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瓯三记

来源 :十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州古名东瓯,《山海经·海内南经》说“瓯居海中”。这片被《山海经》收录的古老土地,最先浮出海平面的,就是大罗山。
  我沿着卧龙路到山中去。
  罗峰村
  罗峰村是大罗山巅的石头村,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个出产岩石和石匠闻名的村庄。五美岭是罗峰人筑造的出山通道。在岭上可以看出大罗山岩石的质地和石匠的手艺。这是一个天然花岗岩垒砌的村庄。长条的,拼筑成石板路;方块的,筑成石头墙,然后石柱,石门框……组合一个村庄。此刻,我认识到石匠手中的凿跟我手中的笔某些功能一致。第一次感觉到巨岩内心的柔软。
  四周很安静。沉睡的安静。我期望在村子里找到一个石匠,了解大罗山石头村的秘密。不知道村中还有没有石匠,仍有勇气拿着锃亮的凿,对着后山那些如浪花一样雪白的巨岩下手?
  随行的当地文化人王学钊先生说,罗峰村有潘山、龙头、动石三个自然村。当地流传着“潘山媛主动石郎”的说法,传说宋朝温州郡城的木员外来潘山,看见这里风景优美,就搬到这里建造房屋居住下来了,夫妻生下一男一女,相貌特别的好。后来风水先生说,因为潘山风水特别好。在潘山岩头从下望去,一直可看到茶山洞桥头。洞桥横跨在卧龙溪上,桥影投在清碧的溪水上,恰成一爿圆圆的镜子,古代称这为“洞桥镜”。木员外夫妻二人生活在潘山,日日总会映着这爿洞桥镜。尤其木员外夫人天天对着这爿美丽的洞桥镜看,才生下美丽的女儿。后来木氏媛主长大到成年,上辈为她做媒相亲,东寻西寻,就是不相配。媒人说:“木员外,你不用挂心,近在眼前,远在天边,下面动石有位后生有才有貌,真是天生成一对。”
  潘山岭峻,直贯而上。仰望山峰如刀削,人不能立,走近了,才知可安身立命。几座石头墙房子散落在峰峦起伏的褶皱里。此处当地人叫“潘山岩头”。潘山《木氏宗谱》记载,始迁祖为木期寿,于北宋时自温州郡城迁此,与永嘉状元木待问同一宗族。当地传说南宋乾道二年,温州海啸,水满温州白鹿城。潘山岩头插船桨,大水后只剩潘山一个木姓和西郭一个谷姓。在潘山一处山坡石壁上,还存一个据称是当年用于撑篙系船用的石窟窿。
  乾道二年(1166年),温州确有大水灾。明万历《温州府志》载:“孝宗乾道二年,饥,至八月十七日,飓风夹雨,申酉益甚,拨木飘瓦,人立仆,市店僧刹摧压相撞。夜潮入城,沉浸半壁,人多上木升屋一避,俄而屋漂木没,四望如海。四鼓风回潮退,浮尸蔽川,存着什一。其居山原者,虽潮不及,亦为风雨摧坏,田禾无收。瑞安、乐清、平阳皆然,民啖湿谷多死。”水灾后,温州城“所余黎民靡有子遗”,出现严重的人口危机。此后,闽人大规模入温补籍。这也是继唐末五代之后温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潮。
  站在大罗山巨岩之上,望山下繁华如海市蜃楼,芸芸众生如蝼蚁迁阵。再看身旁石壁上的石窟窿。这个石窟窿,比任何精美的石头艺术品,都能体现巨岩的仁慈,石匠的天赋,表达着人与石头生死之交的情谊。民间传说自有它的根源,口口相传有时比汉字记录,更具传承性,永久性,和表现力。
  村中未遇乡人,更不用说“潘山媛主”的身影了。站在潘山岩头上望得见卧龙溪上的“洞桥镜”。“洞桥镜”犹在,潘山媛主连同她美丽的容颜已消失在村庄深处。
  王老说,洞桥镜的好风水映出潘山媛主好相貌,动石郎的好相貌靠的是石头。从前村里的岩石生得奇特又生动,有像龙,有像虎,有像凤,有像狮,其中有一块岩石风吹还会动,故此地名叫“动石”。人居奇石中,自然有灵气,生下来的男儿也聪明,故此有“动石郎”的美称。村里男子名字大部分都带一个“岩”字,有“岩友”“岩发”“岩庆”“岩柱”,等等。名字里带“岩”,可见村人视岩为保护神。
