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诡异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是什么?书上说,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它由过去、现在和将来构成连续性系统。物质既然是运动的,时间也就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一个人的生命,时间也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时间,是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再健康长寿的人,也不能超越生命特定的一段时间的长度。从这点说,特定的一段时间,比方一天,一个月,一年,它的长度是客观的、不变的。这是时间的物理性特征。
  但有一次,我在和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聊天时,大家都为时间的转瞬即逝而发出感叹。于是我说,看来时间有两种: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同一个时间单位,心理和物理会表现为不同长度。比方在过去物质贫乏、生活艰难的年代,特别又是在有所期盼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好像是在“掰着指头数日子”,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内容丰富了,大家都感到时间过得特别快,拽都拽不住,又有“快乐不知时日过”和“弹指一挥间”之说。其实,时间的长度变了没有呢?没有。过去的一天和今天的一天,都是一样的。但是,人对时间的感受不一样了,变得有快慢、长短之分。唐代崔护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用一年和一日快速切换的方法,表现了对美好消逝的怀念和一丝淡淡的惆怅,也传递了时间过得快、物是景非的感受。而王昌龄的“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写的却是长夜难熬。既然时间有这种特性,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流泻感越发增强的情况下,人们便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对生命的感受。但心理感受再丰富,毕竟无法取代客观事实的简单,一天还是一天,一年就是一年。
  所以,星云大师又说:时间是一个关系。什么关系呢?因缘关系,即前世、今生和来世;所谓来的会来,去的会去,生了要死,死了要生。这又是宗教信仰了。相信则有,不信则无。
  最近读到日本女作家角田光代的小说《第八日的蝉》,觉得很有意思。作者用蝉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后只能活七天的事为喻,讲了一个经过不伦之恋的女子,在无意犯罪后编织出一个虚幻的母女之情的故事,而且认定这是活到了第八天的那只蝉。本来只有七天的生命,但却活到了第八天,这到底是庆幸还是不祥?小说结构独特,情节诡异,在生动反映日本当代社会现实和深入探索人生的同时,隐隐地笼罩着一层宿命色彩。
  我马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它们对蝉的这种生命特征,和小说的描写有些不一样,不是那种准确的七年和七天的关系。但蝉在土中时间长,钻出土后存活时间短的说法,大体不会错。看来,作者用第八日的蝉做小说主题,是有隐喻意义的。在世人眼里,蝉在土中呆那么长时间,竟然是为了破土的那瞬间,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也有些悲壮的味道。但转念一想,如果不是存在对比,蝉在土中七年和破土而出存活七天,我们凭什么就认定七天短呢?那不是蝉的一个特定生命期吗?就跟人有一个特定生命期一样。我又想起一部曾经看过的老电影,里面出现了被关押在渣滓洞牢里的志士们撰写的一副对联:“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在这里,时间是什么?仅仅是长短、快慢吗?显然不是。还有,三十多年前深圳有过一条影响全国的标语,叫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这里,时间又是什么呢?它好像连时间都不是了。
  (阿雅摘自《羊城晚报》2010年3月23日)
其他文献
草原狼少有敌手,但有时候也会遇到更强劲的对手,比如猎人。在遇见人的时候,狼最惯用的逃生方法是分头逃跑,分散人的注意力,这样保证了有伙伴得以逃脱。当蚂蚁面对大火围攻的时候,蚂蚁会集中所有的力量从一个方向突围,所有的工蚁会前赴后继奔向火堆,用被烧死的尸体做垫脚石,杀出一条血路来,利用集体的力量奋力逃出火海,最终会有一定的蚂蚁得以生存,不至于全军覆没。舍小家,顾大家,是它们的生存智慧。  在草原上,食草
春秋时,西羌积石山有一个人叫左伯桃,闻听楚王招贤纳士,满腹才学而又家境贫寒的他,想一展抱负,于是迤逦往楚国而去。  正是隆冬季节,左伯桃走了一天的路,冻得瑟瑟发抖。黄昏时分,他敲开了一间茅草屋的门。草屋主人叫羊角哀,父母早丧,虽家徒四壁,但还是倾尽所有,热情款待了左伯桃。左伯桃感激不尽,二人拜为兄弟,左伯桃年长为兄,羊角哀年幼为弟。交谈中,左伯桃感觉到,羊角哀虽一介寒士,胸中亦藏经天纬地之才,于是
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  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给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给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他端起第三杯酒时,颇为激动地说:“这杯酒敬给朕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鳌拜。”宴会上的众大臣顿时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