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装备是学校建设的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是衡量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教育技术装备如何满足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育现代化日益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装备工作研究的重点之一。只有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和改革服务,发挥出教育技术装备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的核心功能作用。
建、配、管、用,突出“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不断变更,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相应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为此,二道区教育局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对全区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重新进行了梳理,对工作重心相应进行了调整。一是对22所中小学常规“老三室”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使之标准化程度达到95%以上;二是在教学仪器的配备上,根据省2007年颁布的理科教学仪器补充配备目录按类别进行配备,并列入“五年规划”目标加以落实,到2012年仪器配备率到到95%以上;三是加快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建设步伐,二道区学校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配置率达到100%,同时二道区还投资120万元建设了“异地互动式网络教学系统”。实现了异地多点音视频的同步互动及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异地课堂现场教与学的互动和异地教学资源的共享。异地互动式教学网络系统的建立,促进了优质教育的普及,农村学校的学生足不出校就接受优质学校教师的授课,学生可以利用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课堂上教师的讲课内容,便于课后复习,教师也可以同优质学校教师一起备课、开展教研活动,接受名师的指导。异地互动式教学网络系统的开通使用,实现了教学和培训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区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装备效益
教育装备工作建设是前提,配备是条件,管理是方法,使用是目的。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服务,是装备工作的出发点,而充分发挥装备的最大作用则是装备管理的基础目标。为此,我们在强调合理配置的同时,强化应用管理,以制度为保证,以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为抓手,充分发挥装备的效能。
有一套完整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规范科学管理的关键。为此,我们制定了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及体、音、美、卫生室等功能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及体、音、美、卫生室等功能室的仪器设备专用台账,为二道区中小学教育装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把装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我们要求学校每学期自查、区装备部门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的结果在全区进行通报。在“完好率”方面,一是要求教学仪器存放科学,做到账物相符;二是各项管理制度要落实,注重过程管理,即实验室管理制度、赔偿制度、借用制度、实验通知单制度等健全,做到实物有登录、使(借)用有记载、损坏有赔偿、不足有补充;三是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有整理归档。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在“使用率”方面,要求学校按学期、学科分别填报的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计划、教师分组实验教学记录、学生实验报告等,通过对这些要求来检查学校对教学器材的使用情况;四是将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管理延伸到对计算机、农村远程教育、异地互动式网络教学系统等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检查工作中。通过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工作的推进,规范了装备日常工作的管理要求,使其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的时效性。我们从2009年开始配备使用市装备处研发的“装备管理软件”,应用计算机系统对装备进行管理,在各实验室、功能室仪器、器材建立电子账册。全区学校准备在三年时间内全面完成10万册图书的配备及剔旧工作,教育局进行一定的比例配套。图书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对师生进行全开架借阅,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加强督导评估
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承担着全区中小学装备建设的指导、管理和督促的工作。为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等一系列管理及使用评估办法和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装备等级评估细则与区督导室配合,参加由督导室组织的对全区中小学综合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促使二道区91%的学校达到了评估标准。
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全区各中小学按编制配齐各室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保养、维护和使用。同时,发挥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作用,组织“账目管理”“课件制作”“如何发挥自制教具在教学的作用”“怎样充分发挥图书的借阅率”“如何发挥管理人员在仪器装备中的作用”等活动,来带动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的健康发展。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了5期培训,培训152人次,极大地提高了二道区教师的装备管理和使用能力。
规范采购行为,加强监管力度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教育技术装备的政府采购行为,充分保证教育技術装备产品的质量,提高教育装备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售后服务质量,使教育技术装备更好地服务于二道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二道区实际,在区教育局与区财政局的支持和主持下,对全区教育技术装备进行了集中采购规范管理。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是与相关部门配合,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战线人才的优势,做好区、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切实抓好实验教学的普及和提高,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课改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是创造条件,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开放体育教学设施,供学生使用。
建、配、管、用,突出“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不断变更,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相应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为此,二道区教育局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对全区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重新进行了梳理,对工作重心相应进行了调整。一是对22所中小学常规“老三室”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使之标准化程度达到95%以上;二是在教学仪器的配备上,根据省2007年颁布的理科教学仪器补充配备目录按类别进行配备,并列入“五年规划”目标加以落实,到2012年仪器配备率到到95%以上;三是加快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建设步伐,二道区学校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配置率达到100%,同时二道区还投资120万元建设了“异地互动式网络教学系统”。实现了异地多点音视频的同步互动及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异地课堂现场教与学的互动和异地教学资源的共享。异地互动式教学网络系统的建立,促进了优质教育的普及,农村学校的学生足不出校就接受优质学校教师的授课,学生可以利用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课堂上教师的讲课内容,便于课后复习,教师也可以同优质学校教师一起备课、开展教研活动,接受名师的指导。异地互动式教学网络系统的开通使用,实现了教学和培训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区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装备效益
教育装备工作建设是前提,配备是条件,管理是方法,使用是目的。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服务,是装备工作的出发点,而充分发挥装备的最大作用则是装备管理的基础目标。为此,我们在强调合理配置的同时,强化应用管理,以制度为保证,以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为抓手,充分发挥装备的效能。
有一套完整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规范科学管理的关键。为此,我们制定了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及体、音、美、卫生室等功能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及体、音、美、卫生室等功能室的仪器设备专用台账,为二道区中小学教育装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把装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我们要求学校每学期自查、区装备部门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的结果在全区进行通报。在“完好率”方面,一是要求教学仪器存放科学,做到账物相符;二是各项管理制度要落实,注重过程管理,即实验室管理制度、赔偿制度、借用制度、实验通知单制度等健全,做到实物有登录、使(借)用有记载、损坏有赔偿、不足有补充;三是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有整理归档。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在“使用率”方面,要求学校按学期、学科分别填报的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计划、教师分组实验教学记录、学生实验报告等,通过对这些要求来检查学校对教学器材的使用情况;四是将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管理延伸到对计算机、农村远程教育、异地互动式网络教学系统等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检查工作中。通过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工作的推进,规范了装备日常工作的管理要求,使其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的时效性。我们从2009年开始配备使用市装备处研发的“装备管理软件”,应用计算机系统对装备进行管理,在各实验室、功能室仪器、器材建立电子账册。全区学校准备在三年时间内全面完成10万册图书的配备及剔旧工作,教育局进行一定的比例配套。图书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对师生进行全开架借阅,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加强督导评估
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承担着全区中小学装备建设的指导、管理和督促的工作。为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等一系列管理及使用评估办法和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装备等级评估细则与区督导室配合,参加由督导室组织的对全区中小学综合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促使二道区91%的学校达到了评估标准。
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全区各中小学按编制配齐各室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保养、维护和使用。同时,发挥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作用,组织“账目管理”“课件制作”“如何发挥自制教具在教学的作用”“怎样充分发挥图书的借阅率”“如何发挥管理人员在仪器装备中的作用”等活动,来带动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的健康发展。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了5期培训,培训152人次,极大地提高了二道区教师的装备管理和使用能力。
规范采购行为,加强监管力度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教育技术装备的政府采购行为,充分保证教育技術装备产品的质量,提高教育装备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售后服务质量,使教育技术装备更好地服务于二道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二道区实际,在区教育局与区财政局的支持和主持下,对全区教育技术装备进行了集中采购规范管理。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是与相关部门配合,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战线人才的优势,做好区、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切实抓好实验教学的普及和提高,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课改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是创造条件,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开放体育教学设施,供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