  不知村中还有无“动石郎”?终于遇见一位乡人,他叫李明银,今年已63岁。他说,罗峰村以前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是打岩的,自己十几岁就开始打岩,打了30多年。村里的岩石大部分运到上海化工厂当耐腐板,这些岩石被当地人称为“上海板”。村里的岩打完了,就到周边去寻找,附近几乎能打的岩都打完了。我无法想象黑瘦的李明银,能拿起铁锤和铁凿,把巨岩凿穿。
  王老不无遗憾地说,一朝又一朝过去,村人不知道这些奇岩怪石是养人的风水,几乎全村人都以开凿岩石作为经济收入,观音洞上面的观音石也没了,顾公洞上面的帽子岩也没了,下马岩也没了……村里人都搬到山下住了。
  罗峰村的石头没了,石匠老了,村庄也空了。村人也从罗峰搬到山下卧龙溪边去居住了。一些后代的名字里都带“龙”字,有叫“金龙”,有“银龙”,还有“龙国”等等。从“岩友”到“金龙”,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转变。
  卧龙潭
  年近80的王学钊先生站在龙王庙水库坝上,遥指罗峰,对我说,两峰间那片密林里,潜藏着卧龙潭。
  卧龙潭是古人求雨的地方。刘宋郑缉《永嘉郡记》载:“山北有泉,众泉枯竭,此泉不干,故以名。”明万历《温州府志》第二十三卷“永嘉”条载:“县郡南,大罗山,名茶山,上有龙潭,下有五美。”又卷二十《永嘉县志》卷二《地舆记》中记载:“五美园,山产茶,颠有龙潭,其水不涸,天旱祷之常应。”卧龙潭旁巨岩上还留有明朝人留下的字,穿越时空,实证古人求雨的那些事。山下那些沿着卧龙溪安居的叫定龙、银龙、金龙的乡人,山上的龙潭凹、龙潭寺、龙脊……都与卧龙潭有关。一潭水,大旱不涸,被赋予“龙”的神性,幻化万千世相。
  脚下的山岭当地人叫“老鼠梯”——以老鼠爬梯子形容其高峻,是古人为卧龙潭求雨而建。王学钊先生说,七八月遇大雨,山顶各小溪流汇集成大溪流,涌进卧龙潭,发出轰轰的水声来,人们称此为“龙盘仓”,说龙在潭里打转盘旋。大雨将山上黄泥冲下来,浊浪滚滚,奔流下泻,称此为“龙洗潭”,说龙将自己所睡的溪潭洗个干净。为保平安,不发大水,茶山至今仍有“八月初一抬佛”的习俗。
  而一遇大旱,人们又要来求龙王爷行雨。王老还记得旧日瑞安莘塍人去卧龙潭求雨的盛况。求雨的队伍抬着灶神爷、观音佛、洪岩爷等神像敲锣打鼓,烈日炎炎下,不戴草帽,穿白衣,边走边高喊:“田垟晒爻都是裂,河潭晒爻当路走!老龙啊!行雨啊!”一路喊到茶山。求雨的首事是地方上最有道德的老人,家里还要三代齐全。这位老者身穿麻衣、草鞋,戴孝帽,抱个风水瓶,瓶里一条小泥鳅。到了卧龙潭用麻绳把老者绑好,放下岩来,老者用瓶在卧龙潭里舀来溪水。就算请下龙王爷。若是三天后仍然没有雨,就把龙王爷的神像抬到太阳底下猛晒。直到落雨才将龙王爷归位。   在王先生风趣的叙述中,我感慨这个龙王爷好难当。
  从龙王庙始,山岭依罗峰之势而上,进入罗山的内部。我选择穿越丛林,以上行的姿态去拜谒卧龙潭。在幽暗的丛林中,穿越者的呼吸声特别清晰。无穷无尽的叶子被我分开,又涌上来,撞击我的脸,衣裤,手脚,长发。丛林精灵的气味突袭而来,土腥,青涩,清香,刺鼻……嗅觉敏锐起来。行走在精灵四合的内部,呼吸,嗅觉,思维,都恢复了野生的状态。
  当我像一个潜水者浮出水面的时候,眼前已是巨岩交错的峡谷。这是更深一层的罗峰内部,石头和水组成的内部。原始的山气,散发出磅礴的清气。我以原始的状态,于巨岩泉流间,手脚攀缘,也直立行走。
  攀上卧龙峡谷的一个苍岩后,眼前是一个碧潭。视线触及南向巨岩的瞬间,只见斑驳苍岩上楷书“卧龙潭”三字,跃出爬山虎的绿影,以披星戴月的苍茫,穿空而来。走近。左上款“大明嘉靖己亥秋月”,右下款“湘东郝守正书”。“卧龙潭”三字。这位“湘东郝守正”是明嘉靖十七年(1538)的温州郡守。湖北蕲州人。项乔《瓯东私录赠郡侯湘东先生入觐序》载:“在任以来,清心寡欲,未尝秋毫过求于属邑,饮食衣服朴素如未第时,已能风示一郡,而率之以身。”得感谢这位清风太守,体恤民情,顺应民心,来卧龙潭求雨,并以文人的斯文,在青山巨石间铭记。
  卧龙潭四周有多处摩崖题刻,都是这位郝郡守手迹。
