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ezhang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化学课程标准》的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它以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等为其主要特点而凸显出来。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本文主要从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几个方面来探讨。这样,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成功,能使学生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增强信心,同时也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更宽广的探究活动中,从而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关键词:实验;科学探究;化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其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不断成长。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教会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
  一、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究的心理取向,是探究动力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适时渗透化学史的教学,向学生介绍化学家的故事、化学家的发明史。例如,在学习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个内容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创立“氧化说”打破“燃素说”;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通过深入系统的探究,寻找出元素间的规律,制作了元素周期表。这样可以教育学生:化学这门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探究,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化学史本身就是一部探究史。
  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认知冲突是指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引发认知冲突时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探究的动力。在通过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探究分子运动时,在一个小烧杯中装入10mL酚酞试液,另一个小烧杯中倒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这两个小烧杯,当小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时,可设问如下:小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是大烧杯内壁上沾有某种物质使其变红,还是另一个小烧杯中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使其变红?在学生探究心切的情境下,展开对分子运动的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究行动的精神状态。要培养探究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人的探究动机和发挥人的探究潜能的学习情境。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必须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其获得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活泼的学习氛围。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应努力做到以下四点:1. 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或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评价,随时讲出自己的探究体会或好的解题思想方法;2. 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3. 鼓励学生指出教师的不足,修正教师的错误,超越教师;4. 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
  三、通过实验阶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展化学探究实验,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1.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本身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材中本就不多的实验也难以落到实处。教师习惯于画实验、讲实验,学生习惯于听实验、背实验。在学生实验中,学生还未动手实验“认识”了仪器,“明白”了操作,“知道”了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就成了依样画葫芦的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又怎样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学习过程,变学生的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活动范围和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这样才能丰富实验教学的形式,增强学生实验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 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动手和动脑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探究探索为基本形式的活动课程。为了让学生掌握真知识、真本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从探索中学,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先让学生略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后再做实验,调动学生的手、脑、眼等各种感官参与,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了解事物的本质变化的根源。这样,把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由实验来检验课本知识,不盲从权威。
  (2)从应用中学,把化学实验引进到日常生活中去。如:让学生用柠檬酸、小苏打、白糖、果汁、水等自制汽水,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使学生学以致用,明白化学的“好处”,体会到生活中无处没有化学。
  (3)从实践中学,教材中有些装置不够完善,现象不够明显,设计不够合理的实验,应该让学生研究如何改进这些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
  3. 要及时地给予恰当评价
  评价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给学生评价时既要有指导性,又要有激励性,应着重考查学生在探究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要关注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等,不要求结论的标准化、唯一化,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管结论如何,都应给予积极肯定。
  科学探究是通过“做”来学习的,它与传统的“读化学”、“听化学”方式截然不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验,从中领会科学探究的思想,把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做科学”中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落实在各个主题的学习之中,不是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会尽可能地让学生到现实世界中亲自观察或调查,体验事物的变化过程、条件和结果,体验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经历了“探究”学习的学生更喜欢提出问题,喜欢在倾听了各方面意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善于观察,能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评价,他们思维敏捷,勇于实践,敢于否定自己,乐于与他人合作,进取心强。通过不断的科学探究,他们会有更强的生命力,会不断地成长起来。
  (作者单位:陕西省长安大学附中 710064)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加强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髓系白血病的认识.方法 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例NHL合并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为NHL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合并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4年9月收治的1例ALL维持化疗中合并肺结核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二甲中医骨伤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方法:2013年8月28日和2014年8月26日0:00~24:00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共
目的 观察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3例年龄>18岁、初次确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探讨合并附加染色体及髓外浸润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