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i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效果,并探讨替米沙坦预防房颤复发的量效关系及其主要机制。

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86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91)和对照组(n=95)。观察组又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米沙坦20 mg组(n=30)、40 mg组(n=30)、80 mg组(n=31)3个观察亚组。各组均给予标准剂量的胺碘酮,各观察亚组口服相应剂量的替米沙坦,对照组避免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血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的变化,统计房颤复发例数、次数以及房颤首次复发时间。

结果

观察组、替米沙坦80 mg组在6个月内房颤复发例数(分别为26例、6例)与次数[分别为(0.35±0.08)次、(0.34±0.07)次]显著减少(χ2=5.413、5.0262,P<0.05;u=11.111,t=9.668,P<0.01)。替米沙坦40 mg组房颤首次复发时间在6个月内[(97.87±30.42)d]明显延长(t=2.175,P<0.05),80 mg组[(102.36±31.53)d]更为显著(t=2.930,P<0.01)。同时,6个月内观察组LVEDD[(48.39±2.65)mm]、LAD[(34.47±2.18)mm]和替米沙坦80 mg组LAD[(34.04±2.13)mm]显著缩短[u=2.019(LVEDD)、u=2.143(LAD),t=2.3785,P<0.05)]。

结论

替米沙坦对预防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复发有效,且存在量效关系,其机制主要与抑制心房结构重构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观察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测定全部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0 d的内皮素(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将90例围手术期的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加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尿管及胃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体质量变化情况,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
目的对急性脑出血(ICH)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周围脑组织水肿量进行动态监测,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急性ICH患者90例,并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外周血不同时间(包括入院后,24 h,72 h,7 d)IL-6、TNF-α、SOD、MDA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同时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