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得不关注课堂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数学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为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按计划进行实施,在课堂中使师生的交流更融洽,能更有效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以下几点是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体会。
一、生动有趣策略
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生动有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策略,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使他们感到“数学好玩”的乐趣。
1. 变相使用教材
教材是我们手中最好的教学资源,但有时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情景不符合实际教学,我们应学会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使用。比如,“游乐场”一课,农村孩子没有去过游乐场,不知道游乐场的小火车有多么好玩,因此这个情景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
2. 结合实际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让学生体验到在我们的周围处处有数学,让生活中的数学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如果能够凭借生活经验,积极尝试探索学习活动,并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 数学概念形象化
“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即概念。特别是在新授课中,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对有些数学概念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我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其循循诱导。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亲自活动、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去感受、去理解数学概念,从而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力量和魅力。
二、真实有效策略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去真体验、真经历、真操作、真交流,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知灼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 在真实的素材中感知数学
如高年级在教学“纳税和利息”这一部分内容之前,老师让学生课前到附近银行了解调查各种存款的利率及有关知识,了解利息、利息税的计算方法等。可以通过具体税务课程模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 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数学
例如,我在教“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就用本班学生来进行教学,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所在的位置,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数学,轻松地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
三、合作交流策略
1. 提供机会,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不要让合作交流成为一种形式。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难度,并且要有合作的价值。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摸球游戏”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可能性大小,我把全班分为八组,组内合作完成摸球游戏,并且交流游戏后的收获。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契机,不但使学生亲身感受了数学,更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了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精心设计,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当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安排合作与交流的时候,课堂往往会掌控不好,不是很乱就是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设计。交流前一定要想好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形,一定要把要求讲清楚,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数学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学得更扎实、更灵活、更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瓦房店市)
一、生动有趣策略
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生动有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策略,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使他们感到“数学好玩”的乐趣。
1. 变相使用教材
教材是我们手中最好的教学资源,但有时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情景不符合实际教学,我们应学会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使用。比如,“游乐场”一课,农村孩子没有去过游乐场,不知道游乐场的小火车有多么好玩,因此这个情景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
2. 结合实际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让学生体验到在我们的周围处处有数学,让生活中的数学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如果能够凭借生活经验,积极尝试探索学习活动,并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 数学概念形象化
“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即概念。特别是在新授课中,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对有些数学概念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我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其循循诱导。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亲自活动、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去感受、去理解数学概念,从而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力量和魅力。
二、真实有效策略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去真体验、真经历、真操作、真交流,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知灼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 在真实的素材中感知数学
如高年级在教学“纳税和利息”这一部分内容之前,老师让学生课前到附近银行了解调查各种存款的利率及有关知识,了解利息、利息税的计算方法等。可以通过具体税务课程模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 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数学
例如,我在教“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就用本班学生来进行教学,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所在的位置,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数学,轻松地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
三、合作交流策略
1. 提供机会,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不要让合作交流成为一种形式。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难度,并且要有合作的价值。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摸球游戏”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可能性大小,我把全班分为八组,组内合作完成摸球游戏,并且交流游戏后的收获。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契机,不但使学生亲身感受了数学,更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了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精心设计,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当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安排合作与交流的时候,课堂往往会掌控不好,不是很乱就是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设计。交流前一定要想好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形,一定要把要求讲清楚,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数学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学得更扎实、更灵活、更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