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中的广角设计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cc7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角思维,就是在原有思维模式上的扩展和延伸,是发散学生思维的集中体现。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除了包涵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包括对学生的思维扩展和延伸,即让学生能够以更加广阔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因而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内容,思维演练的难度在逐渐加深,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为主要宗旨,是学生技能和思维紧密结合的重要表现。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年级;广角设计思维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数学题中的广角设计思维产生误解,认为此种类型题目是非常困难、难以解决的,当学生看到相关字眼时就潜意识告诉自己,“这是难题,做不出来也没关系”等内容,一定程度上击溃了学生建立的自信,对学生的全面认识、科学学习是非常不利的。笔者以小学四年级教材为对象,深刻阐述现阶段广角设计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并分析改变其现状的相关策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 现阶段广角设计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 教材的针对性过于单一,忽略了广角思维的内涵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小学四年级的教材中会单独出现一章的内容命名为“数学广角”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上册中主要讲述学生如何能够做到合理安排,实现优势的最大化;而下册中主要以鸡兔同笼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这些内容的开展都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为目的进行的,是在学生传统思维模式上的“另辟蹊径”,也是引导学生学会活学活用的具体表现。但是这些题目内容的针对性过于片面单一,覆盖面较少,则容易给学生错误的思维暗示,即课本上“数学广角”的知识应用属于广角思维扩展,而没有说明这些内容是广角思维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的理解也产生片面化。这种教材形式的安排固有其合理性,但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引分析,让学生了解广角思维是存在于任何数学题目中的,是一种巧妙转化思维的表现形式,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广角思维的内涵,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 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忽略了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
  很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等需求,在进行教学时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内容展开教学,由教师主讲、学生负责聆听,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即可。此种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中,其严重忽略了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长久下去只会采取被动接受的形式学习而不会真正自己思考解决,这严重违反了广角思维的应用理念,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创建非常不利,甚至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 针对现阶段广角思维的应用进行的策略分析
  (一) 教师的引导带领作用,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广角思维
  上文中提到,数学广角思维的应用是思维的转化,是存在于数学学习中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单独的某一章节内容,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解释说明、加以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正确认识。在学生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学习,通过日常所学的内容加以转化,逐步完善形成学生的数学广角思维。比如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关内容时,总会涉及题目某个学生将除数看错导致最终的结果算錯这一类型题目,教师在讲解时要深入剖析个中诀窍,促使学生真正深入理解。由此再让学生进行广角思维,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解决形式,以丰富学生的自我认知,从而让广角思维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中,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 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提高,让学生深入认识数学广角思维
  要想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广角思维,就需要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储备非常完善,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充分发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觉悟提高,还需要学校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等活动,让任课教师们能够不断地充实自我,跟上时代节奏。比如对某一知识点的讲解,怎样做到更加简单且更加全面,学生在学习时也更加容易等。数学学习更多的是注重思维运用,教师只有不断吸收新内容新知识,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其作用于执教过程中,引领学生的学习。
  (三) 教师的讲解方法的深入,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广角思维
  教师的讲解方法的深入就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最终体现,如此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完美结合,逐步渗透,形成学生全新的思维逻辑。比如以教材为根本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做题练习,促使学生的广角思维运用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发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具有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典的问题如四年级中所学的空间图形问题,引导学生将思维转化于实际,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综上所述,数学广角思维的讲解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完善才能最终形成,同时这需要长久地坚持和深入的思考,都是在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下而最终形成的,这一思维的形成对于学生看待生活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指引着学生日后的思维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俊.小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5.
  [2] 王巧慧.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学广角”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李建平,重庆市,重庆市万州区电报路小学北山校区。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学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而科技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备更高的教学素养。为明确教师在教改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学生所学专业和高等数学有效结合,使其内容具有应用性和针对性,本文将主要围绕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一、 引言  高职高专院校重中之重的基础课程就是高等数学,其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由于受到学生个人家庭条件、认知水平、动手操作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个体间存在差异性,运用分层教学方法非常有必要。本文提出通过分层学习对象、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学习任务、分层教学评价来发挥学生的最大学习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  一、 引言  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提出使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广泛应用的技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必要性,这样才能够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实践,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与价值,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整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实施的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数据信息的搜集和整合,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就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一、 引言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创设出与科学研究类似的方法和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
摘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分布着一定比例的历史题材内容。小学教师在对这一题材教学时,逐步将生活化理念融入其中。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故事创编、情境创设等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深化历史理解,使历史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感的生命历程。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内容呈“散点式”、“跳跃式”分布在各学习主题中,历史题材的教学不应仅仅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为了实现新课改下德育教育的目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真正实现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德育教育;做人教育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生做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片面地认为,教育学
摘 要:通识教育是传统的“自由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纵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识教育课程改革领域进行的相关研究,关于独立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为研究对象,找出本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落实完成本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改革的任务,为其他独立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摘 要:人生大社会,班级小社会。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作为管理者——班主任来说,有学不完的知识。一、怎样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呢?二、如何高效地收取作业?三、如何防止遗忘,有效复习?四、如何树立正气?  关键词:学习状态;作业;复习;正气;留心;感;悟  我们不是哲学家,能从一滴水中看世界,也不是一位禅者,从一朵花中就参悟人生。但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处处留心皆学问,点点滴滴见真知。  人生是一个大社会
摘 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幼儿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实践,只有源于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是活的教育。笔者从关注资源的筛选,形成适宜的资源模块;建构本土蛋品课程框架,规划蛋品课程的主题活动;“游戏化课程建设”精神
摘 要:历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教材展开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为例,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以教材为基础改革教学方法与内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教学改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证实了立足教材展开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多媒体设备;历史课程;教学资源;“用教材教”  一、 引言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