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美术课已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下面是本人对上好中学美术课的几点体会:
一、美术教学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程度,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行为控制能力的高低。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方面比较倾向于方向目标,这种目标是一种努力的方向,即师生必须用具体的行为来体现,但却很难做出精确的评价。尽管如此,这也应该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倾向于达成目标,只要目标清晰、具体和适度,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后是可以变成自己的东西的。因此,教师在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一定要具体、清晰和适度。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一些美术教师在此方面并没有做到位,表述草率而抽象,根本无法操作。如“通过动态人物的教学,培养学生人物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显得过于大而空。实际上,这种描述还应该具体点,如“能从整体入手画出人物的动态”“知道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等。在这一目标确定以后,教师应该把所有教学行为指向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重视重点和难点。所谓难点就是突出学习重点,达成学习目标需要突破的关键点。所谓重点是教学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的地方,是学习内容的集中点。比如说,在水彩画学习方面,难点是水分运用的控制,重点可以放在湿画法上。反过来说,只有控制了水分,才可能掌握湿画法,只要掌握了湿画法,就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水彩画。因此,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教师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并基于学生相关学习经验的认识,正确地指明重点和难点,保持教学行为有一种清晰的指向。
二、美术教学要知识难度适宜,内容正确
知识内容正确与否是美术课起码的标准,假如这一点都难以做到,一节美术课就是比较失败的。试想美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绞尽脑汁,却让学生产生误解,形成了错误的知识与技能,那岂不误人子弟。知识内容的正确性在美术好课的评价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一票否决权”,所以应该将其列为美术好课的标准之一。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和周密地准备,这对于美术教师来说也不难做到,因此不必多说。
三、美术教师要能够基本地控制美术课堂
所谓基本的控制是指美术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保证美术教学正常开展,保持美术课堂应有的秩序。以往,在一些学校,领导对美术学科根本不重视,其他学科的教师对美术教学或者美术课堂印象都不怎么样,只要求美术教师管好纪律就行了,更不要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比较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这种现象在现实教学中也较为普遍。当然,谈对美术课堂的基本控制,并不是同传统权威式的教学态度来进行讲课。一节美术好课既要保持正常课堂秩序,也应该具有学习活力。
四、美术教学要使美术信息传播交流达到最大化
美术教学活动跟其他所有教学活动一样,都是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过程。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应尽量在教学中使信息交流和传播达最大化。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为:美术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设置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播相关信息;作为学生应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接受信息后进行深度加工,并通过语言、文字、行为等来向教师反馈信息;教师接受学生这方面的信息,根据教学效果适时做出相应策略性的教学调整,使整个美术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动态中。例如,在讲授美术的某一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有对这一内容的具体描述和相关示范演示,以及包含在其中的价值观和情感。在这一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述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生动且具有吸引力,图像呈现应该做到清楚、具体,内容适应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且不让学生受到教室内和周围环境的干扰。学生对授课深度加工的反馈信息,有的比较直接,有的相对间接,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应该保持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文字表情、行为作业中获取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知道,是否理解等信息,在获取这些信息之后进行分析并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
美术老师应该成为教育工作中的智者,应该了解在美术教育中师生感情是基础,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学反思是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节美术课,当良性循环运做起来了,需要教师做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少,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美术教学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程度,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行为控制能力的高低。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方面比较倾向于方向目标,这种目标是一种努力的方向,即师生必须用具体的行为来体现,但却很难做出精确的评价。尽管如此,这也应该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倾向于达成目标,只要目标清晰、具体和适度,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后是可以变成自己的东西的。因此,教师在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一定要具体、清晰和适度。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一些美术教师在此方面并没有做到位,表述草率而抽象,根本无法操作。如“通过动态人物的教学,培养学生人物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显得过于大而空。实际上,这种描述还应该具体点,如“能从整体入手画出人物的动态”“知道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等。在这一目标确定以后,教师应该把所有教学行为指向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重视重点和难点。所谓难点就是突出学习重点,达成学习目标需要突破的关键点。所谓重点是教学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的地方,是学习内容的集中点。比如说,在水彩画学习方面,难点是水分运用的控制,重点可以放在湿画法上。反过来说,只有控制了水分,才可能掌握湿画法,只要掌握了湿画法,就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水彩画。因此,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教师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并基于学生相关学习经验的认识,正确地指明重点和难点,保持教学行为有一种清晰的指向。
二、美术教学要知识难度适宜,内容正确
知识内容正确与否是美术课起码的标准,假如这一点都难以做到,一节美术课就是比较失败的。试想美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绞尽脑汁,却让学生产生误解,形成了错误的知识与技能,那岂不误人子弟。知识内容的正确性在美术好课的评价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一票否决权”,所以应该将其列为美术好课的标准之一。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和周密地准备,这对于美术教师来说也不难做到,因此不必多说。
三、美术教师要能够基本地控制美术课堂
所谓基本的控制是指美术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保证美术教学正常开展,保持美术课堂应有的秩序。以往,在一些学校,领导对美术学科根本不重视,其他学科的教师对美术教学或者美术课堂印象都不怎么样,只要求美术教师管好纪律就行了,更不要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比较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这种现象在现实教学中也较为普遍。当然,谈对美术课堂的基本控制,并不是同传统权威式的教学态度来进行讲课。一节美术好课既要保持正常课堂秩序,也应该具有学习活力。
四、美术教学要使美术信息传播交流达到最大化
美术教学活动跟其他所有教学活动一样,都是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过程。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应尽量在教学中使信息交流和传播达最大化。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为:美术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设置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播相关信息;作为学生应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接受信息后进行深度加工,并通过语言、文字、行为等来向教师反馈信息;教师接受学生这方面的信息,根据教学效果适时做出相应策略性的教学调整,使整个美术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动态中。例如,在讲授美术的某一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有对这一内容的具体描述和相关示范演示,以及包含在其中的价值观和情感。在这一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述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生动且具有吸引力,图像呈现应该做到清楚、具体,内容适应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且不让学生受到教室内和周围环境的干扰。学生对授课深度加工的反馈信息,有的比较直接,有的相对间接,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应该保持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文字表情、行为作业中获取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知道,是否理解等信息,在获取这些信息之后进行分析并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
美术老师应该成为教育工作中的智者,应该了解在美术教育中师生感情是基础,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学反思是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节美术课,当良性循环运做起来了,需要教师做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少,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