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释了什么是讨论法教学,总结了讨论法教学的效果,并强调了在运用讨论法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英语讨论法教学 教学效果 注意问题
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也会逐渐变得呆板、毫无生气。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知识,更会使智能的开发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讨论法教学模式就能达到这些目的。
讨论法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彼此问答、互相启发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基本分为三个程序,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然后由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思考结果并进行辩论,最后通过总结,求得正确答案。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讨论法教学模式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采取的是“封闭式”、“填鸭式”教学,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沉闷压抑。现在的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而是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反应力,大有“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之势。如果我们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学生会觉得英语课枯燥又乏味。如果英语课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能不断地进行交流,而总是鸦雀无声、平静无波,这实在是犯了英语教学的大忌。
为了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尝试运用讨论法教学模式。在讨论中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绪加以引导和启迪。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思绪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敞开思路,各抒己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即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可以适当地介入。在讨论法中教师不急于纠错,鼓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教师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讨论小组的一员,而不是一个不可接近的教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会融入这种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老师和同伴的诱导和启发下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它充满愉悦和激情。民主、活跃的学习气氛无疑使学生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明创造过程中特有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综合,是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特定范畴。创造性思维常常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迅速地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乐于追根寻源和检验论证,并且善于联想、富有想象和长于类比、充满好奇,兴趣广泛且目标集中,常把探索的目光投向未来。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时空。教师可以围绕事先确定的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并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索,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竞技状态。这样学生为了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只能绞尽脑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此时,没有发言的学生,处在这样一种你言我语的情景中,也不可能无动于衷,而会尝试不停地作深层次的探索。这样就达到了发展全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
三、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慧的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在积极思绪活动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智能发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积极探索的结果。“积极思维”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心理条件和手段,还是教学的目的和结果。学生的智能只有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不断发展。同时,也只有通过积极思维,他们才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讨论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导入活动状态,使全体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在高中英语第三册有一篇课文“Life in the Ocean”,课文本身是一篇乏味的知识性文章,如果教师像说书先生那样解释课文,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睡眠状态,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我们可以把对课文的理解要点分设成几个讨论题,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
1.How do fish manage to live in the seas near Antarctica?
2.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perm whale and other whale?
3.What do other whales eat?
4.What do sperm whales eat?
5.How deep can a spern whale dive?
6.What body changes occur when the sperm whales dives?
7.How does the sperm whale find its food?
用这些问题能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让他们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
四、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听说教学不够重视,结果造成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低下,大学毕业后所学的英语不能适应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的基本需要,而考入高校的学生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社会服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学习外语是为了用外语做事,用外语交流,中学英语教学也应以用为目的。外语学到多少,水平高低与用外语是两回事。也就是说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并不等同。有些学生学一点用一点,虽使用的材料不多,用的水平不高,但不能不承认他是在使用外语。
即以使用为目的,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语言的使用能力。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教师给学生灌输太多的语法规则、短语、词汇的运用。学生讲的机会很少,而讨论法教学模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设计讨论题,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听别人讲的机会,也有自己使用语言的机会。
五、讨论式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讨论题的设计要根据知识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
我们提倡开放式的教法,也在努力改进教法,但我们不能撇开所教内容要求去摆花架子,玩各种各样的“讨论式”花样。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以求得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另外,我们设计的讨论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现状。如果讨论题的难度大,所谈及的内容要求涉及大量的学生不熟悉的知识和词汇,学生则会出现“卡壳”,也就是说学生会讨论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讨论根本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相反还会让学生感到一种自卑感,让他们感到似乎他们的水平离老师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要控制好“讨论”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
一般来说,“讨论式”教学模式是课堂45分钟的一个教学步骤,它的运用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或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机会。但是,该模式往往花费的时间较多,尤其是一旦碰上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往往打开了话匣子难以收回,从而把内容扯得很远。如果无休止地让学生讨论下去,可能会影响一堂课的学习任务的完成。
(三)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要作好分析总结
在讨论中,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各抒己见,但他们最关心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见解的评价。因此,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说某位学生的观点新颖又合理,那么对他的观点教师应给予高度的评价,让学生感到一种成功感,这样做能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如发现学生在语言知识点或语法规则运用方面对有关知识的掌握不牢,教师则要对学生未掌握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与操练,以便及时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总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合理地运用讨论法教学模式,使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普遍活跃起来,集思广益,提高能力,使探索与创造精神得以弘扬。
