橡胶支座型号设置不合理时,容易增大拱顶位移,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慎重考虑铅芯橡胶支座的型号,以达到最优减隔震效果。
巢湖大桥为主跨460 m的双塔双索面组合梁协作体系斜拉桥,设有1122 m的一联主梁,且梁体较低。针对该桥塔墩地震力合理分配、地震位移控制和横桥向梁体鞭梢效应等抗震难点,分别对其顺桥向、横桥向的抗震体系进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顺桥向采用半飘浮体系,并在塔梁之间设置阻尼系数C=2500 kN/(m/s)α、速度指数α=0.3的液压粘滞阻尼器,利用阻尼器的力~位移相位差特性,在不显著增加桥塔受力的前提下,实现较好的滞回耗能效果;横桥向通过在辅助墩墩顶设置参数为μ=0.05、T=3.5 s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延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提升,人民对生活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抗菌抑菌功能纤维顺应社会需求,成为近年来纤维领域热门课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大学、企业等科研单位在抗菌抑菌复合纤维方面的研究,讨论了抗菌抑菌复合纤维绿色生产工艺,完善了抗菌抑菌复合纤维工业化理论基础并规划抗菌复合纤维发展方向。目前,抗菌抑菌复合纤维其生产工艺创新性仍需加强,进一步提升抗菌功能纤维绿色生产技术对我国化学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为主跨336 m的钢桁梁柔性拱桥,拱肋在钢桁梁上组拼成半拱,利用扣塔竖向转体,单边拱竖转重量约1400 t。为选择合适的拱肋拼装和竖转施工控制措施及参数,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3种不同拱肋拼装施工控制措施下钢桁梁的应力和变形,并分析拱肋竖转过程中拱肋受力、整体稳定性及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通过边跨压重、单边拱提前预张扣索50%索力,可有效降低钢桁梁应力峰值和下挠量,确定为拱肋拼装施工控制措施;按计算的背索和牵引索试转索力和转体到位索力进行拱肋竖
回顾了复合材料在民机结构上的应用情况,阐述民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贯彻并行工程(CE)理念,充分发挥复合材料可设计优势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DFX的民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具体包括:面向制造(DFM)主要考虑国内目前的制造水平和先进自动化制造技术,以及避免制造缺陷的措施;面向装配(DFA)主要考虑组件紧固件安装可行性,推荐采用整体成形技术以减少装配工序,同时考虑先进的装配技术;面向检测(DFI)主要考虑结构的可检性,以及检修口设计和人体可达性;面向维修(DFS)主要考虑结构的维修策略,结构的可修性和损伤后修理的强
对石林石漠化地区可培养石生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推动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奠定研究基础.试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采集自石林石漠化地区的40份岩石样品进行石生细菌
电力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工作于电力隧道之中,主要用来对电力隧道本身和电力隧道中的装置进行检测、维护等工作。为了解此类机器人的设计结构,尤其是移动平台的设计结构,梳理总结了现有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设计结构,总结了国内外电力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国外对于电力隧道巡检机器人的研究开始较早,大多是轮式履带式巡检机器人,我国对于电力隧道巡检机器人的研究开始较晚。电力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目前还不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和多传感器融合同时使用等功能,通过对这些功能的完善发展,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