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有关民族地区的统计信息产业很少有人研究。而作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统计信息产业,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又至关重要,故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作用;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一、信息产业及其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建立和发展统计信息产业,可以促使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利用各种物质资源和包括统计信息资源在内的非物质资源,特别是在我国发展战略西移(即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通过利用已有的调查、普查等的统计信息资源,在持续、有序、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物质资源的同时,使之能为民族地区永续利用,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建立和发展统计信息产业,民族地区各级决策机构及其领导者还可根据统计信息产业的产出来分析和判断本地区各经济单位、社会各部门及社区的发展情况与发展速度,特别是各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活力和应变能力,并据以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使民族地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经济实力和整体素质。
3.建立和发展统计信息产业,还可为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及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同时又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劳动力的个体和整体素质。
二、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
1.加强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的集中统一性
统计信息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综合性,这就决定了民族地区统计信息工作的集中统一性,也要求统计信息产业心须是集中统一的。所谓集中统一性,首先是必须有一个有权威的统计信息工作领导机关来对民族地区的统计信息产业实行统一领导、组织和管理;其次,必须严格实行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标准、计算方法、统计口径、统计时间和统计范围。加强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的集中统一性,关键在于提高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统计信息领导机关的地位,提高其统一领导、组织和管理全地区统计信息产业发展的能力,强化其制定本地区统计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和执行国家相关法规等方面的职能。
2.要着力于提高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
多种原因使得民族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比较落后,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偏低。就统计信息产业而言,也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数据处理周期长、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这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为此,民族地区应尽快装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统计信息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智力结构、技术结构、知识结构及人员结构等,并在此基础上缩短统计调查和数据处理周期,加强统计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为民族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适时提供大量高质量的统计信息,提高统计信息产业的效率和效益。
3.统计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基本内涵体现为统计立足于社会,从多元空间、多维视角广泛地生产、加工、触媒、催化和最终形成有实际效用的统计信息,并创造社会财富.其服务对象既包括宏微观经济活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也包括各类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和居民个人对统计信息的使用者;其产品形成包括信息资料、图书、磁记录产品、软件开发、数据库等多种信息载体和物理介质;其组织建制包括政府统计、部门和企业统计、民间统计、统计事务所、咨询中心、头脑公司、评价中心、数据服务公司等;衡址统计信息服务社会化程度的基本指标是统计信息粗盖面、信息效用系!数、信息商品率和终端用户增长率。
三、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策
1.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科学统一又与全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衔接的区域性经济核算体系
这是实现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制度保障。民族地区经济核算是以整个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为对象的中观核算。其主要任务是要系统、全面地反映区域内各部门、行业、产业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联系性。这个核算体系,应是一种兼容性极强的核算体系。其主要内容有:(1)民族地区社会再生产核算;(2)生产与使用核算;(3)分配与流通核算;(4)积累与消费核算;(5)区域经济运行与循环核算。通过上述核算,既能反映民族地区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和经济发展全貌,又能为中观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信息,便于民族地区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与监督,有利于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加强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自动化建设,实现统计信息产业技术现代化
这是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整体功能的技术支持与技术保障。其主要方式就是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来采集、传输、存贮、管理、分析和输出统计信息,并采用统一标准来建立区域性统计信息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系统,使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尽快实现以信息处理高速化、传输网络化、资料检索自动化和信息存储微缩化为主要标志的统计信息产业现代化。
3.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把民族地区统计信息工作纳人法制轨道
这是民族地区发展统计信息产业的法律保障。统计法制是统计信息产业活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是保障和推进民族地区统计信息工作改革与统计信息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在这方面,民族地区应切实抓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同时,还应根据《统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尽快设置统计信息检查机构或检查员,并配备一定力量会同民族地区地方人大财经委、法工委、监察、司法等部门定期检查督促统计信息法规的实施情况,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使民族地区统计信息工作走上法治轨道。
参考文献:
[1]张亮.民族地区统计工作的注意事项[J].管理学家,2011(03).
[2]谢萍萍.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策略[J].经济发展战略,2012(07).
