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的概念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了重要概念学习的要求。在课程理念的十大主题中提炼50条重要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关注概念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强化概念的形成和运用。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教学;生物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41-0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建立的基础是对生物学概念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生物概念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说掌握生物概念往往是学生获得成功的第一步。下面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引入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把相关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只有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练习起来来创色问题情境,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概念。例如讲解“生态因素的概念”时,利用教材中小麦的实例图片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识别和分析影响小麦生活和分布的各种生态因素,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是否具有生命”这一特征,进行讨论和交流,归纳总结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再如对于呼吸作用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例着手,引发对概念的思考和讨论:“栽花或种庄稼为什么需要松土,储藏甘薯、白菜的地窖为什么必须留有通风口等问题?”,引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借助资料分析,以实例分析为依托建构概念
  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学生通过对资料的观察与分析,建构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例如,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教学时,依据教材的图文资料,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分析骆驼、骆驼刺、仙人掌适应沙漠生活的特点,金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海豹适应寒冷生活海域生活的特点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课间展示竹节虫、尺蠖、猎豹、雷鸟等图片,简单介绍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生物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不仅使学生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还会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生物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找关键词也是构建概念准确性的关键,推敲其特定意义,进而揭示概念的本质。学生学习用生物学术语描述概念,必须从理解关键字词入手,从而进行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
  三、合理利用模型和实验,深入理解概念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手段。生物学概念是抽象的,是用语言文字来叙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是因为概念的建构依赖于感性材料和经验。
  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借助实验借助模型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更能强化概念的形成、理解和记忆。
  四、利用数学图形,理清相关概念
  生物学概念本身就较为抽象,有一些概念之间具有具有从属关系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对这些概念的教学,教师单靠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用数学图形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直观描述,就能化难为易。
  五、利用比较的方法,区别概念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章节都涉及到大量的概念,概念之间有的相对独立却又彼此联系,有的看似相同却又有区别。在教學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统化。比如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辨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形成科学的概念。
  六、抓区别找联系,利用列表等形式,深化概念
  任何概念虽然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其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时,涉及的概念:细胞的分化,组织、器官、系统。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就很关键。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形成器官,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系统构成动物体。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感性知识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动物细胞的知识,联系人体自身的结构,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动画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与思考理解概念,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引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的次序描述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再如学习人体血液的两种循环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时,设计成表格。从起点、终点、血液成分变化、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直观展示血液循环,进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深入理解“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为人体各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带走代谢废物”之一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血液循环的完整概念。
  七、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化概念
  生物教学内容中有一些概念很抽象,用传统的讲授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利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同时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将事物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配上教师简练语言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的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总之,落实生物概念的教学,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学事实,为学生概念的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作者简介:卢春光(1968.12-),女,籍贯:吉林通榆,民族:汉族,职称:中教一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生物课的概念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于怎样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落实探索。我的主要做法是:让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让教师充满艺术性的语言激发兴趣;用生活中的的数学激发兴趣;用分层教学的办法来激发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学生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09-02  针对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
在苹果树上进行了蓝得土壤调理剂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施用蓝得土壤调理剂能显著提高叶片质量,但单一使用蓝得调理剂效果没有配合有机肥或复合肥使用效果好。每树
江苏省造船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对江苏省造船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发现,江苏省造船业在整体素质、产品相似度、盈利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
通过样方法和样线法对金塔地区外来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外来植物41科116属152种,其中食用、观赏和绿化种类分别占38%、26%和22%。金塔地区的外来植物集中
后人对孔子私学的研究多强调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常常忽略了孔门弟子"因材施学"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多样性。这是非常遗憾的。颜渊的盲从性学习、子路的教条性学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