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治疗在不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临床应用以来,其疗效已被充分证实。2009年ACC/AHA关于心力衰竭诊治指南H0的I类适应证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窦性心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或暂时性Ⅳ级、使用了指南推荐的优化药物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病变程度与超声心动图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61例已确诊的ARVC患者,根据心脏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将其按病变侵犯部位分为右心室局部病变组(A组)、右心室弥漫病变组(B组)、累及左心室的双心室病变组(C组),分析比较3组间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心脏MRI结果示,A组患者19例(31%),B组28例(46%),C组14例(23%)。共15例(25%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是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缺少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总有那么一些人挺身而出。这些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我心中的英雄,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政府请求下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残酷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以舍生取义的觉悟,打
期刊
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房率一般为240~400次/min,心室率取决于心房率及房室传导,常呈2:1传导。由于快房率影响了心脏收缩舒张时限,使房室收缩不协调,从而导致心排出量减少、低血压、加重肺淤血、诱发心肌缺血等,少数患者甚至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本文就房扑目前诊断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循证医学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在心力衰竭的现代化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能显著降低中到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能延缓轻度或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1-5]美国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目前将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QRS时限≥120ms作为CRT患者入选的主要标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于2011年3月4日至6日在美丽的古都南京举行。此次会议邀请到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参会人员近800人,共同研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
本院近期收治1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巨大倒置T波,不对称,伴QT间期明显延长,符合尼亚加拉瀑布样T波改变。该心电图改变,临床比较少见,且少有肾功能衰竭致尼亚加拉瀑布样T波改变病例的报道,现报道1例。患者女,68岁。
患者女性,43岁,反复胸闷、心悸、下肢凹陷性水肿2年入院。心电图示:QRS时限140ms,完全左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示:扩张性心肌病,双平面法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12,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84mm。诊断:“扩张眭心肌病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入院后给予优化的药物治疗后,植入了Medtronic8042三腔起搏器。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人群患病率约0.4%~1.0%.随着年龄的增高,房颤患病率可高达9%.近20年来,房颤患者有增加的趋势.
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单纯电隔离肺静脉的患者中有20%~40%的复发率,为了提高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在成功电隔离肺静脉后,加左心房关键部位线(如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的消融提高了房颤消融的成功率。
目的经下腔静脉(IVC)放置冠状静脉窦(CS)电极导管理论上存在减少操作者放射剂量的可能性。本文在对比经IVC可调弯电极导管与经上腔静脉(SVC)固定弯电极导管置入CS操作的可行性和操作者所受的放射剂量。方法202例患者,经下腔静脉组(IVC组)122例、经上腔静脉组(SVC组)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超声心动图和心律失常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VC组采用可控弯10极电极导管,SVC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