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再生水资源价值评价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可再生水循环利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特点和现状,对水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些现状。有效地再生和循环水资源系统,使城市污水不再是一种负担,作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水,可以实现多级循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一个城市从建设开始到市民的可以稳定的开始日常的生活,水资源的一直是城市正常运转的一个核心问题之一。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各类水需求很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水资源二次利用成为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城市再生水资源的研究不断深入,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各类再生水资源的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估,方便我们在城市再生水资源的应用上更进一步提高。
   一、城市再生水资源的含义
  再生水是指废水和雨水适当处理后的达到水质指标,满足某种需求,可以充分利用的水。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较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污水回收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水介质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产和生活用水。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后,水质指数低于饮用水质量标准,但高于允许的排放水质标准。再生水处理后回收处理,是一个国际公认的“第二水源”。城市废水重用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水污染。
  “再生水”在日本得名。 “再生水”的定义有很多解释。它在废水工程中被称为“再循环水”,在工厂中被称为“回水”。它通常以水质为标志。主要是指在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过一定的水质标准处理后,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二、我国城市水资源的应用现状
  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近年来,我国遭受了严重的干旱,旱灾发生频率和影响力的扩大,不仅影响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甚至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水问题已成为当前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城市水资源的应用现状
  400多个城市在全国6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是严重缺水。在32个大城市中,有超过30个城市长期缺水和14个沿海地区缺少水。有9在开放城市严重缺水。缺水的北京、天津、青岛和大连更加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缺水400亿立方米,正常,每天的缺水是1600万吨。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将从目前的2200立方米减少到1700立方米至1800立方米,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二)水资源利用的政策管理缺失
  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实行分布式管理体制,水资源、水污染等管理属于不同部门,水环境管理中的责任交叉,难以统一规划和协调,从而人为增加了市政管理的难度。无法做到实现科学的水网联合调度,没有人对水的供需平衡负全面责任,缺乏统筹安排,难以真正节约用水、城市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循环等环节,难以形成统一的水标。不能有效控制污染,不能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不一定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三)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在未来,我们将保持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工业用水量将大幅增加,水的需求将继续增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和水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世界的所有国家的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不仅对水的需求急剧上升,而且废水的排放逐年急剧增加。据报道传播的年率24亿立方米。污水排放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加剧水环境的恶化。
   三、再生水在城市中的使用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源的枯竭,特别是水资源的短缺,已逐渐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一些水资源充足的城市仍然存在严重的工业水污染问题,因此有必要选择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处理方法,加强节水节能意识的培养,水资源的再利用,有效缓解水资源的短缺。
  污水处理是指在污水二级水平,如废水水质有特殊需求,如颜色、气味、悬浮物,等达到一定的放电条件或回收,采取一系列措施的目的。在实践中,通常根据不同的污染物去除,常用的几种处理工艺如混凝沉淀、生物脱氮和除磷,杀菌、活性炭吸附、等以提高水净化的程度,最终满足水质标准的要求。
  再生水的应用可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但更多的是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政府应该是城市再生水利用的主要承担者。政府应建立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并通過必要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实施再生水利用的一系列战略。
  中水合理利用,还可以保持生态平衡,有效保护水资源,改变传统的“开采利用”的开采模式,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长期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明显改善城市环境,带来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作者单位:太原市排水管理处)
其他文献
微课就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将传媒手段以视频播放的形式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微课教学与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相结合,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分析,以供参考。   一、引言   微课虽然创立于21世纪,历史较短,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到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帮助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微课与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
期刊
目前国内经济史的本科教学工作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课程受重视程度,都与经济史的学科地位不相匹配。本文对经济史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完善教材编著、优化授课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经济史本科教学的改进方向。   一、经济史本科教学的现状   一般认为,经济史是经济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根据清华大学陈争平教授(2009
期刊
在“互联网+”的信息化浪潮冲刷下,传统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模式亟待变革。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变革。  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不断改革的当下,在“互联网+”背景的冲刷下,已经从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中陆续脱离,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在高职院校中立足。如何结合“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将过去理论讲授型等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是高职旅游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
期刊
《基础会计》是我国会计专业以及相关的经济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所在。只有掌握好《基础会计》的知识内容,才能够拥有深入探究会计专业、经济专业的能力。所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会计以及相关经济类学科教学的重点所在。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当前各个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活动形式并不容乐观,学科教学中创新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不强等等都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实现对《基础会计》教学的探
期刊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现阶段我国各个高校教育模式不断改革,更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人才培养应该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营销专业角度,分析了校企合作环境下的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习模式探索。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各个阶段教育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极大程度的
期刊
本文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在C语言程序课程教学中融入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从而改善传统教学弊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建立编程思想。  C 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注重程序设计过程的语言,通过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测试分析能力、程序编程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等,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我校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读的2017级和2018级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其科研工作的作用也逐渐凸显。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起步较晚,行业办学基础薄弱,缺乏高等教育管理的先进理念,科研意识缺位,教职工对科研的认识不足,导致高职院校科研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要实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需要对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现状进行改革。   一、学院科研管理概念模糊,教职工科研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的科研具有两大作用,一是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十分迅速。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在这个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针对目前面临着几大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培养出专业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几年随着广告行业不断发展,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最
期刊
传统仓储管理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效率较低。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无人仓被引入仓储行业,仓管效率不断提升,能够从容应对暴增的物流市场需求。  2014年,京东物流位于上海的“亚洲一号”投入运行,该仓内作业90%以上实现了自动化。2017年10月,京东首个全程无人仓正式启用,从入库开始,经过储存、分拣、包装和出库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截止2018年6月份,京東一共有27个不同层次的无人仓,
期刊
在全国各高职院校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势下,积极探索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尤为重要。通过调查,多数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单一的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日益发展的汽车售后服务业来说存在诸多弊端。“基于工程任务课程化的项目教学”按照企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来制定教学项目,使每个教学项目中的教学案例贴近实际,使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训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岗位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