  卧龙潭的北向山岩上有“龙街”二字。“龙街”在卧龙潭上面,古称五色龙街,形容龙爬过的道路。溪谷的底部是长条形多色岩石,平坦狭长,有青、白、赭等多种颜色。两侧悬崖峭壁,上首溪水瀑布,有石如龙衔珠。南向则有巨岩如剑指天,刻“龙瑞岩”三个大字,下刻长款五行小字“明嘉靖己亥郡守湘东郝守正为茶山项进士璮题”。而在龙瑞岩刻石下方,数十米高的巨岩上,题刻了郝守正卧龙潭祈雨纪事:“皇明嘉靖己亥秋月甲午。温守湘东郝守正,偕僚属无亭彭师有,居齐詹宽、永嘉尹贞庵季丕显祈雨到此。山有卧龙潭,岁旱祷辄应。旁有奇石,书以纪灵异,且志岁月。时茶山项进士璮来访并记之。”可以想象,巨岩汉字间,明代锋利的铁凿,在巨岩上游走,这些亿万年的巨岩熠熠如寒雪的宣纸,雕刻出星辰一样闪耀古今的汉字,成为青山巨石间温州的原始记忆。清澈透明的泉流入卧龙潭,瞬间遁入时光隧道。那一潭幽碧,是一潭光阴。卧龙潭没有龙,但龙的身影却无处不在,以植物的形态存在,以文字的形态存在,以水的形态存在,以石头的形态存在。
  香山寺
  从龙脊下的石竹村,沿石竹岭,通往浙南观音道场——香山寺。香山寺是一个南方的传奇山寺。
  光绪《永嘉县志》载:“大罗山其上曰霹雳尖,秀削千寻,气雄负厚,俯视众山,上睨霄汉。”我想,在“瓯居海中”时期,这座高山,是出海瓯人的一座灯塔,更是一座佛。
  山脉,无不单纯、宽广、谦逊、缄默,但又能使人感受到它内在拥有的伟大、自信和结实的力量,让人心生敬畏和希望。我们祖先自古就有登山祭神的历史,泰山如是。山是宗教的宗教。
  霹雳尖的东麓,坐落着香山寺。我以敬香人的虔诚,沿着山道,解开大罗山一层又一层的翠绿包裹,最终发现这里。
  眼前,霹雳尖耸立于众山之上,如一把稳妥的太师椅,周身苍青郁垒,可感受到山的沉雄苍古之气。这姿态与北麓的峰巅尖峡,飞鸟不过的锋锐气象完全不同。
  霹雳尖率领的山谷青气,一刻不停地倾倒在这个叫岭下村的山间谷地上。村舍,停满小汽车的水泥停车场,密密移动的香客,躺着、坐着、站着的各式乞讨人,还有两只在人群中穿梭的村犬,这里的每一样事和物都沐浴在清新和磅礴的山气中。谷地上的喧闹嘈杂,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支撑着。
  通往香山寺的石板路掩蔽在林立的店铺中。这是一条花岗岩石板路,涂了蜡油一样的温润光滑。一路上充斥着叫卖香烛的高音,混杂一两声乞丐乞讨的低语。石板路在喧闹中的沉默,让我感受到不言的威仪,和承载的分量。从古至今春夏秋冬所有的脚步都从这里到达香山寺。
  香山寺,相传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兴于明清,因香火兴盛,屡遭火患。现寺于清光绪年间重建,后经不断扩建,成今日规模。香山寺为浙南观音道场,民间有观音送子的传说,每逢观世音菩萨旦日(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进香者络绎不绝。
  寺后枕霹雳尖,前迎纱帽岩,一条香溪从寺前潆洄流过。寺以东西纵线建筑为主,是中轴线对称沿山体逐渐向上抬升的台阶式建筑,由大雄宝殿、观音阁、大悲楼、定海岩等组成。佛坛上,各像那丰腴的面型、传神的形体、庄凝的神态、拂动的衣饰和沾花的手势,华贵、雍容、熙和。而观世音菩萨像,那特别人间又出世的慈和面相,显示出独特的普度众生的稳大气象。香烟缭绕中,中国传统传宗接代的古老意念,在这座青山古寺中以一种神秘的气息强劲散发开来。而青山合围中,殿宇那深远的屋檐、坚固的木柱和厚重的斗栱,从大地深处拔出勃郁而又年轻的生气,融合着四周群山植物翻卷出的清气,一起形成祥云,烘托住这座南方山寺。
  香山寺的历史,虽无志书可考,却斯文在古今文人墨客的字里行间,流传在口口相传的民间传奇里。明王至彪有诗《香山寺》:“万树松林慧日悬,洪岩翠壁带苍烟。水流花落自成岁,虎啸龙吟莫记年。宝地名山香气合,高僧词客碧云研。平生漫步忆游兴,此日登临亦胜缘。”