关键词: 英语讨论法教学 教学效果 注意问题
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也会逐渐变得呆板、毫无生气。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知识,更会使智能的开发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讨论法教学模式就能达到这些目的。
讨论法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彼此问答、互相启发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基本分为三个程序,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然后由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思考结果并进行辩论,最后通过总结,求得正确答案。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讨论法教学模式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采取的是“封闭式”、“填鸭式”教学,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沉闷压抑。现在的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而是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反应力,大有“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之势。如果我们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学生会觉得英语课枯燥又乏味。如果英语课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能不断地进行交流,而总是鸦雀无声、平静无波,这实在是犯了英语教学的大忌。
为了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尝试运用讨论法教学模式。在讨论中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绪加以引导和启迪。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思绪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敞开思路,各抒己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即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可以适当地介入。在讨论法中教师不急于纠错,鼓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教师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讨论小组的一员,而不是一个不可接近的教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会融入这种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老师和同伴的诱导和启发下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它充满愉悦和激情。民主、活跃的学习气氛无疑使学生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明创造过程中特有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综合,是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特定范畴。创造性思维常常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迅速地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乐于追根寻源和检验论证,并且善于联想、富有想象和长于类比、充满好奇,兴趣广泛且目标集中,常把探索的目光投向未来。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时空。教师可以围绕事先确定的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并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索,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竞技状态。这样学生为了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只能绞尽脑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此时,没有发言的学生,处在这样一种你言我语的情景中,也不可能无动于衷,而会尝试不停地作深层次的探索。这样就达到了发展全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
三、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慧的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在积极思绪活动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智能发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积极探索的结果。“积极思维”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心理条件和手段,还是教学的目的和结果。学生的智能只有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不断发展。同时,也只有通过积极思维,他们才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讨论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导入活动状态,使全体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在高中英语第三册有一篇课文“Life in the Ocean”,课文本身是一篇乏味的知识性文章,如果教师像说书先生那样解释课文,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睡眠状态,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我们可以把对课文的理解要点分设成几个讨论题,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
1.How do fish manage to live in the seas near Antarctica?
2.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perm whale and other whale?
3.What do other whales eat?
4.What do sperm whales eat?
5.How deep can a spern whale dive?
6.What body changes occur when the sperm whales dives?
7.How does the sperm whale find its food?
用这些问题能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让他们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
四、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听说教学不够重视,结果造成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低下,大学毕业后所学的英语不能适应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的基本需要,而考入高校的学生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社会服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学习外语是为了用外语做事,用外语交流,中学英语教学也应以用为目的。外语学到多少,水平高低与用外语是两回事。也就是说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并不等同。有些学生学一点用一点,虽使用的材料不多,用的水平不高,但不能不承认他是在使用外语。
即以使用为目的,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语言的使用能力。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教师给学生灌输太多的语法规则、短语、词汇的运用。学生讲的机会很少,而讨论法教学模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设计讨论题,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听别人讲的机会,也有自己使用语言的机会。
五、讨论式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讨论题的设计要根据知识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
我们提倡开放式的教法,也在努力改进教法,但我们不能撇开所教内容要求去摆花架子,玩各种各样的“讨论式”花样。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以求得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另外,我们设计的讨论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现状。如果讨论题的难度大,所谈及的内容要求涉及大量的学生不熟悉的知识和词汇,学生则会出现“卡壳”,也就是说学生会讨论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讨论根本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相反还会让学生感到一种自卑感,让他们感到似乎他们的水平离老师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要控制好“讨论”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
一般来说,“讨论式”教学模式是课堂45分钟的一个教学步骤,它的运用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或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机会。但是,该模式往往花费的时间较多,尤其是一旦碰上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往往打开了话匣子难以收回,从而把内容扯得很远。如果无休止地让学生讨论下去,可能会影响一堂课的学习任务的完成。
(三)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要作好分析总结
在讨论中,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各抒己见,但他们最关心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见解的评价。因此,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说某位学生的观点新颖又合理,那么对他的观点教师应给予高度的评价,让学生感到一种成功感,这样做能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如发现学生在语言知识点或语法规则运用方面对有关知识的掌握不牢,教师则要对学生未掌握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与操练,以便及时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总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合理地运用讨论法教学模式,使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普遍活跃起来,集思广益,提高能力,使探索与创造精神得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