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衍射波前无镜头干涉测量中横向偏移误差校正方法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f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误差环节,点衍射球面波前精度的干涉测量中通常采用无镜头测量方式。点衍射干涉波前在大数值孔径与大横向偏移量情况下存在的结构误差将严重影响测量精度,且无法利用传统方法加以校正。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坐标重构以及对称偏移补偿的点衍射干涉波前测量中结构误差的高精度校正方法,以实现对大数值孔径及大横向偏移点衍射球面波前无镜头成像测量中的结构误差校正。该方法首先采用三坐标重构方法对系统误差进行预校正,再针对干涉中点源横向偏移引入误差存在的对称性,采用对称横向偏移补偿对由三坐标重构误差而引入的残余结构误差进一步校正。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和测量实验对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了λ/10000的校正精度,对于点衍射球面波前高精度测量标定以及非镜头成像干涉检测中结构误差的高精度校正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其他文献
为研究煤油基Fe3O4磁性液体在磁场作用下的双折射效应和二向色性特性,根据振荡磁偶极子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并设计了用于测试磁性液体光学特性的实验平台,测量了不同体积密度下的光学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发现,不同方向偏振光的折射系数和消光系数随磁场的变化相反,平行偏振光的折射系数和消光系数随外加磁场的增大而降低,而垂直偏振光的折射系数和消光系数随外加磁场的增大而增大;折射系数和消光系数与磁性液体的体积密度成正比;玻璃磁性液体界面的透射率随磁场的变化很小。实验平台下的归一化输出光强的模拟计算结果
六十年代后半期起,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一直在进行根据脉冲激光的往复时间求得月球与地球以及人造卫星与地球之间距离的观察测量工作。
期刊
光斑质心的计算是折射法大气温度梯度测量的关键。提出了一种用于折射法大气温度梯度测量的光斑图像质心算法。 该算法使用了自适应阈值选取,适应性强。实验表明,该光斑图像质心算法实时性强、实现简单,适用于大气温度梯度测量。
研究了直径尺度为50 μm的片状石墨, 在不同激光能量密度的辐照下, 原位生成纳米粒状石墨的微观结构及形貌, 初步探讨了激光辐照参数与微米石墨原位生成纳米石墨之间的规律。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制备的纳米石墨的晶体结构及显微形貌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在激光能量密度为5.00 kJ/cm2时, 试样由微米片状石墨原位生成分散性较好的、平均粒径为245 nm的球状石墨; 在激光能量密度提高到6.25 kJ/cm2时, 样品原位生成双向生长的
冷却和陷获原子与离子的能力具有惊人的魅力。在光谱学中,究竟该有怎样一种更为“洁净”的研究带正电粒子和原子的环境,而其洁净度较空间陷获的近静态系统更高,陷获时间从几秒到几个月。
期刊
本文报告了在扩散中的气相生长现象、扩散气氛对基片表面形貌的影响。
期刊
古代食谱重建是目前国际考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研究的深入, 传统基于骨骼提取出骨胶原蛋白进行分析的方法逐渐凸显出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是在考察先民食物结构和营养等级等方面, 针对蛋白大分子获得的同位素信息, 无法排除一些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 因而常会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因此, 发展一种能进一步提高古代食谱研究准确率和分辨率的新方法, 是当前科技考古研究的迫切需求。 不同于大分子蛋白, 氨基酸能在更细微的层面提供有机体和生态环境中有机代谢过程中多方面的信息, 在生物考古领域内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TiO2-Ta2O5薄膜是较新颖的光学薄膜,由均匀混合的两种化合物薄膜材料作为膜料研制而成,本文采用离子辅助蒸发的方法,以不同配比的Ta2O5和TiO2混合物为初始膜料在K9玻璃上制备了TiO2-Ta2O5混合薄膜,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TiO2-Ta2
从激光一出现,许多科学家就预言激光作为武器的可能性,特别谈到激光作为反弹道导弹手段的可能性。
期刊
针对光源与温控电路匹配问题,开展了光源组件特性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两者匹配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研究结果表明:光源内部组件——半导体制冷器等效内阻RTEC、温控电流ITEC、TEC制冷/加热效率ε和热敏电阻温度系数β,是影响光源与温控电路匹配的主要因素;光源内部各组件特性受自身特性、工艺、散热条件和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光源与温控电路的匹配也受相应因素影响;当散热充分时,光源与温控电路的匹配特征可近似用RTEC、β、SLD功率PSLD和ITEC表征;在接近光源实际散热条件下进行匹配测试,可提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