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的非协调性研究

来源 :世界地理研究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紧张、且正处在加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落实城镇建设用地投入与地区社会经济、居民生活以及资金短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城镇建设用地不仅是城镇人口城镇化、产业就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基础服务设施城镇化)的外在表征,更是一个国家(地区)资源使用效率、经济发展模式(集约抑或粗放)、社会公平公正(城镇基本服务设施的均等化)主要参考指标。故此,为了考查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的协调性,该文借用非协调性指数模型、分别评价城
其他文献
珲春—图们江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是吉林省向外开放的门户,也是东北地区向外发展物流的主要节点地区。借助珲春—图们江地区边境口岸通道优势,发展边境口岸物流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意义非常大。本文阐述了珲春—图们江地区边境口岸、对外通道、陆海联通航线的物流运输载体的建设情况,指出该地区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边境外贸量小,东西向物流量少,对外通道"通而不畅",物流企业基础薄弱等问题,这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对话中所面临的具体困境的分析,以推动哲学比较对话的自觉反思和深入发展,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去创立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是国际水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适用对保护国际河流水资源及协调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伴随全球淡水资源日益匮乏,水资源利用冲突频发,公平合理利用原则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要摆脱公平合理利用原则难以具体运用于实践的困境,一方面需在国际法律文件中对"公平合理利用"进一步界定和完善,另一方面,需结合实际情况缔结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条约并设置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障国际河流
阐述了基于Visual C++6.0平台,利用WebBrowser控件创建标准的Help应用程序的新方法,解决了用工具软件生成Help应用程序所带来的缺陷.
在印度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外资R&D投资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外资在印度的R&D投资特征主要体现在数量和规模的持续扩张、产业和空间的不断集聚、跨国公司与本土研究机构的合作日益加强以及R&D产出明显增多等几方面。外资在印度的R&D投资动因主要归因于印度的廉价人力资源、巨大的市场份额、优惠的激励政策以及相对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发展研究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基于宏观尺度视角探索区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思路,以山东省17地市为单元,在系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山东省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根据山东省17地市各子系统发展阶段,将山东省划分为六大类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类型从经济转型、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区域一体化等角度提出战略性对策,为山东省新一轮区域规划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