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UBE-FSE-FLEX序列的体外模型脂肪定量研究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o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CUBE-FSE-FLEX序列测量水脂混合溶液模型的脂肪浓度、猪瘦肉及肥肉容积,研究基于此技术的脂肪浓度定量及容积测量准确性.方法 (1)水脂混合模型:分别制作浓度范围2%~30%、浓度梯度为2%的脂肪乳溶液和浓度范围0%~ 100%、浓度梯度为10%的水脂溶液,分别采用CUBE-FSE-FLEX和IDEAL-IQ序列扫描水脂溶液和脂肪乳溶液模型,获得两组序列所测脂肪分数,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测量值与实际脂肪分数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及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两组测量值与实际脂肪浓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2)肥瘦肉模型:采用CUBE-FSE-FLEX序列扫描肥瘦肉模型,分别获得手工分割(MS)和半自动分割算法[(多维阈值法(M DT)及区域增长法(RG)]测量的肥肉和瘦肉样本的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法及Bland-Altman散点图行3种方法容积测量值与实际容积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检验;对肥瘦肉模型采用的MDT测得值进行Pear-son相关法及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结果 (1)水脂溶液:CUBE-FSE-FLEX-FaF与实际脂肪浓度无显著性差异(t=0.113,P=0.913),IDEAL-IQ-FaF与实际浓度差异显著(t=-41.084,P<0.001),两种测量值与实际脂肪浓度均有高度直线相关,分别为0.941 (CUBE-FSE-FLEX)与1(IDEAL-IQ).测量值与实际值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CUBE-FSE-FLEX(-19.1708,18.5199),IDEAL IQ(-4.7593,-3.4589).(2)脂肪乳溶液:CUBE-FSE-FLEX及IDEAL-IQ测量值与实际脂肪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t=34.668,P<0.001)、(t=21.363,P<0.001),与实际脂肪浓度均呈高度直线相关,R2分别为0.999 (CUBE-FSE-FLEX)与1(IDEAL-IQ),测量值与实际值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CUBE-FSE-FLEX(-4.1762,-2.68),IDEAL-IQ(-2.0076,0.990).(3)肥瘦肉模型:配对t检验示肥瘦肉模型MS测量值与实际值均无显著差异(t=0.777,P=0.443;t=1.727,P=0.94);MDT及RG测量值与实际值均有显著差异(P <0.001).肥瘦肉模型中三种测量值均与实际容积值高度相关(R2均>0.98),MS与实际值偏差最小(bias=1.49%,bias=2.88%),MDT次之(bias=14.7%,bias=12.8%),RG最大(bias=-27.31%,bias=-33.99%),测量值与实际差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肥肉模型-19.73%,-22.70% (MS);-22.76%,-52.15% (MDT),-40.84%,-13.79% (RG);瘦肉模型-15.62%,-21.38% (MS);-8.12%,-33.71%(M DT),-51.43%,-22.55% (RG).对肥瘦肉采用MDT测量方法两次测量值统计分析,两次采用MDT方法的测量值相关性及一致性高.结论 应用CUBE-FSE-FLEX序列能客观反映体外模型的脂肪浓度变化,推荐该序列脂像或水像图结合MDT可相对准确、便捷的实现软组织容积测量,可满足临床中组织器官的脂肪含量定量及容积测量的需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采用正侧位定位像结合DoseRight技术进一步降低外伤儿童胸腹部CT检查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搜集行胸腹部CT检查的0~16岁外伤患儿207例,随机分配到实验组
Based on screening analysis, laser size analysis, grindability and rigidity tests of samples collected on line from a cement and a power plant, a simulation of
2019年7月26日下午4点,江苏省第29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奔巴点的队员们还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突然医疗队接到 ABDULLA MZEE 医院院长Haji的紧急会见电话.袁同洲队长和负责外
期刊
众所周知,欠平衡钻井已经成为当前国内乃至世界一项较为先进的钻井技术。但欠平衡钻井技术目前仍存在着较多的技术难点。而我国目前欠平衡钻井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低压低渗透储层
非共振型直线压电点驱动器采用叠层压电堆作为作动元件,具有驱动电压低、直接输出大变形的特点,避免了由共振所引起的输出性能的强烈非线性,在微、纳米级驱动技术应用方面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基于这一特点提出并研制了两种低频大行程直线型压电电机。与共振式压电电机相比,该电机在低频范围内输出速度与驱动频率的线性度好,可控性较好。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概述如下:系统地介绍了压电型直线电机及其精密定位平台的研究现状,分
期刊
针对陈家庄凸起馆下段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薄、原油性质差,开发动用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在油藏地质的基础上,开展薄层稠油油藏钻井完井工艺技术研究,通过敏感性评价,形成油层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