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导向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优化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x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的赛项要求出发,挖掘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针对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近三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比赛学生的培养情况,对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将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优化现阶段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本质上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    键   词]  职业技能大赛;艺术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52-02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创新,截至2021年,已经成功举办14届。大赛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为宗旨,以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对接产业需求,反映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学生技能赛事。每年一届的大赛参赛选手的技术技能水平往往体现出其所在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赛已经成为检验职业院校技术技能育人水平的重要标尺。
   一、我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现状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自成立以来,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每年都会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一些差距和问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于2017年招第一批高职学生,2019—2021年三次参加广东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分别获得三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成绩。三次参赛取得了一定突破性成绩,但和入围国赛的队伍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从艺术技能方面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歌曲弹唱方面,差异性比较大,对曲式理解、音准方面出现的错误较多;(2)弹唱伴奏的准确性、优美性要加强;(3)幼儿舞蹈表演方面,动作编排缺乏创意。
   本文旨从高职学前技能大赛的赛项要求出发,挖掘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针对我校近三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比赛学生培养情况,对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将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优化现阶段我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本质上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可以让学生在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中体会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赛教结合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巩固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强化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学前教学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促进师资团队建设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的技能比拼虽发生在参赛选手之间,但却是各参赛院校指导老师队伍的培养水平的体现。在组队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团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指导能力。同时,在参赛过程中能见识到更多优秀的同行,在沟通交流中可以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有效促进师资建设的加强。
   (三)促进专业课程改革
   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各院校通过参赛过程、比赛结果和赛后经验,及时进行反思并调整课程设置,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的调整与课程改革的深化,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三、广东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赛项分析
   广东省职业院校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自2019年起,A、B、C三位选手以团体赛的方式進行,对选手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近三年广东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比赛规则分析发现,2019年到2021年三年比赛赛项没有变,但团体参赛的分数有变化,2019年和2020年团队总分均为100分,2021年为300分,每位选手总分100分。规则由之前A、B、C三位选手抽签决定比赛赛项,改为三位选手所有赛项均要参加。从比赛规程要求中可以发现,技能大赛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各个赛项内容覆盖面很广,从理论到专业技能都需要长期的准备和培养。从学前艺术技能赛项方面来看,主要包括弹唱、唱跳、简笔画等基本技能,这就要求选手的艺术技能要全面且均衡。
   四、我校高职学前艺术课程现状
   (一)学生技能基础较弱
   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主要的生源是普通高考和中职升高职的学生,入学时对专业技能没有限制,大部分学生都是零基础。其中部分中专升高职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学过钢琴、舞蹈、声乐、美术课程,但是仍然缺乏均衡性,且偏科较严重。
   艺术基础是需要长期地学习和积累的,从三次省赛备赛选手的培训过程看,学生在艺术技能方面因年龄和自身基础限制,短时间的强化培训,有部分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技能技巧,会有很大进步,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办法掌握,可能连弹唱等基础门槛都不能突破。大部分学生的艺术技能综合运用能力非常欠缺。
   (二)艺术课程教学现状
   对标省技能大赛的赛制规程,通过对我校高职学前专业的艺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教学目标的内容设置不够全面;(2)音乐、舞蹈、钢琴分别是独立课程,教学内容结构缺乏相互联系;(3)传统的技能传授教学方式没有创新;(4)以音乐、舞蹈、钢琴等单一课程为单位的教学评价考核缺乏综合性。    五、高职学前艺术课程的优化路径研究
   笔者对三次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以大赛的规程为导向,建议从以下五方面对高职学前艺术课程进行优化。
   (一)设置综合化课程教学目标
   艺术学科课程强调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目前,我校高职学前专业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包括音乐、舞蹈、钢琴,三门课程独立开课,教育目标以学会技能为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应以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技能为目标,与大赛的技能测试规程要求对标,整合艺术学科弹琴、唱歌、跳舞之间的联系,设置综合化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边弹边唱、边唱边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应用能力。
   (二)整体化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整体化的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是将大赛相对应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融为一体,通过大赛与艺术课程对接,凸显艺术综合职业能力的学习与培养。教学中以实践技能操作为载体,打通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将目前学校开设的艺术类课程有机融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同时,组建团队型教师队伍,合作教学,共同备课,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
   (三)多样化教学方式手段运用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采用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营造敢于实践、乐于创新的课堂氛围。同时,注重校企合作实践,多组织学生在幼儿园实习场所中进行模拟教学、案例观察评析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级技能大赛,使课程与实践相结合,优化学习过程。
