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i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解读】
  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五块内容。其中,第四块内容是“日积月累”:安排了8个与春天相关的四字词语,通过看图想象,采用说一说、读一读、背一背的方式,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第五块内容是“和大人一起读”:安排了一篇有趣的文章《谁和谁好》,内容浅显、贴近生活,适合和大人一起朗读,并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友好相处的意义。
  【设计思路】
  1.日积月累
  (1)文本特点。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歌,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读起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2)文化传承。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关于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有很多,值得学生积累。通过学习和积累相关写春天的成语或词组,丰富学生语言,拓展思维,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
  (3)习惯养成。虽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成语或词组,可是却以日积月累的方式出现。可见它承担的责任不是理解成语的含义,而是承担着课外积累的任务,告诉学生学好语文的一大要义是大量积累课外优秀的文字,让他们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和大人一起读
  (1)文本特点。《谁和谁好》是一首小诗,诗歌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出现,共有四小节16行,每小节句式相同,以设问句“谁和谁好?”引出每一节的三句话,简单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这首儿歌还用巧妙的语言描写了“藤和瓜”“蜜蜂和花”“白云和风”“我和同学”的亲密关系,生动有趣。这样的文体特点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文化底蕴。儿歌《谁和谁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关于事与物的有趣故事。借助于儿歌情景,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谁和谁是好朋友、他们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引导学生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和物寻找联系,知道怎样与别人相处才能成为好朋友,并从中明白互相帮助、谦让,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才能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3)亲子阅读。这是一篇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文章,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里,目的在于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实现课外阅读的课程化。亲子阅读就是大人、小孩依偎在一起,能够有共同的话题,趣味盎然地朗读着、交流着,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大人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而美好。
  【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通过“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这两个活动,培养学生课外积累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2.特色目标
  通过日积月累的朗读背诵,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积累优美词语。
  通过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设计】
  板块一 日积月累
  1.图文结合
  春天到了,春姑娘邀请大家一起去找春天。(课件出示:文中8个四字词语以及与其相应的画面。)
  教师根据学生说话内容相机引出词语,读词语。如:学生说到有关燕子的内容,就引出“莺歌燕舞”;说到花开,引出“百花齐放”;说到草绿,引出“春回大地”。教师出示“百鸟争鸣”让学生说说,“读这个词语的时候,你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教师指导轻轻地读“泉水叮咚”……(师正音)
  2.自由读文
  春姐姐把我们找到的春天汇在了一起。(出示这八个四字词语。学生自由读。同桌读,相互正音。)
  3.合作读文
  你觉得哪些字容易读错?让我们互相提醒。(通过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准四个后鼻音的字和三个三声的字。)
  4.拓展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鼓励学生从课外书上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
  描写春天的这些词语你喜欢吗?把你喜欢的词语读一读、记下来。
  5.熟读成诵
  (1)扶学。
  小朋友们,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让我们看着画面来想象这些词语。(播放课件)
  (2)独学。
  比一比,哪位小朋友速度最快,能独自看图说出词语。
  (3)合作学。
  同桌比著背诵。
  (4)全班一起背诵。
  板块二 和大人一起读
  ——聊聊故事
  1.提出话题
  小朋友,上节课后老师布置给你们的一个任务:想一想,最近和爸爸妈妈都读了哪些故事。你们想过了吗?
  (1)想一想。
  回忆最近这段时间自己与父母亲共读的故事。
  (2)说一说。
  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个别展示说。目的不在于说得有多好,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说。
  2.出示故事
  小朋友们,又到了我们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时刻,今天读的这个故事是《谁和谁好》。(相机板书)
  (1)自由练读。
  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把字读正确。
  (2)分节朗读。
  请四位小朋友分节读这个故事,相机正音。
  3.再次练读
  让我们再次自由地练习读一遍,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几次谁和谁好?分别是“谁和谁”呢?
  (1)自由练读。
  (2)汇报交流。
  板书:藤和瓜、蜜蜂和花、白云和风、我和同学   【设计意图:从聊自己最近读的故事开始,再到读文中的故事,都离不开一个话题——故事,这样就提出了“聊故事”这个话题。】
  板块三 和大人一起读
  ——出谋划策
  1.整理故事
  小朋友,这个故事讲了四对伙伴之间关系非常好,它们为什么会这么好呢?
  (1)读书圈出。
  请你们再读一遍书,圈出原因。
  (2)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形成如下板贴:
  藤和瓜 不吵不闹
  蜜蜂和花 采蜜、仰脸笑
  白云和风 跟着跑
  我和同学 一起唱歌、上学
  (3)自由练说。
  选择一个谁和谁好。
  (4)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
  2.情感升华
  这些伙伴相处得多么好呀!(绘本课件展示全文)
  3.模拟场景
  同学们,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如果让你回家和大人读一读这个故事,你准备和谁一起读,怎么读呢?
  (1)再读思考。
  请大家再读读这个故事,想一想,你最想跟谁怎么读这个故事。
  (2)集体交流。
  主要从朗读的方式和对象方面去评价。
  4.头脑风暴
  小朋友,你们刚才都说自己想和谁一起读。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发现你们也很友好。那你还知道谁和谁好?为什么?
  (1)自由畅说。
  (2)自由讨论。
  回家和爸爸妈妈读这个故事,你最想和爸爸妈妈聊
  的问题是什么?你能想出一
  个吗?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喜欢读故事,可先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本环节,让学生思考想和谁、设计怎样一个问题与大人读这个故事。这样一来读故事就有情景感和对象感,读书的趣味也就浓了。】
  板块四 和大人一起读
  ——分享经验
  1.分享方式
  同学们,听了你们刚才的分享,这个故事读给家人听一定会是一个很温馨的画面。那你们以前和爸爸妈妈读故事时,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
  2.故事来源
  同学们,你们刚才说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那你们和爸爸妈妈共读的故事都源于哪里,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3.提出建议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爸爸妈妈以怎样的方式和你们一起共读怎样的故事呢?
  (1)书写心愿。
  同學们,老师发给你们一张亲子共读卡片,把你们希望怎么读故事、喜欢读怎样的故事写在上面。
  (2)付诸行动。
  同学们,把你们的心愿带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4.建立档案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过很多故事,时间久了,可能会忘记,那怎么办?老师希望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建立一个读书资料袋,这样就会将那些故事保留下来。
  【设计意图:读书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在于长期坚持。此环节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读书乐趣,并向他们建议建立读书资料袋,目的就在于让他们养成读故事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东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国家教育部制定和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作者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和方法谈谈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
摘 要:数学课堂瞬息万变,学生常会提出教师没有预设的问题,它突如其来、意外闯入,令上课教师措手不及。其实,课堂“节外生枝”并不是件坏事,它是师生思维的碰撞点,是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处理得当,不仅使人眼前一亮,而且可以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节外生枝;感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76-1  一、节外生枝,开发创
[目的]了解开远市暗娼人群HIV/AIDS/STI流行状况及相关知识知晓现状,为进一部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标准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实验室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