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剥皮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lis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曹住在山脚下,家里养了一群鸡。这天小半夜,老曹炕头墙上挂的“电话”里传来鸡的惊叫声。这老曹鬼头,用一条铁线从鸡窝扯到炕头,两头分别安装上喇叭状的物件,鸡窝里的风吹草动便可在炕头上听得一清二楚。他急忙穿好衣服,拿上早就准备好的细铁丝,抄起结实的顶门棍,蹑手蹑脚地来到鸡窝后面。
  这时,鸡窝里一只鸡正在凄惨地哀鸣,老曹知道这是黄鼬已经咬住了鸡的脖子,在吸血呢。他在暗处蹲下,屏住呼吸,耐心等待。不一会儿,就见洞口伸出一条黄鼬的尾巴,接着就见黄鼬的两条后腿用力地前蹬,屁股后伸,显然是用力往外拖鸡呢。
  洞口小,黄鼬拖鸡时,便无法回头查看身后情况,老曹趁机把细铁丝拴在黄鼬的后腿上,等黄鼬拖出鸡想跑时,老曹就用顶门棍照准黄鼬的脑袋狠狠一击,然后干净利落地将昏过去的黄鼬剥了皮。这活剥下的皮子在黑市上的价格和貂皮不相上下,每到冬天,老曹单靠这个,就没少赚钱。
  今天这只黄鼬个头很大,力气也大得惊人,老曹一棍子下去,它竟然用力一窜,躲了过去,就听“嗤”的一声,生生将爪子上的皮撸下一圈儿,挣脱了铁丝套,“吱吱”惨叫着一溜烟兒跑了。老曹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失手,心里非常不痛快。
  第二天,老曹家里忽然来了一位穿戴十分讲究的中年男人,自称黄先生,家住城里,慕名前来找老曹买膏药。
  原来,老曹之前是靠熬制狗皮膏药赚钱谋生。但现在来买药的人越来越少了,老曹没了来钱道,就在远离村里其他住户、黄鼬出没的山脚下盖了房子,专干活捉黄鼬剥皮卖的勾当。今天突然有人登门求药,老曹倍感意外,赶紧翻箱倒柜找了半天,总算找出两贴。
  黄先生接过膏药,从兜里掏出两张百元钞票递给老曹。老曹喜出望外,分别时将黄先生送出好远才回屋。
  几天后,那黄先生又来了,说老曹的膏药疗伤止痛效果极佳,想让老曹多熬制一些,由他负责销售,赚了钱俩人平分。
  老曹有些怀疑,黄先生见状,从兜里掏出一大叠百元钞票,拍到老曹手上。老曹这回相信了,开始白天黑夜地熬制膏药。当然,这也没耽误他捉黄鼬剥皮子卖钱,“电话”一响,老曹就起身去鸡窝。
  黄先生销售做得非常好,老曹生产多少他销售多少,钞票那是“哗哗”地流进老曹的腰包里。发了财的老曹一高兴杀了只大公鸡请黄先生喝酒。
  酒过三巡,黄先生便开始劝老曹,说如今他已经有了挣钱道儿,何苦再干那杀生害命的营生?不管咋说,那黄鼬也是条生命,不是冰天雪地在山上找不到吃的,也不会跑下山偷鸡吃!
