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河南农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o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责任明晰、监管有力、执法严格、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于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周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下辖7县1市2区,总面积119.59万hm2。从2016年国家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以来,西华县成为周口市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县,2018年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核查验收,于2019年10月被农业农村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扶沟县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单位,于2019年通过核查验收,被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100个,无公害农产品17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4个。全市有7个县(市、区)通过省级验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绩。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全市大宗农产品质量有了质的提升。2021年春节期间,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农产品抽样和检测结果显示:周口市区内,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发展态势逐步向好。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个别县(市、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不高、定位不准、重视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
  (二)经费保障不足
  在经费投入上,大部分县(市、区)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正常工作需求,甚至有的县(市、区)连日常监管、检测工作的經费也得不到保障。
  (三)宣传氛围不浓
  相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不到位,有的宣传内容和形式单一、不新颖,缺少通俗性、趣味性,科普引导不够,影响到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
  (四)安全意识不强
  个别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没有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诚信经营的意识不强,未能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规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生产经营。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检测体系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相互联动、相互协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检测体系。市级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配备高标准、智能化的检验检测设备;县级要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督管理股室;乡镇级要成立监督管理站;村级要有农民技术员或者协管员。其次,明确各自监督管理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建设高标准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全力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生产、区域化种植、专业化加工、产业化经营,支持土地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中,确保高标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序进行。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身体健康休戚相关。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普及法律法规和质量安全知识,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公众的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
  市、县两级政府应根据创建工作的需要,整合各个部门力量协同配合,形成创建合力。召集涉及的农业农村、财政、市场监管、商务、水利、发改委、粮食、生态环境、公安等多个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研讨,群策群力,进一步推动创建工作的稳步开展。
  (五)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相关政府部门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广“合格证+追溯码”的管理模式。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实现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测、加工、包装标签、运输环节可追溯管理。完善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管制度,逐步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生产基地全程质量监管制度。
其他文献
【摘 要】群众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在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需要建设群众文化,提升群众的素养,发展社会主义的人文建设。本文就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提升群众素养的重要方式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群众文化;群众素养;发展和丰富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
期刊
元宝枫别名元宝槭、平基槭、华北五角槭等,是槭树科槭属植物,其树姿优美,嫩叶红色,秋季叶色变橙黄色或红色,是重要的观叶树种。果实为翅果,种仁颗粒大,含油量高,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作为特色木本粮油树种重点推广。研究表明,元宝枫含有脂肪酸类、酚类、绿原酸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及较高的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元宝枫集观赏、食用、医用、化工、水土保持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指植物受生物因子的影响,在形态、生理和生化上发生病理变化,使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从而造成经济效益低下。侵染性病害是植物病害的一种类型,一种植物可以发生多种病害,一种病原生物可使几十种至几百种植物产生病害,现把侵染性病害分析如下。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引起,也叫传染性病害,它在植株间能够相互传染,根据病原物的不同可分为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三类病害。  一、真菌性病害  (一)症
一、冬剪的目的和作用  (一)冬剪的目的  1.通过修剪调节植株生长和结果关系,使其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剪去一部分多余枝条和相应花芽,使植株上保留的枝芽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供应,生产更多的果实。  2.通过修剪培养和维持良好的株形,使植株具有合理的骨架和结果母枝,为其形成合理的叶幕提供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地利用空间与光能,便于葡萄园管理。  (二)冬剪的作用  一是枝蔓分布均匀,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的“芯片”。笔者通过对焦作市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现状  焦作市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种子产业体系完善,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形成了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育种企业和农民育种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育种体系,累计培育小麦品种25个,“温麦系列”良种成为焦作市乃至
桑蚕生产是河南省的传统产业,已有2000多年的生产历史,曾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标准化、科学化种桑养蚕是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有效途径。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温差较小,适宜植桑养蚕。  在蚕桑生产过程中,桑叶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桑园管理是桑叶高产优质的关键,而桑园施肥是重中之重。通过近年的种植实践,桑园土肥管理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根据桑树生长对营养的需求进行科
处于花果期的枣树花期较长、花量较大,且花芽分化与坐果并进,这个时期对营养的需求和消耗非常大,管理上必须以调节平衡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为关键点,为其高产、稳产夯实基础。花果期的关键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肥  追肥应于5月下旬进行,此次追肥要以速效氮肥和适量磷肥为主,一般每株成年树可以施入尿素0.5 kg,磷酸二铵0.5 kg(幼树、老树可以适当增加氮肥施入量)。进入幼果发育期再施1
发展绿色食品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創建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业向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一、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内涵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  发展绿色食品不仅要求高质量的土壤条件、高质量的用水条件(农业用水或加工用水)、
本文着眼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长期目标,结合平顶山市农产品抽样工作,对农产品抽样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一、抽样的必要性  抽样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源头,事关区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作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服务部门,有义务严格把控抽样环节,确保监测数据合法有效。  (一)抽样的现实需求  科学抽样是监测工作的基础,正确抽样是结果正确的前提。抽样后的检测报告对农产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