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药房自动摆药机摆药差错率

来源 :海峡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y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品管圈探索降低住院药房自动摆药机摆药差错率的方法,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确定以“降低住院药房自动摆药机摆药差错率”为主题,通过品管圈活动,分别统计2019年7月和2019年10月自动摆药机的摆药差错数据,分析摆药差错的原因,制定相应改进对策,比较运用品管圈前后摆药差错率的改变.结果 通过品管圈各项活动后,自动摆药机摆药差错从改善前0.524%将至0.243%,低于目标值0.264%,目标达标率为108.08%.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自动摆药机摆药差错率,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分析本院抗血栓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2018~2020年抗血栓药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凝药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97%以上,低分子量肝素钠的用药金额居首位;肝素钠的DDDs值常年第一;阿司匹林、华法林和肝素钠的B/A值均大于1.2;尿激酶的DDC值远高于其他药物.结论 本院抗血栓药的使用基本符合指南要求,基本合理.
1例35岁女性患者因活动后气短7年余,伴发热咳嗽7天入院.5年前于肺科医院行肺组织活检,诊断“肺间质纤维化”,长期低剂量激素维持治疗,余无殊.入院后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输液后约2 h患者诉心跳加快,急行床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QT/QTc:342/501 ms).结合患者前后心率变化及临床表现,排除原患疾病影响,考虑为莫西沙星致QT间期延长有关,遂停用.次日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
医保资金管理力度逐年增强,制度逐步规范,要求医院要转变管理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力量,实现精细化管理,在事前事中事后为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提供贯穿全流程的医保资金管理服务.本文通过详细梳理福建省医保资金监管政策,结合大数据运算技术,为医院提供了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信息支持.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颈动脉血管彩超在飞行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效能ROC曲线.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21年4月民航空勤人员438例作为对象,均进行运动平板试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以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冠脉狭窄的“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在冠脉狭窄筛查中的应用效果;绘制ROC曲线,分析运动平板试验联合颈动脉血管彩超在飞行员冠脉狭窄筛查中的筛查效能.结果 438例飞行人员中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最终确诊冠脉狭窄65例.运动平板试验检查与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2.69%(406/4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肝左外叶切除并胆道探查与开放手术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行肝左外叶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共50例患者,根据其手术形式将其分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A组)与开腹手术组(B组)各25例.统计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胃管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肛门开始排气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及开腹手术组均顺利完成肝左外叶切除
目的 研究应用低速直机治疗儿童埋伏多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多生牙患儿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低速直机微创拔牙,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方法,对比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疼痛、面部肿胀程度及鼻腔出血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疼痛及面部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速直机微创拔牙法拔除儿童埋伏多生牙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术后患儿的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胸腹部创伤应用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14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检查与螺旋CT检查,将手术结果作为两种检查方式的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正确率.P<0.05.结果 螺旋CT检查脾脏损伤、胰腺损伤、肾脏损伤、肝脏损伤、肺挫伤、肋骨骨折(100.00%、90.90%、91.70%、100.00%、100.00%、100.00%)高于X线检查(81.80%、45.50%、5
目的 探讨贝那鲁肽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在生活方式和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骨代谢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羧化骨钙素水平、骨密度比较差异(P>0.05),治疗24周后,较对照组研究组骨密度水平明显上升(P<0.05).
目的 了解厦门市第五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19年我院上报的195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引起ADR的抗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44岁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57.95%),195例ADR共涉及抗菌药物12大类、28个品种,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致ADR病例数并列第一,均占30.65%.静脉滴注是引起ADR最常见的给药途径(
目的 观察运动干预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肿瘤科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运动干预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及功能状况的变化,以及运动干预治疗组在焦虑、抑郁及疲乏状况上的变化.结果 运动干预治疗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运动干预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疲劳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运动干预治疗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