   (四)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实施
   在评价与考核的内容方面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融为一体。可采用综合性的任务式、项目式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评价与考核的人员组成上,由担任艺术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共同制订考核方案,对学生不同方面进行考查,各位教师对负责的不同方面内容进行评定,还可以邀请企业导师或幼儿园专业人士来参与评价。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实施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五)校企合作,优化师资力量,培养职业人才
   基于技能大赛的赛教融合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途径之一,我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有开展,赛教融合的实质是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老师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大赛需求为导向,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幼儿园对人才的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可采用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担任企业指导老师等形式,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校企合作也是培养高質量人才的必然之路,可采用订单班、专班、顶岗实习等形式,拓展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六、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充分反映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赛事活动,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意义进行分析,并以我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为例,对课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课程的方法,为更好地实现“课赛融合”,完善课程教学现状的不足,为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笑然.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导向作用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17(12).
   [2]关颖,仲伟来,许评,等.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5).
   [3]庞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18(5).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SPOC是后MOOC时代的一种典型课程范式,能给予学生个性化、完整化、深度化的学习体验,促进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旨在构建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开展教学实践,以期为高校建设与应用SPOC提供借鉴,促进高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变革。  [关 键 词] SPOC;混合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面对“双高”建设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提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改革全面推进,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物流市场营销进行了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通过挖掘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在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实施物流市场营销课程思政,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双高”建设助力。  [关 键 词] “双高”建设;课程思政;物流市场营销  [中
期刊
[摘 要] 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中国家层面主要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室建设标准等;地方层面主要是区域性的或省级的教学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学校层面主要是学校依据国家、地方的相关标准,各个专业的指导方案等,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社会服务面向、发展实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特点而制定的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的课程
期刊
[摘 要] 課堂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师生教学交互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教学交互行为的有效性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以2016年全国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中职组比赛一等奖课例“精馏事故预防与处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课堂师生交互行为观测,分析其交互行为的典型特征及课堂类型,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期刊
[摘 要] 如何高质量地培养面向社会招生的全日制高职学生是一项重要且现实的课题。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为例,阐明了本专业招收的全日制社会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社招”学生对人才培养产生的影响,并在人才培养课程、混合授课模式、学习管理方式、专业师资力量等方面探索了“社招”学生人才培养路径,为“社招”学生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社招”学生;人才培养;路径  
期刊
[摘 要] 在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中,学分银行制度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在职业教育中实施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必须对学分银行的内涵有充分了解,同时要注重学分银行的科学建设,并且要对学分银行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以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分银行的价值。对此,结合宝鸡职业学院的具体情况,就学分银行的建设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关 键 词] 宝鸡职业学院;学分银行;
期刊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是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起点和基础。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与实践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内涵和建设方法,为高等职业院校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和标准提供建设思路,具有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目标体系;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如何推进现代学徒制,将会影响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放置到具体的专业教育,例如高职院校的应用型法学教育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中,企业的主动性与参与度,教师的能力,学生的选拔机制、培养过程以及评价机制都会影响到高职院校如何确定高素质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思路,其本质也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法学教育推进
期刊
[摘 要]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堂传承下去。首先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必要性,进而以《新编实用英语一》中“节假日”模块为案例,挖掘“中国节日”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从系统性、可行性、学生主体性等方面总结了经验,表达了看法,展望了未来。  
期刊
[摘 要] 媒体环境的转变,对学校的传播有积极的影响。校园媒体正在实现内容、关系与服务的融合。学院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内容+技术+运营”的思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协同效应,构建了立体化的融媒体宣传格局。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新媒体矩阵;建设成果;品牌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