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外交”在国家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yu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3年3月22日到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先后访问俄罗斯和非洲等国,“第一夫人登场”受国内外媒体和舆论的关注。中国“第一夫人”在国家外交中通过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外交方式,担任着多种角色,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第一夫人 软实力 彭丽媛 外交
  “第一夫人”是国际外交舞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时期软实力成为衡量一国实力的重要指标,“第一夫人”因其身份特殊性和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的特殊作用,能有效提高一国的软实力。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到卡梅伦夫人萨曼莎·卡梅伦,夫人每一次的大国随访和外交活动都引发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热评。相比之下,新中国成立后对“第一夫人”的关注度并不如国外那么高涨,而真正引起国际舆论热烈反响的正是始于彭丽媛首次国际舞台秀。
  一、中国“第一夫人”的外交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还没有所谓“第一夫人”头衔,一般称之为主席夫人,同时中国面临着夫人外交困局。国外领导人访华都会携带夫人,中国方面没有相对应的夫人接待。①首次作为领导人夫人接待外宾的是陈毅夫人张茜。她代替生病的陈毅负责招待各国驻华使节和经济代表团,并取得很大成功。之后1958年11月,张茜又带领访问团访问柬埔寨等国,赢得国际赞赏。
  1960年12月陈毅主持召开了新中国第一次“夫人外交工作会议”,指出夫人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随后1963年王光美陪同刘少奇先后出访东南亚等国,她一袭白色旗袍端庄高贵的形象轰动了海内外,为新中国外交同世界接轨开了好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主席首次携夫人出访。文革后,李先念携夫人林佳媚先后访问20多个国家,邓小平携夫人卓琳第一次访问美国等,但媒体很少报道,民众知道的并不多。真正将夫人陪同出访制度化的是江泽民主席携夫人王冶平1994年访问欧洲,这时夫人陪同访问成为常规性礼节。
  真正开启“第一夫人”外交全新时代的是今年3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先后赴俄罗斯、坦桑尼亚等国访问。彭丽媛此次访问不仅赢得国内外媒体的赞赏,体现出中国“第一夫人”的美丽柔和的形象,也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彭丽媛的服饰装扮,外在形象,言行举止等纷纷得到国外媒体的赞誉。民众也对此给予了持久的关注。路透社报道说,她改变了中国传统中女性与政治绝缘的刻板印象,将其代表的中国文化和女性形象传达给了国际,对中国外交起到了一定作用②。因此,新传播环境背景下彭丽媛此次中国“第一夫人”外交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二、中国“第一夫人”在国家软实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夫人”的外交角色是对官方外交一种非常好的补充,她承担的是官方演讲和会谈之外的一些活动,因此具有公共外交的成分,我国将“第一夫人”外交界定为公共外交,“第一夫人”陪同访问能更好地展示中国的软实力。③“软实力”概念提出之后,各国学术界都在为提升本国软实力出谋划策,以通过“润物细无声”提升他国对本国的印象感知。美国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民众,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却高度依赖政府,并且以凝聚人心与加强主流价值观为首要目的④。鉴于此,尽管中国民间力量在提升软实力方面作用还有待于提升,彭丽媛作为政府行为的此次出访显然能够引发公众主动参与到提升国家形象中来,为大国形象增光添彩。
  1、国家形象的名片
  “第一夫人”在国际舞台上,她同国家领导人一样,是民族和国家的名片,形象地位的象征。在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她举手投足的每个细节都会受到广泛关注。
  首先,同媒体关注国家领导人谈话议题不一样,媒体对彭丽媛更多关注的是其服装配饰,鞋包首饰,发型外表等方面。彭丽媛在莫斯科访问时身穿蓝色大衣,搭配浅蓝色丝巾,以及在参观孤儿院基金会等的服装不仅显示出落落大方、高雅的中国女性形象,同时在国内引发了一阵“丽媛”服饰热潮,引得媒体深挖服装,手包等牌子,探讨其服装背后的本土品牌,推动中国中等阶级消费力量,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意义,甚至连服装的本土设计师也一炮走红。⑤
  其次,公众对政治的认知常常是通过对政府领导人的认识和了解他所在的政治体系对一国形成某种印象。这种个性的媒介形象的形成,不仅仅在公事中进行,家庭成员和生活也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方面。⑥彭丽媛的服装配饰的颜色部分是同习近平的领带或者大衣相同,同时在抵达西班牙港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进行国事访问时,彭丽媛手挽着习近平,由主席撑伞遮雨,夫妻“自然而不做作”的行为显示出国家领导人家庭和睦,增加了他国对中国的好感。彭丽媛文雅大方的举动,显示出一个东方女性端庄大气的形象,提升了国际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好感度。
  2、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使者
  文化吸引力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一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大,即这种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广度,能使异族人了解、同情和接受。⑦彭丽媛是深受中国民众喜爱的歌唱家,她的各种身份,如明星,艺术家等俨然跨越了政治的界限,更多的是起到同他国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作用。
