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SRK T(Sanders Retzlaff KvaffT)和SRK Ⅱ (Sanders Retzlaff KvaffⅡ )公式的特点 ,以提高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lens ,IOL)屈光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方法 (1)使用相同的生物参数 (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力 )和A常数 ,比较SRK T和SRK Ⅱ公式理论计算值的差异 ;(2 )对 86例 (130只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分别采用SRK T和SRK Ⅱ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数 ,记录并比较不同眼轴长度患者按照两公式计算结果植入IOL术后实际屈光度数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差异。随访时间 3~ 2 4个月。结果 (1)角膜屈光力为 4 3 0 0D时 ,两公式理论计算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两公式计算的屈光度数差值与眼轴长度无相关 (P>0 0 5 ) ;角膜屈光力为 39 0 0、4 1 0 0、4 5 0 0及 4 7 0 0D时 ,两公式理论计算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 0 5 ) ,且两公式计算的屈光度数差值与眼轴长度呈中、高度线性正相关 (P <0 0 5 )。(2 )按照SRK T和SRK Ⅱ公式计算结果植入IOL术后 ,术眼实际屈光度数与预期屈光度数差值分别为 0 0 8D和 -0 79D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选择IOL屈光度数的计算公式 ,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力等因素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