  没想到老曹听后,头摇得像拨浪鼓:“黄鼬就是专门偷鸡的贼!对待贼就不能手软。实话告诉你吧兄弟,我老曹捉黄鼬就像酒鬼喝酒、烟鬼抽烟,上瘾了!几天捉不到黄鼬就浑身不得劲儿,手掌直刺挠!”说完还哈哈一阵大笑,把黄先生气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
  话不投机,黄先生无心再喝酒,起身对老曹说,他最近要出趟远门,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膏药买卖等他回来再说。说完他向老曹拱拱手,告辞而去。
  打从这天起,老曹家的鸡窝竟然再也没有黄鼬光顾过。不熬制膏药,又无黄鼬可捉,老曹无钱可赚,手痒难耐,就上山找黄鼬的老窝“砸窑”。
  这天,老曹循着雪地上的脚印,找到一个黄鼬的洞。老曹知道黄鼬除了有一个进出的洞口,还有一个非常隐蔽、只在危险时用来逃生的出口。老曹在洞口四周转了好几圈,总算找到了逃生洞口,做好记号后,他捡了一些干柴和枯草,堆到黄鼬进出的洞口,点起了大火。
  黄鼬最怕烟熏,很快纷纷从逃生的洞口逃命。老曹就站在这个出口举着棍子,出来一个打昏一个。不一会儿,十几只大小不等的黄鼬就全被打昏,又被挨个剥了皮。
  几天后,黄先生又来找老曹了,说他在外地已经联系妥了好几个买家,这次急需一大批膏药,让老曹赶紧给他熬制膏药,还首先给了老曹好几万块的预付款。
  这是多大的一笔订单啊!老曹见钱眼开,不敢怠慢,马上生火熬制。为了赶时间,黄先生也帮着老曹烧火。熬到第三锅药膏时,由于火烧得太旺,屋里高温难耐,老曹只好脱掉外衣,只穿一条短裤,光着膀子干活。当第三锅药膏的火候够了的时候,老曹让黄先生赶快停手。黄先生却像没听见似的继续往锅底下加柴火,不管怎么喊,就是不停手。老曹见药膏已经冒烟了,终于急了,跑过来一脚踢开黄先生,从水缸里舀出一瓢凉水,倒进锅里。已经高温到了燃点的药膏,被凉水一激,顿时化作一团胶雾腾空而起,喷在了老曹面门和身体上。老曹一声惨叫,仰面摔倒在地。
  这时,被老曹踢倒在墙脚的黄先生从地上爬起来,指着老曹骂道:“你这老东西,孩子们不懂事儿,跑你家偷鸡,被你活剥皮也算活该,可我给你找了挣钱的门路,你为啥还不放过它们?它们不来偷你鸡了,你咋还上山把一家十几口都给祸害了呢?今天就是你的报应!实话告诉你,我刚才给你的那几万块钱,都是你卖皮子换回来藏在地窖里的,你就用这些钱去治你的伤吧!”说完竟然变成了一只大个黄鼬,转身跳到院子里,一闪身不见了。
  后来,老曹被人发现送到医院,药膏早已和他的皮肉粘连在了一起,医生给他往下揭药膏时,就会生生撕下一层皮肉。好多天之后,人们依然能听到他生不如死的凄厉叫声。
  (发稿编辑:田芳)
  (题图:刘为民)
其他文献
北方有个城市是戏曲文化古城,每年都有很多戏迷去看剧团演出。他们总是一面微微摇晃着脑壳,一面按着板眼,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扣打着大腿,还会冷不防地睁开双目,运足丹田之气大喝一声:“好!”这种动作被内行称为“掐板槽”。“光头林”在戏迷中是公认的掐板槽高手,这人特懂戏,尤其是鑼鼓经记得烂熟,不管多大名气的剧团,但凡他在板眼里“掐”出一丝纰漏来,定会毫不客气地叫上一句“倒好”。时间一久,远近大小的专业剧团都晓
王伟是个工人。这天上班,他来到车间,穿上工作鞋没走几步,突然发觉一只脚紧一只脚松,急忙弯腰脱下鞋一看,居然是一只37码,一只39码。他顿时明白,是别人穿错鞋了。原来,公司给员工定做了车间专用鞋,鞋头特别厚重,可以保护员工的脚趾。大家下班时就把鞋统一放在车间门口,虽然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但因为样式颜色都一样,稍一马虎,就容易穿到别人的鞋。王伟每次换鞋时都很小心,没想到这次有人搞错了。“谁穿错我的鞋了?