  彭丽媛出访俄罗斯,同俄罗斯歌舞团共同演唱俄罗斯名曲,在无形之中促进了两国的文化友好交流。在大国访问中,“第一夫人”除了出席一些重要政治性场合外,还安排有其他与被访国文化有关的交流活动。此次彭丽媛在南非参观祖鲁文化村看当地传统歌舞,在墨西哥参观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身着棕色印花长裙陪同访问印尼,同时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民族风的展示,如音乐,服装等,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世界,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作用。
  3、民间公共外交的“她实力”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政府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是政府和民众及民众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新时代各国政府都重视公共外交,使本国的政府外交决策能够得到他国民众的赞赏和支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巧实力”的概念,用小成本大收益巧妙地展示自己。“第一夫人”外交,本身作为软实力,通过与他国民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融洽的关系,又形成一种巧实力,综合起来被称之为“她实力”。⑧为此,“第一夫人”通常都致力于通过公益活动,与民间打交道,拉近政府和民众的关系。   除了文化活动以外,“第一夫人”往往对政治以外的全球性问题的参与如公益、慈善活动等也能够增加国外民众对该国的亲切感。这种“她实力”的展现有力回击了中国崛起所引发的中国威胁论。彭丽媛在国内外一直都热衷公益事业,2011年她就担任抗击肺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并深入基层农村和患病儿童一起拍摄了很多宣传片。⑨在俄罗斯她访问了专门接收孤儿的寄宿学校,在坦桑尼亚访问参观妇女组织,赠送缝纫机和书包,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彭妈妈”,增加了一国夫人在他国亲切可亲的母亲形象。同时,“她实力”作为首脑外交的补充和辅助,弥补了首脑在外事活动中无暇顾及的领域与细节。
  三、从国际传播环境的变化看“第一夫人”公共外交
  中国“第一夫人”随国家领导人访问在彭丽媛随访后出现热潮。她的一系列行为都体现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若要提高软实力,不仅需要增加外交政策和政治透明性,在国际传播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还要从传统的政府为主导的外交观念为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协同合作的观念。
  首先,从彭丽媛此次出访开始受到了媒体热捧,这说明了中国政治在对内对外传播中透明度进一步加强。
  其次,“第一夫人”频繁参与公共外交的活动,与当今全球传播环境的变化是相关的。国际传播在科技尤其是在网络的发展下,在传播主体,内容,渠道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主体从以政府信息传播为主到以自由传播转移,民众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传播内容上由政治新闻,实时报道政治宣传意识较浓的方向扩大到经济、文化、科技、娱乐和生活等各方面。在传播渠道上,从大众传媒逐步过渡到互联网信息在全球范围内高速流动,网民互动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⑩在这种环境下,政府外交手段需要应时而变,这样才能够在这种新的传播环境中更好的走进国外民众的心中。夫人外交在传统政治外交之外则起到这种巧实力的作用。彭丽媛作为一种柔性力量,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强政治色彩之外的外事活动中去,作为一名女性的身份同普通民众更容易拉近感情。网友的热评,媒体的赞赏,国外民众的肯定都说明了在这种新的国际传播环境的变化中,中国“第一夫人”公共外交在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语
  彭丽媛虽然可能会因为其“明星”身份受到国内外的热切关注,但这毕竟是个偶然。必然的是当今中国已经面临一个新的国际传播环境,彭丽媛背后那就是中国社会期待中国形象走出去,与世界潮流融合的民间愿望。⑾中国的崛起曾引发国际社会的担忧,对华评价大部分都呈负面态度。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需要进一步通过以政府外交以外的公共外交改善提升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为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彭丽媛此次以“第一夫人”的形象出现在国际民众面前,体现了时代和民间的热切期待,同时本身就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国际传播环境变化之下,仍需要增强除了“第一夫人”公共外交之外的更多民众的参与。通过公共外交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政府,民众,媒体还需要做得更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①《新中国“夫人外交”纪事》[J].《共产党员》,2013(5)
  ②Ben Blanchard,China’s glamorous new first lady an instant internet hit, Reuters, March22,2013,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3/03/22/net-us-china-politics-firstlady-idUSBRE92L0FG20130322
  ③吴飞,《彭丽媛随访凸显中国软实力 彭丽媛首次以第一夫人身份参加外事活动的报道分析》[J].《人民论坛》,2013(4)
  ④约瑟夫奈、王缉思,《中国软实力的兴起及其对美国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6)
  ⑤黄天玉,《丽媛style展现中国式时尚》[J].《北京商报》,2013-3-28
  ⑥荆学民、苏颖,《“中国第一夫人”的美丽力量》[J].《人民论坛》,2013(4)
  ⑦阎学通,《中美软实力比较》[J].《现代国际关系》,2008(1)
  ⑧曹林,《媒体评中国“夫人外交”:柔软巧妙的“他实力”》,中国新闻网,2013-4-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4-01/4691988.shtml
  ⑨《第一夫人们的“服装政治学”》,Reprters’Notes,2013-4