  诗词中藏着香山之山野苍古禅林幽深,亦可见寺在明时已是闻名遐迩的宝地名山,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香山之名,听字面已香气弥漫,让人神往。关于其名由来,大家都认为此地四季山花烂漫,花香集聚不散,故名香山。此间谷地,群山环抱,自然香气集聚不散,是为地理恩赐。我却偏执地认为香山与香山寺应该有着极深的渊源,就因为这山间谷地形成的那种来自民间的色彩和传统气息,我往往以气息来判断某一个地方给我的深浅。寻古问今,才知温州鼓词经典巨作《南游》其实就是一部香山传奇。
  “《南游》围绕香山展开,几个主要的地方都跟大罗山香山有关。”温州民间词师周万兴告诉我,“《南游》是民间祈福求安的首选曲目,唱的是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故事,演唱需要七天七夜。”
  南海有香山,东海也有香山。拨开传奇的色彩,可见真源。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登山祭神,历史悠久。《史记正义》:“鬼神谓山川之神也,能兴云致雨,润养万物。”《礼记》:“山林川谷丘陵能云雨,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这是先人以自然审美去寄托精神,成为宗教。大罗山霹雳尖上可观东海,出海渔民返航时,烟波浩渺中的霹雳尖就是方向,就是家的安妥。东瓯先民需要一个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菩萨保佑自己平安,增强内心的力量,于是把观世音菩萨从南海香山引渡到东海,这或许就是大罗山有香山寺的真源所在。一部鼓词经典巨作《南游》,经过几百年的口口相传,把人与自然的和谐虚虚实实地传承下来。
  人类有史以来的想象,似乎都能够在大罗山落到实处。香山岭下村有白蛇洞,岩石绵延如蛇行。而香山寺对面的香涧内,更有异岩灵性十足,纱帽是八仙中的曹国舅留下的,灵芝是南极仙翁遗落的,大象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蛤蟆是来听经的,海豚也是来听经的……这些灵岩散落香山,与香山寺呼应,构成一部传奇。
其他文献
退之的故事或者蜂巢  只因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  希望才赐予了我们  ——瓦尔特·本雅明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苏轼  事实上,这是“我”和“我”的故事。当今天的“我”,遇见未来的“我”。  在故事开始之前剧透主要情节,是小说家的大忌,作者这样做,不过是想提请读者,忘记小说中今天的“我”与未来的“我”,甚至忽略故事。下面,让我们进入故事:  故事开始的时间,是2016年。未来现
我想感谢汪稳功先生和《电影中国》杂志的全体工作人员,是他们使我有机会和您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荣誉和一份厚重的责任。  我有一个目标,就是全面报道中国市场和好莱坞的关系。2012年是这层关系的关键性一年,它标志着一 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一年在中国播放的好莱坞电影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多,这些电影的成功也推动了中国电影再一次改写了年票房的纪录。好莱坞大片(如《冰河世纪:大陆漂移》、《蝙蝠侠:
小区门口的民辉超市又被盗了,听营业员说这次也没有丢什么值钱的东西,不过是一些笔记本、记事本子之类的小东西。说是超市,其实就是一个综合的便利店,卖些油盐酱醋茶之类的生活日用品,因为在小区门口,所以来的顾客也都是附近的居民。这个夏天,已经被盗了三次。  围观的人凑成一个圈,中间的是派出所的小王。他嘟囔着,从丢的东西来看,小偷好像是个小姑娘,她也不想偷大东西,而是顺手牵羊拿了些漂亮的小本子。大家看着小王
