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书籍设计的传统概念,提出三维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立体具象和动态的运用观点,打破平面设计二维论的定式思维。结合实际案例,论述书籍设计向三维空间拓展的特征。以书籍设计的多感官体验、参与和互动及空间的拓展进行阐述,进而分析三维空间在书籍设计中拓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三维空间;书籍设计;拓展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同时将人类推进了信息化时代,平面设计二维论显得简单和不够层次,以此三维空间的设计以全新的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使得设计层次感鲜明,艺术元素突出,这种独具特点的创新方法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拓展的必要条件就是将传统二维平面范畴的制作方式转变,这也是平面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三维空间在平面设计中的效果拓展,使作品增加与受众的交流互动,以此提升作品的感官体验效果和融入性,拓展受众的想象空间和思维,使书籍设计作品多样化和富有时代性特点。
一、三维空间和书籍设计的概念
“三维空间”,就是拥有长宽高的立体空间。“三维”则是相对于“二维”的概念而提出的,“三维”不仅有长度和宽度,还有高度,呈现一种体积或者空间的状态。将“三维”给予三个坐标,分别是X轴、Y轴、Z轴,而它的立体感正是由于三个坐标所代表的空间关系。X轴是左右空间,Y轴是上下空间,Z轴是前后空间,这就是三维的形态空间。“书籍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简称。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籍的文稿到编排出版的整个过程,以最新的逻辑讲,策划、编辑、乃至书籍的定价和档次都应该属于设计的一部分。也是完成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在书籍设计中,只有从事整体设计的才能称之为装帧设计或整体设计,只完成封面或版式等部分设计的,只能称作封面设计或版式设计等。
二、书籍设计向三维空间拓展的特征
书籍设计向三维空间的拓展首要强调的是打破传统的平面设计常规,制作方式和创新手法不拘泥于传统平面二维论的定式模式,寻求切合时代表现形式。以二维平面做比较,三维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拓展可归纳为以下特征。
(一)多感官体验的特征
二维平面是通过视觉感官传达信息,书籍设计向三维空间的拓展是将平面内通过视觉感官的设计元素以三维空间形态结合,使信息以“广角”的方式传达。突破二维平面的视觉感官,拓展出三维空间给人的真实感受,试图将“五感”体现在书籍设计中,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受和吸引力,引导受众对设计作品多感官的体验,达到超脱二维平面的感受效果。日本女设计师渡边良重的绘本设计作品《Proponere》,在一本厚厚的,看似平淡无奇的书本里以镂空雕刻的工艺辅以精致的彩绘营造出立体的空间。创意亮点在于翻开书厚你会发现男主角在里面,并托着一枚闪亮的戒指,真实的戒指与虚拟的场景巧妙融合,新奇又浪漫,既是一本书也是一份惊喜。无怪乎被称为“求婚书”。书中的实物“戒指”成为了超越虚拟二维平面的真实创作元素,给予视觉感受为主导的平面设计注入了多元化感官的体验效果。这种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的巧妙融合,是成功的超越传统二维平面设计的案例。
(二)互动和交流的特征互动,即“共同参与,互相推动”
其基本特点是交往各方之间的相互反应和影响。传统的二维平面只提供视觉的体验,缺少互动交流的融合。三维空间互动交流的体现需要调动受众积极的好奇心理,并引导受众主动的参与,使传统二维平面受众的“旁观者”角度向“当局者”的心理转变。这种增加互动性、参与性内容突破了二维空间限制,从而促成信息的完整传达。《不裁》有两层意思,一是和“不才”谐音,二是不加修饰的意思。是一本需边裁边看又毫不自恋的随笔集,过程中使阅读有延迟,还有期待;有节奏,又有小憩,阅完之后得到一本“亦朴亦雅”的“毛边书”。封面处灰色的纸上印有“不裁”二字,用缝纫机在书名上自在随性的走一道线,每一本都还各不相同,精确地体现了手工意味和不修饰之意,更具有较高识别率。书的前环衬所设计的书签尤其精妙,可随手撕开作裁纸刀用,不伤手又能在裁剪时发出声响,加强了读者与书籍的互动和交流,给人以听觉的感受和心理的期待。读者在“看裁”的过程中会产生即刻的等待和喜悦,比随手可翻、随处可读的书籍多了一份阅读的趣味。当讀完全书后会发现书的质感发生了变化,因手工裁开的方式使翻口由原先的剪影光边变成了朴质的毛边,参差不齐的瑕疵给人残缺美的视触觉享受,整个过程丰满充盈,促使了受众参与,也推动了书籍的整体演绎。