  ⑩刘笑盈:《国际新闻学:本体、方法和功能》[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300-316
  ⑾彭晓芸,《夫人外交背后的民间渴望》[J].《法律与生活》,2013(4)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出版融合发展语境下的“走出去”业务创新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原创汉语教材项目《汉语入门王》“走出去”的设计和推广为例,从背景、项目建设、优势和可行性等角度进行探索,以为当下汉语教材的“走出去”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教材;融合出版;走出去  一、汉语教材“走出去”的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融合出版科技
【摘 要】报纸在报道灾害性事件时,将“人文关怀”贯穿报道的过程中,受众能从中感受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光辉和温暖。《贵州都市报》在灾害性事件的报道中,充分展现了人文关怀,积极引导受众情感,传播正能量,体现了平面媒体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贵州都市报;灾害报道;人文关怀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贵州平面媒体灾害性报道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1QN0
【关键词】教育;电视剧;个体叙事;家庭叙事;时代叙事  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心和“唯分数”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题材电视剧也逐渐呈现出新的样貌。电视剧《小别离》和《小欢喜》分别改编自鲁引弓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备战中考和高考阶段的青少年个体成长、亲子关系的改善以及对教育理念的新思考。电视剧运用成熟的叙事手法合情合理地讲述了教育这个宏大的命题,给予受众一定的启发。成长中的“维特”——少不了的烦恼叙事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网民的数量逐渐增多,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媒体也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媒的诞生,以其几何级增长的信息量,广泛的传播范围和迅捷的传播速度为记者调查采访提供了便利,也为调查性报道带来一场变革。本文试以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为例,浅议网络时代下调查性报道所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网络 调查性报道 校园飙车案     发生在河北大学
【摘 要】在信息过剩、新闻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媒体要重视和增强新闻评论的战斗力和引导力,成为舆论场中的意见领袖。当下媒体的新闻评论中,原创评论较少、本地化评论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立足本地的媒体来说,提高新闻评论的贴近性,聚焦事关百姓利益的民生大小事,是提高媒体战斗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闻评论;舆论场;本地化  一、新闻评论的类型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
【摘要】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具有鲜明特点的新闻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当前形势下,集中表现为采用平等视角、展现时代精神、细节凸显人物个性、以情动人增强人物感召力等方面。  【关键词】典型人物平视时代精神细节以情动人  典型人物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特色鲜明的新闻样式,
【摘要】微信公众平台以其传播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迅速成为高校传递信息与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基于对武汉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分析,结合对其他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观察研究,认为微信公众号在校园新闻生产、传播和反馈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校;新闻宣传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
[摘要]作为专业性较强的法治类媒体,应该自觉围绕国家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决策、中心工作,紧扣政法领域重大部署、重要决定、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通过抓住法治新闻中的典型工作、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深度挖掘其中具有时代主题的“看点”和时代价值的“亮点”,回应广大读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法治新闻;典型;看点;亮点;焦点  作为跑口记者,如何做出好新闻?在实践中,笔者的做法是,注重从寻常新闻线索中挖
【关键词】情感调解节目;故事化;人文关怀一、节目的成功要素  《家有好大事》是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创办的首档家庭情感调解类公益节目。节目的宣传口号为:“家有烦心事,就找好大事”。“好大事”在安徽方言当中意指没有多大事,因此节目定位具有安徽本土特色,面向省内的家庭纠纷,以“服务本土人群”为节目理念,其宗旨是“以民间智慧调解百姓纠纷,营造和谐社会”。节目针对当事双方的情感矛盾和经济纠纷等进行调解,以
老A就躺在我的床上,现在他只有一寸大小。  我和老A第一次见面是在欧洲一座名城的武器博览会上。尽管那里的安检很严格,尽管安保部门要求每个电子人都关闭自己的电子附脑,可当我与老A对视的那一秒,彼此就心照不宣了。那是电子人之间的默契,特别是像他和我这样的超级智能电子人。从目光中我们彼此心领神会,眼神中甚至带着加了密的光线脏话。我想,我躲不过他的眼睛,他也同样无法掩饰自己的身份。说得对,我们都是身负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