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与苏轼的人生态度对其实现 政治抱负的差异

来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34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与苏轼均为中国文坛上璀璨的明珠,二位的作品为中国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二位虽生活在不同年代,所受的时代风气和信仰也有所差异,但二人的诗风均属于豪放派风格.然而二人的豪放内涵又有所区别,由诗如其人的角度剖析,二位奇才早年都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抱负远大,但由二人的诗作及人生经历观之,苏轼与李白经历过同等的仕途历程,但苏轼用宽广的心胸、豁达的情怀面对人生起落,故苏轼几经周折,最终政治理想得到实现,至少较李白而言,苏轼的人生比李白丰润.
其他文献
内容丰富、说理深刻、论证集中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通常具备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分别对应着议论文写作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 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形成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一代学生跟社会的接触更多,对社会的认识更多,而且受到社会的影响也更多,使得中职学生在心理上有更多的变化,很多不积极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
无待逍遥是庄子《逍遥游》的中心思想,"无待"乃《逍遥游》的精神内核。"无待"指一种彻底摒弃依托、依赖的自由生命态度、生命境界,也是一种自我超越的生命智慧。"无待"乃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党中央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视程度
21世纪以来,国外学者针对全球化带来的移民教育问题,专门针对居住地流动对教育的影响展开了系列研究,而国内学者多关心移民本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为了探索居住地流动对大
<正>【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积累文言知识与文言词语。2.运用文言,续编寓言,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3.与《论语》《荀子》《形而上学》中的名句比较,引申拓展,领会杞人忧天的
近年来,网络及多媒体艺术日益深入生活,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享受,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多个新兴行业.为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一个热门专业,在高中学校
期刊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才会服务于社会.所以,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十分很重要.rn德育的培养要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受益,因此,要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期刊
<正>【设计理念】"长文短教"是整合取精、简化头绪,构建教学内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一种教学处理方式。课文节选部分是随黛玉的行踪,借黛玉的视角,第一次展现贾府
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文章虽然写了长妈妈的种种不足,但是,文章的重心并不在此.文中详细叙述了长妈妈给“我”买这件事,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该文表达的是作者对长妈妈的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