(三)空间的拓展的特征
书籍设计既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立体空间的拓展在书籍设计领域内已有了较成功的尝试,它给设计作品带来了新的感官体验。从整体看书籍是立体的,从部分看,书籍设计呈现的是二维平面的状态。
立体书《西游记》是书籍设计空间拓展的典范。这是一本既能阅读又能玩耍的3D《西游记》,耗时3年的6个爸爸打造了这本暗含500多个奇巧机关的纸艺立体书,可谓机关重重。其中把西游记的经典章节变幻成33个小故事,用600多道工序,300多个零件,以故事、插画、立体结构、空间拓展的形式,塑形出500多个震撼的立体场景和奇特的小机关。查阅时在一拉一伸之间,把一个个人物表现的灵动鲜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跃然纸上。这些精妙的空间立体设计不会喧宾夺主,作为传承经典的匠心之作,内容制作十分精妙,完整贯穿了西游记里最经典、最受欢迎的故事,真是一本匠心传承,文化经典巨著。在原著的基础上,采用了适合孩子阅读的语言,简练生动,不失原著风采,也更有趣味。这种纯手工的空间拓展突破了传统出版物利用纸张的三维特性来形成凹凸感或空间感,在书籍设计的尺度上大胆拓展空间维度,创造出了更为生动有趣、富含想象的空间。
三、结语
平面设计一旦脱离了印刷页面,进入了空间环境当中,必然会产生一种拥有不同动力和活力与人类进行交流的新方式。设计无定式。书籍设计突破空间限制和单一的印刷形式,赋予更多的真实效果和实体视觉的刺激,如此能拓展更广泛的领域。三维空间向书籍设计的拓展和转变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符合设计学创新的专业要求,也顺应了新时代背景下各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发掘新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语言,拓展书籍设计的研究与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关键词:三维空间;书籍设计;拓展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同时将人类推进了信息化时代,平面设计二维论显得简单和不够层次,以此三维空间的设计以全新的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使得设计层次感鲜明,艺术元素突出,这种独具特点的创新方法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拓展的必要条件就是将传统二维平面范畴的制作方式转变,这也是平面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三维空间在平面设计中的效果拓展,使作品增加与受众的交流互动,以此提升作品的感官体验效果和融入性,拓展受众的想象空间和思维,使书籍设计作品多样化和富有时代性特点。
一、三维空间和书籍设计的概念
“三维空间”,就是拥有长宽高的立体空间。“三维”则是相对于“二维”的概念而提出的,“三维”不仅有长度和宽度,还有高度,呈现一种体积或者空间的状态。将“三维”给予三个坐标,分别是X轴、Y轴、Z轴,而它的立体感正是由于三个坐标所代表的空间关系。X轴是左右空间,Y轴是上下空间,Z轴是前后空间,这就是三维的形态空间。“书籍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简称。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籍的文稿到编排出版的整个过程,以最新的逻辑讲,策划、编辑、乃至书籍的定价和档次都应该属于设计的一部分。也是完成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在书籍设计中,只有从事整体设计的才能称之为装帧设计或整体设计,只完成封面或版式等部分设计的,只能称作封面设计或版式设计等。
二、书籍设计向三维空间拓展的特征
