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美,心门之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智儿童由于思维能力方面的缺陷,在情感的接受和表达方面不同于正常儿童,他们内心不太愿意相信别人,情感的表达上缺乏逻辑,心灵之门大部分时间处于紧闭状态,但是音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满满爱意,用音乐之钥打开心灵的大门,正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
  一、激发兴趣,传递情感
  (一)运用听觉教学,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虽然智障生有智力、生理等缺陷,但其听觉相对比较灵敏。为了增强培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应针对学生听觉感知灵敏的优点,在课堂设计中以学生的听觉为主线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钟》时,先用“找钟声”的环节让学生仔细辨听音乐,从中找到钟声,里面的“滴答滴答”声和“当当当”声学生一会就能听到并且找出,在找钟声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整首曲子的风格有了初步感受。接下来的模仿时钟说话也是让学生先用耳朵听,它说了一些怎样的节奏,再模仿练习,学生再一次用自己的小耳朵找到了答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最后配合动作和老师教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并用记忆的音乐旋律学习歌谱,加深对歌曲的印象。整节课都是建立在学生“听”的基础上的,在“听”中,学生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了记忆音乐的能力,感受到了学唱音乐的乐趣,听觉教学贯穿了整节课堂。
  (二)运用游戏表演,体验音乐意境。
  在培智音乐课堂中,可以开展一些角色扮演类的音乐游戏,让学生自由想象,创造不同的音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培智儿童的体验感觉相对滞后,所以需要更多的外部因素去调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让他们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的同时,自发表演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东西。例如学唱歌曲《拔萝卜》时,让六名学生戴上不同的头饰分别扮演大萝卜、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花狗和小花猫。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气氛中参与本次的音乐游戏,不知不觉地进入老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角色扮演中体验音乐的情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置身于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帮助他们提高表现力和整体配合能力,并且能够仔细聆听音乐、领悟音乐,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音乐教学中的创新
  在继承传统音乐教育的同时,要大胆创新,让培智学生可以更新、更好地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由于培智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缺陷,因此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产生厌学情绪,使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愈发感觉到实践活动及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中,抛弃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唱“小蚂蚁搬米粒”这首歌曲时,先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知道了这节课的主人公——小蚂蚁,接着玩了小蚂蚁传递信息的游戏,其实就是节奏模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完全投入到信息传递的环节中,随着小蚂蚁的信息传递,学生也能把歌曲的节奏学会,完全化被动为主动,在玩中学、学中乐。这样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培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也把节奏难点解决了。随后配合有故事情节性的歌词,学生很快能够记住歌词,较好地克服他们记忆上的缺陷,使培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同学们在听、说、唱中间很快学会了歌曲,使音乐教学由“注入式”向“启发式”转变,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
  为了激发培智儿童的学习兴趣,强化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采用多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富有乐趣,动中有静,使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不断升华。
  笔者在教唱《拍手歌》时,歌词里就有“两只小手伸出来,咱们一起对着拍”这两句话,于是很自然地让两个学生一组,俩俩对着拍手唱歌,一年级学生刚进学校,对其他学生还比较陌生,这个互动形式一下子就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学唱起来也更加开心了。在《什么花儿开》这首歌曲中,主要是以问答形式演唱歌曲,教师和学生分工,学生唱提问的部分,教师唱回答的部分,颠覆了以往总是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他们在唱提问的部分时都特别认真,生怕把问题唱错了,这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学效果。多样的教学方法带给了培智学生体验成功、品尝胜利的喜悦,建设了参与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都得到加强,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体系愈发成熟,传统教材的限制受到了冲击,现代化的音乐音响融入课堂,以及当下流行的歌曲和舞蹈,老师有选择性地教唱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同时可以编排现代舞蹈,使同学们紧跟时代步伐。
  高年级学生对课本上的儿歌兴趣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是对流行音乐充满兴趣。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适当穿插一些歌曲进行教学。例如周华健的《朋友》,学唱歌曲的同时感受到朋友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这让毕业在即的学生更加珍惜这份同学情。学唱了周杰伦的《蜗牛》,感受到了“慢”是一种精神,慢慢地过渡到另一个境界,慢慢地领略众山小的风光,培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确实比正常学生慢很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慢慢地探索前进,慢慢地学会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好听的、有积极意义的流行歌曲还有很多,笔者认为只要老师合理选用教材,抓住学生的心,能让他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懂得许多道理。同时,要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媒体电教手段突破传统的教法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从而使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艺术感染力也更加强烈。另外,可以在音乐欣赏课时给同学们听听中外古典现代的不同风格的曲子,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感受不同的音乐文化。
  让培智儿童也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感受并体会到音乐带来的美,并让这种美激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让音乐这把钥匙打开他们的心门,让世界上的美丽源源不断地步入他们的人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活动是文化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的构建包括教学文化氛围的形成、优美的环境熏陶和管理文化等各种内化因素,需要教师立足学生实际,为学生心灵成长做出努力。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能使学生在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健康人格。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学生德育 人格培养  如果课堂是滋养学生智力发展的泉水,那么美好的
在教育改革浪潮下,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着教学模式的转变,从教学主体而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被不断重视。然而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依然不可避免成为教学主导,不论学生学习意愿如何,都必须在特定时间坐在教室中学习。而线上教育模式的灵活性打破了这一僵局,影响学习进程和效果的因素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态度。从学习环境而言,线上教育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脱离长期特定的学习氛围,脱离与老师和同学面对面的
期刊
辽宁民歌是东北民歌重要的一部分。辽宁民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辽宁民歌经过千百年的时间洗涤与加工提炼,已经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璀璨的宝石。一、辽宁民歌的源流发展  辽宁的历史久远,人类居住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宁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起来,辽宁西部的红山文化是这一时期人类高度发展古代文明的证明。  夏商周时期,辽宁的农业发展较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建设发展,社会经济的主体结构也开始步入转型发展的行列中,企业工商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全新的改变。当前,企业工商管理在整体的企业生产经营当中包括着计划、组织、领导以及人员配备等控制职能,以此来保障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够顺利进行。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以管理和经济相结合,在运行和发挥当中制定详细的运营方案,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经济结构;企业工商管理;企业发展  社会经
高效课堂一直是在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想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从网上和相关书籍中并且结合现有的言语理解水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那么如何衡量一节课是高效的呢?相关材料上给出了回答:一是要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是要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
教育的发展在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制约学校教育的发展,校本教研是保证课改纵深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丰富教师内涵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参与的兴趣,让教师主动乐意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学记》中“独学则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句,说明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切磋的重要性。同样,校本教
21世纪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是认知心理学,传统意义上的能力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认知能力,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技术能力,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两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跟人与人的相处能力有关联,同时受到个体情绪的影响,所以人们开始意识到第三、四种能力,就是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和情绪能力,情绪会影响心理过程、价值判断、行为执行和道德认知,犯罪学中有一种情绪失控的“激情犯罪”,就是指情绪失控做出极端行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