马兰店人遇到不合群的,会概括成一个字:特。这个字放在明处,基本是玩笑话。说你怎么那么特呢,意思是和常人两样,无谓好坏。但是,出现在背地里,就不大好。说那人很特,是包含着反感的,不讨人喜欢的。就像屯前那片茫茫雪原,极其白,纯,平坦,统一,中间却冒个黑土包出来,怎么看怎么碍眼,突兀,怪异,不随和,具有破坏性。  田万方家就很特。田万方家的特当然不是因为他家住在屯西凸出的高岗上,也不是因为太阳一出来率先
一  “对面那个小女娃太淘了,简直就是个花木兰!”早些年,每次去看望父母,坐下来母亲都会瞟一眼斜对面那家的窗户,无奈中带着点嘲讽说出这句话。我脸上笑着,心里对母亲的状况充满担忧——她已经无数次说过这句连标点符号和语气都分毫不差的话了。父亲这时候总会用带着责备的目光看她一眼,但这从来不会使她明白过来,反而会狐疑和不满地盯父亲一眼,父亲就怯怯地低下头去。我也从来没有提醒过母亲——父亲曾悄悄地告诉过我,
8月北京的清晨,暴雨之后,难得的凉爽。我打车刚到清华西北门,就看到门口大队大队的中学生,还有他们的父母,排着队照相。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个个都特别兴奋。  不知为何,我突然眼睛有些发酸。  这就是清华——中国人心中最神圣的两所大学之一。  采访的联系人张友生老师给门卫打了电话,我走进了宁静的清华园。  行走在寂静的清华园,看着那些骑着自行车,风一般掠过的清华学子,我的心里涌起一阵佩服。我的孩子
’成龙的电影《十二生肖》轻而易举地在中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排名榜中跻身前10位。可想而知,考虑到成龙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这个票房一点也不令人惊奇。可当3月份该电影进入北美市场时,其受欢迎程度和票房情况又将会怎么样呢?  我们可以回看一下一直以来成龙电影在北美的历史票房。2011年,成龙电影《辛亥革命》在北美的票房纪录仅达到135,739美金。这个票房总数很可怜,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观众已经忘却了成龙。
虽然之前有《五彩神箭》、《千钧一发》等片傍身,但真正被大众广泛认知,并奠定罗攀在中国电影领域地位的是最近的三部影片《烈日灼心》、《老炮儿》和《我不是潘金莲》。从《烈日灼心》凛冽的手持摄影,到《老炮儿》精准的变焦镜头和细腻的光影刻画,再到《我不是潘金莲》中国风情画式的圆形构图,罗攀拒绝重复、不断突破,为合作的导演们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  作为国内知名的电影摄影师,罗攀并不热衷于技术上的更新换代,与日
美剧《指环王》总预算高达10亿美元  亚马逊美剧《指环王》正式曝光神级创作团队阵容,包括《绝命毒师》、《黑道家族》、《权力的游戏》、《怪奇物语》等热播剧的制作人都加盟其中,可谓实力超强。据悉该剧总预算高达10亿美元,这其中,光向托尔金遗产委员会支付的版权费就达2.5亿美元。该剧合同包含5季,可能还有一部衍生剧,最早有望在2021年开播。此前已宣布领衔编剧为约翰·D·佩恩与派特里克·麦凯(新《星际迷
“全国官员大改口,不喝茅台喝习酒!”  原本并不十分出名的区域型白酒习酒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在“十八大”短时间内靠着某些“特殊化”概念“红”了起来。可是,这种“红”是不是就代表习酒将来能够赢得业绩上的成功?是否就说明它取得了营销策略是成功的呢?  相反,业内指出,习酒的市场行为有些“过头”。经济学博士、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就说,概念玩过头了有风险,习酒这种行为显然有可能助推某种不正之风。明眼人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