书籍设计向三维空间的拓展首要强调的是打破传统的平面设计常规,制作方式和创新手法不拘泥于传统平面二维论的定式模式,寻求切合时代表现形式。以二维平面做比较,三维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拓展可归纳为以下特征。
(一)多感官体验的特征
二维平面是通过视觉感官传达信息,书籍设计向三维空间的拓展是将平面内通过视觉感官的设计元素以三维空间形态结合,使信息以“广角”的方式传达。突破二维平面的视觉感官,拓展出三维空间给人的真实感受,试图将“五感”体现在书籍设计中,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受和吸引力,引导受众对设计作品多感官的体验,达到超脱二维平面的感受效果。日本女设计师渡边良重的绘本设计作品《Proponere》,在一本厚厚的,看似平淡无奇的书本里以镂空雕刻的工艺辅以精致的彩绘营造出立体的空间。创意亮点在于翻开书厚你会发现男主角在里面,并托着一枚闪亮的戒指,真实的戒指与虚拟的场景巧妙融合,新奇又浪漫,既是一本书也是一份惊喜。无怪乎被称为“求婚书”。书中的实物“戒指”成为了超越虚拟二维平面的真实创作元素,给予视觉感受为主导的平面设计注入了多元化感官的体验效果。这种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的巧妙融合,是成功的超越传统二维平面设计的案例。
(二)互动和交流的特征互动,即“共同参与,互相推动”
其基本特点是交往各方之间的相互反应和影响。传统的二维平面只提供视觉的体验,缺少互动交流的融合。三维空间互动交流的体现需要调动受众积极的好奇心理,并引导受众主动的参与,使传统二维平面受众的“旁观者”角度向“当局者”的心理转变。这种增加互动性、参与性内容突破了二维空间限制,从而促成信息的完整传达。《不裁》有两层意思,一是和“不才”谐音,二是不加修饰的意思。是一本需边裁边看又毫不自恋的随笔集,过程中使阅读有延迟,还有期待;有节奏,又有小憩,阅完之后得到一本“亦朴亦雅”的“毛边书”。封面处灰色的纸上印有“不裁”二字,用缝纫机在书名上自在随性的走一道线,每一本都还各不相同,精确地体现了手工意味和不修饰之意,更具有较高识别率。书的前环衬所设计的书签尤其精妙,可随手撕开作裁纸刀用,不伤手又能在裁剪时发出声响,加强了读者与书籍的互动和交流,给人以听觉的感受和心理的期待。读者在“看裁”的过程中会产生即刻的等待和喜悦,比随手可翻、随处可读的书籍多了一份阅读的趣味。当讀完全书后会发现书的质感发生了变化,因手工裁开的方式使翻口由原先的剪影光边变成了朴质的毛边,参差不齐的瑕疵给人残缺美的视触觉享受,整个过程丰满充盈,促使了受众参与,也推动了书籍的整体演绎。
(三)空间的拓展的特征
书籍设计既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立体空间的拓展在书籍设计领域内已有了较成功的尝试,它给设计作品带来了新的感官体验。从整体看书籍是立体的,从部分看,书籍设计呈现的是二维平面的状态。
立体书《西游记》是书籍设计空间拓展的典范。这是一本既能阅读又能玩耍的3D《西游记》,耗时3年的6个爸爸打造了这本暗含500多个奇巧机关的纸艺立体书,可谓机关重重。其中把西游记的经典章节变幻成33个小故事,用600多道工序,300多个零件,以故事、插画、立体结构、空间拓展的形式,塑形出500多个震撼的立体场景和奇特的小机关。查阅时在一拉一伸之间,把一个个人物表现的灵动鲜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跃然纸上。这些精妙的空间立体设计不会喧宾夺主,作为传承经典的匠心之作,内容制作十分精妙,完整贯穿了西游记里最经典、最受欢迎的故事,真是一本匠心传承,文化经典巨著。在原著的基础上,采用了适合孩子阅读的语言,简练生动,不失原著风采,也更有趣味。这种纯手工的空间拓展突破了传统出版物利用纸张的三维特性来形成凹凸感或空间感,在书籍设计的尺度上大胆拓展空间维度,创造出了更为生动有趣、富含想象的空间。
三、结语
平面设计一旦脱离了印刷页面,进入了空间环境当中,必然会产生一种拥有不同动力和活力与人类进行交流的新方式。设计无定式。书籍设计突破空间限制和单一的印刷形式,赋予更多的真实效果和实体视觉的刺激,如此能拓展更广泛的领域。三维空间向书籍设计的拓展和转变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符合设计学创新的专业要求,也顺应了新时代背景下各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发掘新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语言,拓展书籍设计的研究与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