萧铭是名驴友,他听说有个景区正在搞优惠,购买一张套票不仅能参观所有景点,且在景区内吃饭住店都打折,每离开一个景点时,工作人员还会在票上盖个章,集满十个章就能兑换奖品。萧铭说走就走,很快玩好了十个景点。这天,萧铭想去溶洞景点玩,打算坐船,不仅省力,凭票还能免费。萧铭找了条船,把票递给船夫,可刚要上船,船夫脸色一变说:“你上岸吧,我要休息了!”萧铭一愣,问为什么,船夫很不耐烦地说:“拉肚子了,干不动。
在沂蒙山区,木匠师傅给主家打好嫁妆,都会做几个“响器”,是手指粗细的精致玩意儿,晃一晃就响,跟嫁妆一起陪送闺女,以后还能当孩子的玩具。做响器用的是木材的下脚料,木匠师傅做好了响器,就拿在手里晃,以此告诉主家活做完了,该付工钱了。  沂源县有个木匠师傅叫叶富贵,年纪轻轻就出了徒,自己单干。话说这天,叶富贵被毛家湾的毛家请去做嫁妆,毛家闺女毛如意定在半年后出嫁,要陪送一套家具。  叶富贵第一次看见毛如
这事儿发生在多年前。松山县林业局有一位副局长叫游江久,他做事只讲究形式,不重视内容,常常把“这事有讲究”挂在嘴边,于是,人们送他一个外号:有讲究。这一天,游副局长坐上一辆小车,准备下乡转转。忽然,他见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小林抱着一只猫头鹰,从单位宿舍楼走出,便大声喝道:“站住!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要抱到哪儿去?”小林停下脚步,上前解释说:“准备抱去放生呢!”原来,小林在一次巡
李成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不久前离了婚。这天,李成有个紧急谈判,要坐飞机去外地,他准备把五岁的儿子晓明托付给保姆刘大姐。眼看司机就快到小区来接他了,可李成早就下了单的外卖却迟迟送不来。偏巧刘大姐又说临时有事,还要过一会儿才能来。李成恼火地抓起手机,刚要给送餐平台打投诉电话,门铃响了。门外站着一个浑身湿淋淋的中年男人,身后还有个怯生生的小男孩。还没等李成开口,中年男人用手背抹了抹额上的雨水,问道:“您好
沈欢是个外企白领,眼看端午小长假快到了,他想回一趟老家,可抢不到高铁票,他只好买了一张慢车站票。  到了放假那天,沈欢轻装上阵,只拿了一个小皮包,挤上了回家的火车。车厢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人,沈欢好不容易在过道处找到一个位置。这时,有个农民工模样的男人挤了过来,手里还拎着一个脏兮兮的塑料桶。沈欢不禁皱了皱眉,厌恶地转过了头,开始刷微信打发时间。  突然,农民工一屁股坐在了塑料桶上。沈欢瞟了一眼,心想,
男人和女人结婚十三年,终于走到了离婚这一步。这天,两人来到民政局办手续,谁知工作人员临时有事外出,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从民政局楼里出来时,男人燃起一根香烟,眯着眼睛看天。此刻,他的心中翻江倒海,十三年,人生能有几个十三年啊?弹指一挥间,当年天作之合的美满婚姻竟然土崩瓦解。男人扭头看了一眼,女人端坐在草坪内侧的石凳上,呆呆的,看不出任何表情。  过了一会儿,女人朝男人走过来说:“与其在这儿等,不如
詹振枪声乍起  2018年9月,中宣部等单位组织的海军“海口”舰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北京等城市做全国巡回报告,汇报了该舰三赴亚丁湾护航,成功解救遭海盗袭击的“雁荡海”轮等10艘中外商船的先进事迹。看到这则新闻,当年任“雁荡海”轮政委的詹振,禁不住心潮澎湃,他仿佛又回到了10年前……  2008年12月,我国派出了由“海口”舰、“武汉”舰、“微山湖”舰组成的首批护航编队,抵达海盗活动猖獗的亚丁湾,保护
清河村有个年轻后生,名叫孙全,平日里爱耍点小聪明。这日午后,孙全正和几个人在家里打牌,忽然听到门外有人喊他,出门一看,见是远房表哥常三林,忙把对方让进屋。  这常三林可是稀客,他是京城富户沈老爷家的管家,平常忙得很。常三林见牌桌还支着,就说他只是进来暖一暖的,过会儿就走。孙全给常三林倒了碗热水,问他到清河村来做什么。  常三林说沈老爷想吃鱼,派他来这里找“钓神”刘大壮买几条,谁知那刘大壮到现在才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