作者简介:房 宇(1968-),男,现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职称:高级工程师。
关键词: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作用;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一、信息产业及其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建立和发展统计信息产业,可以促使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利用各种物质资源和包括统计信息资源在内的非物质资源,特别是在我国发展战略西移(即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通过利用已有的调查、普查等的统计信息资源,在持续、有序、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物质资源的同时,使之能为民族地区永续利用,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建立和发展统计信息产业,民族地区各级决策机构及其领导者还可根据统计信息产业的产出来分析和判断本地区各经济单位、社会各部门及社区的发展情况与发展速度,特别是各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活力和应变能力,并据以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使民族地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经济实力和整体素质。
3.建立和发展统计信息产业,还可为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及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同时又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劳动力的个体和整体素质。
二、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
1.加强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的集中统一性
统计信息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综合性,这就决定了民族地区统计信息工作的集中统一性,也要求统计信息产业心须是集中统一的。所谓集中统一性,首先是必须有一个有权威的统计信息工作领导机关来对民族地区的统计信息产业实行统一领导、组织和管理;其次,必须严格实行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标准、计算方法、统计口径、统计时间和统计范围。加强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的集中统一性,关键在于提高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统计信息领导机关的地位,提高其统一领导、组织和管理全地区统计信息产业发展的能力,强化其制定本地区统计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和执行国家相关法规等方面的职能。
2.要着力于提高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
多种原因使得民族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比较落后,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偏低。就统计信息产业而言,也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数据处理周期长、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这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为此,民族地区应尽快装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统计信息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智力结构、技术结构、知识结构及人员结构等,并在此基础上缩短统计调查和数据处理周期,加强统计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为民族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适时提供大量高质量的统计信息,提高统计信息产业的效率和效益。
3.统计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基本内涵体现为统计立足于社会,从多元空间、多维视角广泛地生产、加工、触媒、催化和最终形成有实际效用的统计信息,并创造社会财富.其服务对象既包括宏微观经济活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也包括各类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和居民个人对统计信息的使用者;其产品形成包括信息资料、图书、磁记录产品、软件开发、数据库等多种信息载体和物理介质;其组织建制包括政府统计、部门和企业统计、民间统计、统计事务所、咨询中心、头脑公司、评价中心、数据服务公司等;衡址统计信息服务社会化程度的基本指标是统计信息粗盖面、信息效用系!数、信息商品率和终端用户增长率。
三、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策
1.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科学统一又与全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衔接的区域性经济核算体系
这是实现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制度保障。民族地区经济核算是以整个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为对象的中观核算。其主要任务是要系统、全面地反映区域内各部门、行业、产业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联系性。这个核算体系,应是一种兼容性极强的核算体系。其主要内容有:(1)民族地区社会再生产核算;(2)生产与使用核算;(3)分配与流通核算;(4)积累与消费核算;(5)区域经济运行与循环核算。通过上述核算,既能反映民族地区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和经济发展全貌,又能为中观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信息,便于民族地区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与监督,有利于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加强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自动化建设,实现统计信息产业技术现代化
这是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整体功能的技术支持与技术保障。其主要方式就是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来采集、传输、存贮、管理、分析和输出统计信息,并采用统一标准来建立区域性统计信息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系统,使民族地区统计信息产业尽快实现以信息处理高速化、传输网络化、资料检索自动化和信息存储微缩化为主要标志的统计信息产业现代化。
3.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把民族地区统计信息工作纳人法制轨道
这是民族地区发展统计信息产业的法律保障。统计法制是统计信息产业活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是保障和推进民族地区统计信息工作改革与统计信息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在这方面,民族地区应切实抓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同时,还应根据《统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尽快设置统计信息检查机构或检查员,并配备一定力量会同民族地区地方人大财经委、法工委、监察、司法等部门定期检查督促统计信息法规的实施情况,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使民族地区统计信息工作走上法治轨道。
参考文献:
[1]张亮.民族地区统计工作的注意事项[J].管理学家,2011(03).
[2]谢萍萍.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策略[J].经济发展战略,2012(07).
作者简介:房 宇(1968-),男,现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职称: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