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流浪长者铺就归家路

来源 :中国社会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gc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瘫长者流浪在社区rn李大爷,61岁,湖南人,在深圳某社区内生活了近20年.3年前,李大爷身患偏瘫,丧失了劳动能力,开始以捡垃圾为生.3个月前,李大爷的积蓄花光,没有能力再支付房租和生活费用,便开始在社区内流浪,暂时落脚在深圳市龙华区一家文物保护单位的走廊内.街道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曾把他送到救助站,但不久后他又回到社区流浪.
其他文献
7月中旬到8月下旬,河南省经历了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两场硬仗.1个多月来,河南省民政厅在防汛救灾的同时,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对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封闭管理,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坚决遏制聚集性疫情发生.河南民政人用行动诠释了“风大浪急情至深”的责任担当,展现了“雨中更显党旗红”的党员风采,见证了“同舟共济\'豫\'向前”的守望相助,感受了“情暖中原夕阳红”的爱心接力.
期刊
在有着21.1万农村老年人口的河南省太康县,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不断扩大,农村养老日益受到关注与期待.2019年,太康县入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乐龄陪伴工程”首批试点,依托现有53家敬老院、居村联养点,采用改造、拓展服务内容的方式,助力特困、留守、空巢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目前已惠及3000多名老年人.
期刊
社会转型期,传统的思想教育应对校园欺凌颇具挑战,成效不明显.适应新时代校园健康发展需求,需要多方力量联动发力,共同营造健康、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rn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辖区内有1所高中、3所初中和6所小学,学生5200余人.黄阁镇社工服务站社工在服务中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同辈交往方面的困难,不知道如何与同辈进行积极正向的人际互动,容易出现使用非正面语言、嘲笑辱骂等偏差行为,易发生欺凌行为.
期刊
截至目前,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为22.4万人,占全区总常住人口的17.67%.其中,80岁以上高龄、空巢(独居)、失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比例均呈上升态势.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态势,金牛区不断织密养老服务网络,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NORC(自然形成退休社区)模式的关键在于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撑体系,实现从传统的家庭照料到现代的社区照料的转变.经过6年多的服务探索与实践,德颐善在太仓的NORC模式实践呈现出以下特点:rn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在NORC的模式下,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站点和社区社工站,通过面对面沟通、问卷、家访等形式,全面了解老人的基础信息与服务需求,一人一档,登记入册.在此基础上,推出三大类基础服务,即文体娱乐、生活照料及康复保健服务.以日间照料中心为核心,将医疗健康宣教、预防筛查服务等引入社区,有针
期刊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面临人口老化带来的劳动力资源减少、公共财政负荷加大等诸多问题与挑战.此外,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频繁,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愈加明显,独居老人群体迅速增加.老龄化社会给独居老人带来身心健康、安全、社会保障、就业排斥及社会融入等方面的困境.本文借助叙事治疗介入独居老人积极角色建构的案例分析,探究独居老人成功老化的实务干预路径,旨在为社会工作回应老龄化问题提供经验启示.
期刊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在于,我们应学会在总结过往经验教训中更好地前行和再出发.这也提示我们从历史视角纵深地来看待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和社会工作教育的过往与未来.今年也恰是笔者从一线社会工作服务转型到社会工作教育的第十年,因此尝试从实践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对新时期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进行再反思.
在农村,分散供养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探索建立“贫贫互助”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有劳动能力的助老员,为农村贫困留守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在农村形成了互帮互助、孝亲敬老、扶贫济困的浓厚氛围.2019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启动实施“乐龄陪伴工程”,为章丘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先期捐助60余万元,在“贫贫互助”点增添各类设施,并进一步扩大章丘区的试点范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期刊
党群服务中心、礼堂、祠堂、粮仓……社工将这些承载着城乡历史和标识的场地作为服务站点,让寂静的村庄有了别样的“烟火气”,让社区群众知晓“社工就在身边”.rn当前,这样的社工服务站点在全国乡镇(街道)已达1.2万余个,3万多名社工相继进入基层“末梢”,开展贴近居民需求的服务,协助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洞察民情,畅通社会治理“毛细血管”.社工联结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一场“组团式”的城乡社区治理就此展开.
期刊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水心社区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社区,辖区内空巢、独居老人基数大,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占总人口的15%.对此,鹿城区积极探索,以深化水心“红馨园”党建品牌建设为契机,创设“红馨微管家”,试点部署功能辐射型“特色网格”.依托适老化改造,整合资源,丰富功能,在樟组团网格建成490平方米的特色网格治理项目示范点——“社区怀老站”,打造互助怀老的创新型养老项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